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多少年了,也記不清是在哪里了,我看見一只折斷翅膀的鳥兒落在雪地上,它側(cè)著身體躺在那里,全身不停地顫抖,眼睛里充滿恐懼。它掙扎著想站起來,卻又倒了下去,也許受傷的翅膀太沉重了。它想振起翅膀,可是已經(jīng)無能為力,它的翅膀斷了,松垮地垂在一旁,上面還有斑斑血跡。當我看見它的時候,那鳥兒的’眼里除了恐懼,還是恐懼,沒有一點祈求,我想,也許那是因為它的伙伴是鳥群,它的世界是天空,它總是自由自在地在那里飛,所以不懂得向人祈求什么。受了傷,它之所以會恐懼也只是一種動物的本能,它害怕被貓拖走……我用雙手捧回了那只小鳥,用棉花給它做了一個溫暖的窩,我給它喂水喂食,可是它傷得太重,幾天后,它合上了薄薄的眼皮永遠地睡去了……看著那小小的殘缺的身體,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同情和憐憫——當一個小動物殘疾之后,它是多么無奈啊!后來,我由此想到了殘疾者,一個人殘疾了就更值得同情了,因為人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比鳥兒的翅膀飛得更高。殘疾人思想的痛苦遠遠大于身體的痛苦。這痛苦是因為受身體的限制,他們的很多愿望和理想不能實現(xiàn)了。
但是,卻依然有人在絕境中開鑿,讓自己和更多的人在迷蒙中看到真切的光明。健康人能做到的事情他們做到了,健康人做不到的他們也做到了。我認識很多有志氣的殘疾人,我總是被他們感動。有的肢體殘疾者能用嘴叼著筆,寫出工整漂亮的蠅頭小楷,有的聾啞人靠眼睛的余光看指令,就跳出整齊劃一美麗的舞蹈。還有更多的殘疾人靠自己的勞動過著平凡的生活,他們生存的方式各種各樣,他們的思想很純粹,對生活充滿期望,對未來充滿熱情,和他們在一起我總是看到理想的光輝在閃耀。
今天,貧困殘疾人的數(shù)量正在減少,更多的人通過努力已經(jīng)過上了和健康人一樣的生活。我訪問過一些殘疾人家庭,他們的家里收拾得一塵不染,房間的布置找不到任何殘疾留下的陰影,他們的父母臉上是明朗的微笑,他們的孩子會拿出讓父母驕傲的成績單。其實,這很符合一個道理:一旦失去了才會更加珍惜。
過去,殘疾人的話語很微弱,那些自尊心很強的人即使在絕境里也不愿發(fā)出祈求的聲音,甚至有的人從心底里拒絕殘疾這兩個字。但是現(xiàn)實總歸是現(xiàn)實,敢于接受才是真英雄。一些殘疾人尋找著各種生存方式,讓自己融入到更廣闊的生活里。正是因為不愿意相信和承認自己的殘疾。他們的意志才鑄造得更勇敢。這幾年,擁有汽車的殘疾人越來越多,他們說,當他們開車帶著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的時候,心里會有一種特別的自豪感。這點我充分相信,特別是我學會駕駛手動汽車的那一天,汽車行駛在大地上,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從來也沒有那么快樂!
幾年來,我一直在關注殘疾人駕駛汽車的問題。我寫的提案得到了國家發(fā)改委和公安部等部委的重視。肢體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操縱輔助裝置已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了標準立項。來到德國,我還收到公安部交通法規(guī)司同志的信,說他們正在加快有關問題的研究。我想,殘疾人駕駛汽車已經(jīng)不再是夢想。我在德國一直在不停地咨詢這里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情況。我的朋友張先生是一位物理學學者,他對中國殘疾人駕駛汽車的事十分熱心。在德國生活二十多年,他能說非常好的德語,他幫我給很多汽車生產(chǎn)廠家和自己的朋友打電話進行咨詢。有一天,他給我送來了珍貴的禮物——德國殘疾人汽車情況介紹,還有德國殘疾人駕駛執(zhí)照考試和法規(guī)材料。翻看著一頁頁文字和圖片,我心里充滿了喜悅和感激!
在中國,殘疾人駕駛汽車還要經(jīng)歷一個階段。這與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等緊密相關。在一些發(fā)達國家,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工程技術(shù)人員不斷研究,為各種殘疾者設計汽車。二十年前,我在日本就乘坐過殘疾人駕駛的汽車,十幾年前在韓國,我也乘坐過殘疾人駕駛的汽車。對于身體受過痛苦的人,他們更加注意交通安全。駕駛汽車讓殘疾人增長了生活的自信,認知了自己的能力,也消除了內(nèi)心的自卑感。
也許有人會問,不,不是也許。而是已經(jīng)有人在問。為什么殘疾人還要駕駛汽車呢?我想這樣問或許更好一些——為什么殘疾人不能駕駛汽車呢?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勇氣,有勇氣的人才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一個人的肉體可以被摧毀,可是心靈不能被摧毀。而心靈就像翅膀,可以帶我們飛越萬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