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對閱讀教學重點的建議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隨著課改的深入,拓展語文教學范圍,建設(shè)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已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共識?!巴卣古c延伸”沖破“課本”的約束和限制,得到廣大師生和語文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因為它能使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得信息,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變“學教材”為“用教材”。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拓展延伸”的教學觀,利用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能力,啟示心智,既教書又育人,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加寬加厚。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幾點心得體會。
2 利用閱讀拓展
1)拓展性閱讀的實施主要是以課文為中心,向課外的閱讀材料拓展延伸,以獲得更豐富全面的知識。比如在了解作家方面,靠教材肯定不足,這就需要學生利用圖書館或網(wǎng)絡。如在教學《我的母親》一文時,教材中對胡適只有簡短的解釋:“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學者?!倍n文的末尾有一段話是點明主題的:“我十四歲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比绻寣W生了解作者的名氣和成就,比較容易提升認識,認識到母親對作者的從小嚴格管教對其成長歷程的深遠影響,更能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念和追思。胡適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而從“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這樣的原句中,作者的謙遜使人根本看不到他的功成名就。所以,為了讓學生對作者有更全面具體的了解,筆者布置學生查找資料,包括對胡適母親的有關(guān)事跡一起查找,然后交流信息,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平實樸素的敘述中濃濃的情感。
2)在了解作家精神品質(zhì)方面做必要的拓展。比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時,對蘇軾曠達樂觀的精神品質(zhì),筆者要求學生去找作者其他表達曠達胸襟的文例,如《前赤壁賦》中的灑脫自如、超然忘我;《定風波》中不畏坎坷、樂觀曠達的超然物外的大徹大悟的人生境界。
3)同一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閱讀。例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背影》,再閱讀他的《匆匆》《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等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可以感悟他的典雅、細膩,也可以領(lǐng)略到他的樸素、忠厚、平淡;在學習了紀伯倫的《組歌》中的《浪之歌》《雨之歌》后,可以從《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等品味他的散文詩中淡雅雋永、飽含哲理和對人生的思索的特色。
4)在文章的相關(guān)主題方面做必要的拓展。比如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時,很多學生在圖書館閱覽室看各類刊物,搜集有關(guān)母愛的文章,如冰心的《繁星#8226;春水》中的母愛,作文選中的學生習作的母愛;也有學生在網(wǎng)絡上找母愛的文章,如《童年的饅頭》等;也有些學生讀得更廣泛,看了很多人類的、動物中的母愛的文章和圖片等,從中得到很深的感受體悟。
廣泛閱讀,是學生認識世界、開啟心智的重要渠道。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強調(diào)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要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gòu)文本的意義,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加寬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3 利用寫作拓展
利用寫作拓展故事情節(jié)或延伸主題,以獲得更深刻的認識。威廉#8226;W#8226;韋斯特在《提高寫作技能》一書中說:“寫作過程能幫你把零亂的思想條理化,使你的想法經(jīng)過提煉而清晰起來,并且進一步發(fā)展你的思想?!薄墩Z文課程標準》特別重視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使學生在寫作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例如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作文任務,要求每個人都寫自己的母親,把自己曾經(jīng)熟悉、習慣而又忽略的母愛重新審視。學習胡適的文章,更應該學習他的感恩之情。在寫作之前,筆者要求學生搜集有關(guān)母愛的詩文、新聞報道等,感悟母愛在日常生活中之平凡瑣碎以及在重大抉擇之時的偉大高尚。學生很容易做到由此及彼,重新審視被自己忽略的母愛,寫出情真意切的感人作文。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漸漸學會包容、感恩,學會換角度看事情,有的甚至改變以往幼稚不懂事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