教育敘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實踐性、反思性的特點,為中小學校的教育科研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它不僅符合中小學校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也迎合了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況且,教育敘事研究也是非常適合中小學教師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它要求教師關注自己的教育實踐,關注日常的教育生活,在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過程中,探索教育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摸索教育規(guī)律。顯然,這種教育敘事的方式,對于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改進教育行為模式以及思維模式等,都有積極的意義。
一、教育敘事與教師的教學實踐
教育敘事與教育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教育實踐是教育敘事的基礎,教育實踐不僅為教育敘事提供豐富的素材,而且教育實踐本身就是教育敘事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說,沒有教育實踐,就沒有教育敘事。另一方面,教育敘事對教育實踐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教育敘事,教師能進一步認識自己教學的真實情況
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敘事大多是敘述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fā)生的事件,既是對自己教學實踐過程的真實反映,也是對自己教育教學活動所進行的一種反思。在敘事中,通過觀察、訪談、收集資料、錄像、回憶等手段,教師可以重新進入事件發(fā)生的情景中,把那些當時容易忽視的,但有研究意義的教育細節(jié)定格和放大,并進行仔細的審視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一些平時不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能從中獲取一些新的想法,從而能進一步認識自己教育教學的真實面貌。
值得指出的是,教育敘事不是一種“放映式”的故事敘述,而是需要敘事者帶著一定的問題進行敘事,需要從某種理論的角度對事件進行分析和解讀,需要從平常的教育事件中來透視某些教育問題和教育規(guī)律??傊?,要求敘事者用研究的目光去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從中認識自己教學的長處和不足,這與教師在平時所謂的教學工作總結截然不同。
2.教育敘事,能促使教師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行為
敘事的前提是做事,敘事實質上就是在研究做事。教育敘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對教育事件的透視來探討教育問題,改進教育實踐行為,提高教育行為的效果。
教師每天都在課堂中實施自己的教育行為,有些行為可能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些行為可能對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如果教師不對這些行為進行細致的分析反思,就不能發(fā)現(xiàn)隱藏在自己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就不能對自己的教育行為有一個清晰而正確的認識,當然也就談不上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以后的教育行為。
教育敘事就是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進教育教學方式的過程?!敖逃龜⑹乱簿褪且环N反思性研究。敘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師在敘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對問題或事件的認識,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經驗,在反思中修正行動計劃,在反思中探尋事件或行為背后所隱含的意義、理念和思想?!盵1]
二、教育敘事與教師個人教育理論
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既然教育敘事關注的是實踐,敘述的是生動形象的教育故事,那么與教師的教育理論有什么關系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理解:什么是教師的個人教育理論?教師的個人教育理論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于教師的知識體系之中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是怎樣運用個人教育理論的?
教師的個人教育理論是教師基于自己的教育經歷而產生的對教育的看法,是對教育問題的個人解讀。教師的個人理論產生于教育教學實踐,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是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是引發(fā)個人教育行為的根本因素。所以說,教師的個人教育理論實際上是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教師教育觀念或教育信念的一種表達形式。每一位擁有一定教育經歷的教師實際上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驅使下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都會有自己對各種教育教學問題的獨特想法。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位教師都擁有個人的教育理論。
對中小學教師來說,教育敘事是教師個人教育理論的一種“話語系統(tǒng)”,是表達個人教育理論的一種非常合適的方式?!敖逃龜⑹卵芯康谋举|在于尋找一種合適地呈現(xiàn)和揭示生活經驗乃至穿透經驗的話語方式,為普通教師、學生以及讀者提供一種能讓他們參與進來的生活語言風格的研究文本?!盵2] 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教育敘事來思考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摸索教育規(guī)律,表達自己對有關教育教學的看法;另一方面,通過教育敘事,可以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教育理論,提高分析反思能力。同時,教育敘事可以為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提供平臺。教師通過敘事,可以擴展交流內容,達到教育經驗與個人教育理論的共享。
三、教育敘事與教師的經驗總結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離不開經驗總結的,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教育教學經驗的反映。離開了教育經驗,就無從談教育專業(yè)能力,因此,教師教育經驗的總結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談到教師的經驗總結,總是比較多地強調教師要從理論的角度去總結經驗,注重理論概括,強調要把經驗性的方法上升到理論層面,這種要求對于大部分中小學教師來說,具有較高的難度。過多地強調理論總結,會導致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實例+理論”。即教師在例舉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后,加上一段理論,或者先講一番理論,再舉一個例子,而所說的理論與所舉的例子往往有脫節(jié)的感覺,給人的感覺好比是給具體的教學實踐套上一頂理論的大帽子;二是過多空洞的理論敘述,把本來是非常生動、操作性很強的事例敘述得非常枯燥、乏味,使文章變得內容空虛,形式呆板,缺乏可讀性。
作為經驗總結的方式,教育敘事具有以下優(yōu)點:
第一,具體直觀,生動形象。教育敘事是直接記載教育過程,具體反映自己是怎樣處理某一件事情的。一個生動的案例,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一個教師如果能經常把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有意義的教育事件記錄下來,若干年后,就能匯集成一本教育經驗集。一個個生動的教育小故事,可以反映出自己走過的教育足跡。也許當初的一些想法忘記了,但那生動的案例還會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第二,有利于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事實上,教師平時往往把教學中發(fā)生的事件作為相互交流的內容,同時,他們也容易從其他教師所講的具體事例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感染,引起共鳴。因此,教育敘事是中小學教師熟悉的話語方式。在教育敘事中,教師不僅僅要敘述自己的教育行為以及過程,還要敘述自己的行為意圖,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能使他人全面了解教育方式及內心感受,進而了解這些行為背后的思想。因此,教育敘述有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
四、教育敘事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一種有效方法
教師要通過教育科研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就要把課題研究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把目光投射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去。要關注課堂,關注教材,關注學生,也要關注自己;要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通過研究去解決問題,達到改進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育敘事研究既區(qū)別于以往純粹書齋式的研究,也不同于單純憑著思辨和文獻得出結論的研究方式?!盵3]教育敘事所研究的對象是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它要求教師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實踐,用敘述故事的形式來思考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從客觀具體的教育現(xiàn)象入手,通過對一個個具體教育故事的剖析,來揭示教育的本質,探尋教育規(guī)律。
教育敘事是非常適合中小學教師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這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看:
第一,中小學教師擁有大量的實踐素材。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都有豐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教師每天備課、上課,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要經歷許多教育事件,這些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敘事的資源,也是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實踐基礎。
第二,大多數(shù)中小學教師都具有敘事的能力。許多教師擅長敘述故事,善于繪聲繪色地描述課堂中所發(fā)生的事情。在平時工作中,教師互相之間也常常以講述事情的方式進行交流??梢哉f,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教學故事,寫出自己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與困惑,這是每一位教師都能做也都會做的事。
第三,教育敘事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相對于其他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調查法等來說,比較容易操作,教師容易掌握。當然,隨著教育敘事方法的逐步嫻熟,教師也可以在進行教育敘事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觀察、實驗、調查、行動研究等研究方法。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敘事的內容更為豐富,敘事的手段更為多樣,從而提高教育敘事的質量;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依次熟悉其他的研究方法,進而逐步掌握其他的科研方法,通過教育敘事的研究逐步走進教育科研的大門。
第四,教育敘事活潑多樣的形式和形象生動的內容,能改變以往教育科研給人的嚴肅、枯燥、刻板的印象,給學校的教育科研增加一些色彩。同時,通過教育敘事,能激發(fā)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興趣,能使教師消除對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提高對學校教育科研的認識?!?/p>
參考文獻:
[1]陸李松:《教育敘事研究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路》,資料來源:http://www.hyjlys.net
[2]丁鋼:《教育經驗的敘事研究》,《中國教育報》,2004年2月19日
[3]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敘事研究》,《中小學管理》,2003年第9期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 吉林師范大學教務處)
編輯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