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的重點就是作文,因此,作文備考顯得尤為重要。作文備考應從審題、立意、選材、布局、語言方面全方位展開。
【關鍵詞】考生;考場作文;作文備考
怎樣寫好考場作文,這是教師和考生十分關心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審題
1.審材料。在審題時,首先一定要把隱含于材料中的命題者的意圖挖掘出來,并據(jù)此確定自己的作文方向?!皩彶牧稀钡年P鍵在于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關鍵句。審清材料中的思想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贊美什么,批判什么,謳歌什么,鞭撻什么,等等。
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題:請結合自己的感受與經(jīng)歷,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高考作文不僅僅單方面檢驗考生的寫作素養(yǎng),還要檢驗考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學活動更關注學生學習生活中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表現(xiàn)。2007年湖南卷的高考作文題“詩意地生活”就表現(xiàn)了這種導向。這里的“詩意”肯定不是單單指吟詩作畫的風雅,更多指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健康而有文化的心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隱士陶淵明追求的就是詩意地生活,當然他也會做詩,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擺脫心靈的枷鎖,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哪怕這種生活會讓自己變成一個躬耕田野的農(nóng)夫。他的詩意生活表現(xiàn)為一種心靈的堅守。
再如2007年湖北卷作文題: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發(fā)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梢哉f,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針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寫一篇作文。
這則材料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以“母語”為話題來進行作文。材料中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母語”是“發(fā)展之根”,而我們的進步和發(fā)展都離不開“根”,所以要重視我們的“母語”。這則材料讓我們想起了很多社會現(xiàn)象,比如出國熱、英語熱、哈韓熱等。我們并不反對對新鮮事物的追求,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度的問題,有一個認識自我的問題,有的人往往在追逐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不僅僅是人,就是國家,如果不根據(jù)國情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也容易導致“身死國滅”,所以認識自己是一件要緊的大事。說好母語,用好母語,是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找到正確發(fā)展方向的必然選擇。
2.審提示。高考作文的提示部分,起著引領學生思維方面的作用?!皩徧崾尽钡年P鍵在于圍繞提示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尋找與所給材料相似、相反、相關、相連的作文素材。
蕭乾的《幾個棗核》寫出一個老華僑的深深鄉(xiāng)思,張新民的“兩次下棋”確定一個車間主任,魯迅的“一個圓圈”刻畫出阿Q的麻木無知,吳敬梓的“兩根燈草”寫活了嚴監(jiān)生的慳吝本性,奧萊爾的“車廂一幕”鞭韃了二戰(zhàn)的血腥殘酷,茹志鵑的“兩棵樟樹”謳歌了宋慶齡的人格品質。
生活中看似簡單、很平常的小事,卻往往能挖掘出極豐富、極深刻的內(nèi)涵。不是常說“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個太陽”嗎?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進行聯(lián)想、開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過“一枝一葉”發(fā)現(xiàn)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寫出令人驚喜的文章。
3.審話題和范圍。高考作文的審題核心是審“話題”及范圍本身。作文所給的話題,不論是詞語還是短語,不論是觀點型的,還是范圍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義。如果話題的意義還未搞懂,寫作文從何談起呢?
審“話題”及范圍的關鍵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話題的內(nèi)涵。然后從相反的兩個角度擴展聯(lián)想,尋找話題的外延。如果是短語,還應辨明它的層次結構。例如2007年高考全國卷Ⅱ的話題是關于“幫助”,給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反面例子,即叢飛幫助別人,別人沒有幫助他;另一個是正面例子,即白血病小學生幫助別人,別人也幫助了他?!皫椭钡膬?nèi)涵是利人利己。前者是話題范圍的外圍,后者是話題范圍的內(nèi)圈。作文不能只重視前者而忽視后者,也不能大談后者而拋棄前者,話題旨在引領考生在將來的為人處世中,不“損人利己”,也不一味“損己利人”。最恰當?shù)姆绞骄褪侨〉谩半p贏”。
4.審要求,明文體。高考作文的要求,是對作文的最明確的限定,它直接規(guī)定著作文能寫什么,不能寫什么。如果審視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會付之東流?!皩徱蟆钡年P鍵在于看準作文要求中的“能”與“不能”、“可”與“不可”。例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題,其要求是“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2007年江蘇卷“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要求相當明確,考生一旦忽視了這一點,將作文寫成詩歌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體裁,等于給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
二、立意
文章立意一般可采用化大為小法?;鬄樾【褪前炎魑念}目和話題、范圍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落實到小處及小的事情上,以小見大。
(1)限制話題及題目:就是在作文題目之前,添加詞語,限制話題及題目。例如2007年四川省以“一步與一生”為題目作文,你可以用詞語加以限制??吹竭@個題目,你可以這樣去聯(lián)想,用“我、父母、老師、名人”等這些詞語,放在前面來聯(lián)想何人。如名人:司馬遷如何遭宮刑?因為他為別人鳴不平;蘇東坡為何遭貶?因為他上萬言書;顏真卿為民族分憂,力退叛賊;林則徐力主虎門銷煙,力禁鴉片,然而自己卻被發(fā)配新疆。一步是一個比喻,是有力量地擔起一份責任,一份重量,一種承諾,一種向往。還有很多材料都可以寫,實指也可,虛指也可。
(2)寫自己想到的、看到的、遇到的生活小事,來證明道理或觀點。讀書、看報、生活的許多方面會給我們提供信息。如以“父輩”為話題,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飾語,在后面加中心詞,也可前后都加,這樣話題范圍就縮小了。
(3)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就是把一個總話題分解成若干個子話題。如以“飯桌上”為話題作文,很多人想到的僅僅是吃飯的問題。那么這個思維的空間就非常狹小。如果把“飯桌上”作為一個信息源,圍繞它可以擬幾條信息線。你可以想象一下,飯桌上的“人”是一條標線,“物”是一條標線,“情思”是一條標線,“事”是一條標線,“時間”是一條標線。在每一個標線口都有很多審題立意信息點,比方說“人”的信息標上就可以標出下面這些信息點:我在飯桌上,不速之客上飯桌等;在“事”的標線口可以有:怪事出在飯桌上,飯桌上的審判。再如“情感”線口:煩惱皆因飯桌起,溫情絲絲在飯桌等。從“時間”線上你可以選飯桌上的回憶、飯桌上的變遷等話題。這樣思路一旦打開以后,拿著一個話題,可以想象著無數(shù)個話題,這里面就可以有無數(shù)的材料可以寫,這樣“飯桌上”便成了社會生活的窗口,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濃縮在飯桌上。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用呢?只能取其一條,于是第二個步驟就是集中,這么多想象里哪一個最能打動你的,讓你有話可說而不落俗套的,你就選哪一個。
有時題目是抽象的、虛擬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之類便是。面對這樣的話題我們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把話題引向現(xiàn)實生活,寫抒發(fā)真情實感的文章。
三、選材
這里我重點講一下“人”的聯(lián)想??梢詮淖钍煜さ娜巳胧致?lián)想,可以遵循這樣的思路:
1.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師,可以從父母入手,想父母的生活,對我的教育等等。有一位考生寫“鳳頭”就寫了父母從40歲開始變換生活的方式——夫妻散步。
2.自己的生活、愛好、個性、特長。
3.學校及老師的事情,以及老師的性格、愛好、師生情誼等等。
4.古今名人的事情。用典型人物來佐證來說理來分析,這就是舉例法。還有兩個人物關系的,如唐太宗與魏征、鄒忌與齊王、俞伯牙與鐘子期、鮑叔牙與管仲、屈原與楚懷王、康有為與梁啟超、周樹人與周作人等等。
5.社會及時代發(fā)生的事。如大陸與臺灣的關系、中美關系、中俄關系、一國兩制等。再就是時尚文化、環(huán)境污染、醫(yī)藥回扣、礦難頻發(fā)、愛護自然、資源過度開采等等。
上述是聯(lián)想的基本思路。以下便是聯(lián)想的操作方式,用上面五個方面與話題進行配套,刺激聯(lián)想。例如“季節(jié)”是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如何配套呢?就是把五個方面放在“季節(jié)”之前,來聯(lián)想事例:
父母的季節(jié)是什么?
我的季節(jié)是什么?
老師的季節(jié)是什么?
中外名人的季節(jié)是什么?
社會時代的季節(jié)是什么?
有些題目是與事實聯(lián)系起來的,如:今年花勝去年紅;說安;雙贏的智慧;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紀念。這些話題的前面都可以用事實來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層次是父母家庭發(fā)生的事——社會生活的事——中外名人的事——國家民族的事??捎孟铝懈袷秸f明:
(兩個家庭的關系如何展現(xiàn),社會中兩個單位之間的展現(xiàn),中外名人如歌德與席勒之間的展現(xiàn),國與國之間如何交流展現(xiàn)——雙贏的智慧)
(家庭發(fā)生的事,其是……,社會發(fā)生的事,其是……,古今名人如華盛頓卸任,其是……,國家發(fā)展的事,其是……——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同時還可以借助于文明、文學聯(lián)想,這里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
四、布局
常見的議論性文章,一般總是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鳳頭,即開頭要美麗,猶如鳳頭。“開卷之初,當以句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從形象多彩看,鳳頭之美畢現(xiàn)矣。豬肚指作文內(nèi)容充實豐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是豬肚之美的魂。豬肚之美的技法有:(1)材料組合式。就是把典型的人物及事跡集中到一起,組合在一起,邊舉邊扣題。(2)材料聚集式。就是把握住一個人物,用一個較長自然段來扣題分析。(3)材料裝點式。就是不對材料作細致分析,僅用人文素材裝點,也能起到豐富的作用。豬肚之美體現(xiàn)在材料豐富性的各個方面,但有一點必須是內(nèi)容具體而豐厚,人物形象而扣題。豹尾,即結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之去路,不唯能發(fā)異光,而且長留余味”。結尾不可拖泥帶水,應簡潔而明快。簡潔,就是用一句話點明觀點;明快,就是直接不啰嗦,一般用以下三種方法:
1.扣準題目或話題,再在結尾處點一下。
2.或形象,或直爽,或婉轉,或含蓄,但要能讓人品出味道來。
3.一般采用三五行去結尾,也可用一句話單獨一行結尾。
五、語言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個閃光點,尤其是集中精力寫一個200—300字左右的精彩段落特別重要。精彩段落是一篇佳作的血肉骨架。描述比喻段,顯得有文采,有風韻,有文學之潛力;排比論據(jù)段,顯得知識淵博,文化底韻豐富,是大學喜歡的通才;敘述故事段,引用名言段,議論分析段,對偶對比段,都可以盡顯風流。如果仔細地分析一下近幾年的優(yōu)秀作文,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作文中整句的運用是十分突出的,或排比,或比喻,或反復,或用特殊的句式連排,或古詩詞的連用,或段與段的整句對應等等,使得這些優(yōu)秀卷多彩多姿、搖曳縱橫。
還可以用敘議分層法:就是敘述與議論分層去表現(xiàn)。敘述,要簡潔明了,運用記敘、描述的手法作形象化的表述;議論,從話題要求的角度出發(fā),在扣題的基礎上,運用理性的語言去議論抒情,從而提示主題,議論是文章得到高分的關鍵。
怎樣才能達到有層次呢?學會使用假設句式。學會使用“如果”、“假設”等句式,使文章有力度。學會運用反問句式,從反面去證明、去論證。學會運用排比句式,增強文章氣勢。學會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究其因,知其源,從心靈深處挖掘深層意蘊。學會透過現(xiàn)象溯其本質。先敘而后議,重在議,議出觀點、態(tài)度、主張。兩者結合處,可用“這說明了什么道理”、“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不少啟示”、“這啟示我們”等句式來轉承到議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