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一詞確實不好定義。一百個人眼中會有一百個哈姆萊特,不同的人心目中也會有不同的英雄。在我的心目中,英雄該是:集才能、智慧、膽氣、良知于一身的人;心系民生疾苦而極度憐惜弱者并使眾生安居樂業(yè)的人;不畏強(qiáng)暴而伸張正義的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秉筆直書,不怕掉腦袋的人;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人;帶頭抗擊外敵,抵御外侮的人;決不向邪惡勢力低頭認(rèn)輸、繳械投降的人;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的人;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人;對祖國的文化、藝術(shù)、體育事業(yè)有杰出貢獻(xiàn)的人。在我的心目中,英雄不該是:視人命如草芥,殺人如草不聞聲的嗜血魔頭;極力推行暴政、肆意愚弄民眾的人;無惻隱之心,無是非之心,無羞惡之心的人;助紂為虐的人;無法無天的人;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人;背信棄義的人。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我看來,那樣的“將”未必就是英雄,若簡單以暴力猛者、殺力大者、威力巨者為英雄,那么希特勒絕對可以輕輕松松就躋入有史以來英雄的前三名。項羽百戰(zhàn)百勝,天下無敵,卻落得烏江自刎的結(jié)局,就是因為濫殺無辜,以致天怒人怨,眾叛親離。有人說,他殺了那么多人,卻少殺一人,若鴻門宴上殺掉了劉邦,統(tǒng)一大業(yè)早就迎刃而解了。實際上,這事并沒有后人想像的那么容易,且不說漢軍暗中有備,單說能取代劉邦,甚至比劉邦更劉邦的人,就正等著這樣的時勢造就,項羽能殺得完嗎?他對劉邦行婦人之仁,是因為他早先與劉邦結(jié)拜為兄弟,產(chǎn)生了一時間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這當(dāng)然說明他身上還有較為濃厚的貴族氣息,劉邦恰好利用了他優(yōu)柔寡斷的弱點,僥幸逃出險境。但讓項羽頂真的這個“義”字,并不普遍適用于所有的對象,他殺起其他沒有與之結(jié)拜的人來,可是從來都無半分遲疑的。看著歷史上的猛人、強(qiáng)梁殺得雞犬不留,甚至還有張獻(xiàn)忠那號魔王,立一塊七殺碑威懾天下,刻上“天生萬物以養(yǎng)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的銘文,扼腕痛心者有之,拍手稱快者也有之,后者是因為自己與那些猛人、強(qiáng)梁異時異地,保持著極其安全的時空距離,若是自家也成了對方要屠戮的對象,想必就不會那么愉快了吧?!皧W斯威辛之后不復(fù)有詩”,這句話耐人尋味。人貴能設(shè)身處地,這是低級動物所不能的;人貴有惻隱之心,這也是低級動物所沒有的。放眼人類歷史,人道不興,獸道狂作的年代,絕對是極度恐怖和邪惡的年代。人之文明,在于對同類實行人道;獸之野蠻,即在于獸道純屬弱肉強(qiáng)食,侵奪異己的財產(chǎn),殘害異己的生命,沒有絲毫客氣。英雄理應(yīng)是當(dāng)時當(dāng)?shù)匚拿鞒潭容^高的人,而不是最兇猛的野獸,他們決不會簡單地使用叢林法則,自作豺狼或聽任豺狼當(dāng)?shù)?,此義不言自明。否則,他們還能給民眾帶來什么福澤?誰又會活得不耐煩了,專等著這樣的嗜血魔頭來將自己大卸八塊?
英雄總是在各種沖突最劇烈的核心地帶(或謂之風(fēng)暴眼中)產(chǎn)生,他們所面臨的危險和承受的壓力必千萬倍于常人,他們的身世遭際是很難安全舒泰的,焦灼,憂憤,悲愴,痛苦,誤解,冤屈,冷遇,敵視,無一不像劍戟指向他們。他們的處境之艱難可想而知,結(jié)局之悲慘也可想而知。英雄是可歌可泣的,也是可悲可嘆的:一嘆其絕世孤獨,二嘆其功業(yè)難就,三嘆其末路悲涼。
英雄的洞察力和理解力遠(yuǎn)遠(yuǎn)高出于同時代人,他們的孤獨乃是金子沉埋于沙石之中的孤獨。文化英雄孔子周游列國,四處碰壁,幾度面臨生死關(guān)頭,他最終只能發(fā)出“道不行,乘桴浮于?!钡陌@,但北宋宰相趙普用“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名言極度彰顯了孔子一言興邦的價值;孟子說梁惠王,同樣是無功而返,他曾豪氣十足也底氣十足地宣稱:“夫天不欲平治天下,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最終他卻只能自我安慰:“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莊子寧愿“曳尾于泥途之中”,也不去當(dāng)楚國的宰相,他所持的“無用乃為大用”的亂世保命術(shù)倒是幫他獲得了孤獨中稀缺的快樂。墨子摩頂放踵,到處宣揚“兼愛”、“非攻”,仿佛救火隊員一樣拼命忙活,到底還是解不開孤獨的死結(jié)。司馬遷為降將李陵說幾句公道話,卻遭到奇恥大辱的腐刑,他在《報任安書》中傾吐出無盡的感傷:“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所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表n愈諫迎佛骨,使唐憲宗龍顏大怒,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壇宗主險些因此丟掉性命,他捍衛(wèi)孔仁孟義,竟能做到舉朝諾諾,惟我諤諤,強(qiáng)頸確夠強(qiáng)頸,孤獨也真夠孤獨。蘇東坡不僅是大文豪,也是能力超強(qiáng)的官員,所至皆有治績,他對王安石的變法持批評意見,不愿全盤肯定,自然要受到非同尋常的貶謫,等到司馬光上臺,保守派將新法一筆勾銷,他卻憑著良知不肯人云亦云,不肯全盤否定,自然又要受到非同尋常的貶謫,就算是被貶謫到天涯海角,蘇東坡也不肯改變自己的初衷,孤獨的人是有力量的,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于千秋之下仍散發(fā)出撲鼻的芬芳。辛棄疾登建安賞心亭,感嘆“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他是孤獨的;陸游臨終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在黃泉路上必是一步三回頭吧;王船山早年抗清,晚年隱居于石船山(今衡陽縣曲蘭鄉(xiāng)湘西村),自誓“六經(jīng)責(zé)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故國淪亡,舊友零落,其孤獨感深不可測,但為了捍衛(wèi)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他豁出去了,完成了極為宏富的著作。英雄的孤獨乃是透骨寒冷的孤獨,他們承載著對祖國對蒼生對文化的熱愛,不忍坐視庸人誤國,不忍坐視哀鴻遍野,不忍坐視文化敗落,但形格勢禁,他們的努力很難得到廣泛的理解和認(rèn)同?!坝⑿凼降墓陋殹笔且粋€固定的說法,大抵不孤獨也不足以為英雄吧。
英雄的功業(yè)多半功敗垂成。岳飛抗金,誓與諸將直搗黃龍府而痛飲,然而他的赫赫戰(zhàn)功終究敵不過朝中議和派的小算盤。宋高宗趙構(gòu)怕就怕岳飛迎回二帝(徽宗和欽宗),一位是他的父親,一位是他的兄長,父兄若是回來了,他的御座下就很可能發(fā)生八級地震。秦檜是金國的頭號臥底,更不愿看到岳飛收復(fù)失地,享有崇隆的聲譽。趙構(gòu)和秦檜都要殺岳飛,岳飛就不得不死。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男兒死了,數(shù)以百萬計數(shù)以千萬計的黎民百姓便很難找到自己的生路,中朝的衣冠文物勢必隨之淪亡。史可法抗清,受到的掣肘更大,所處的形勢更糟,他英勇殉國,之后便是揚州七日,嘉定三屠,血流漂杵,尸積如山。后人讀歷史,難免會奢想,英雄若能得志,一切該多好??!整個世界肯定要安全得多,光明得多,幸福得多。但歷史永遠(yuǎn)不會使我們滿足和愉快!
最可嘆者,英雄的末路多半悲涼,甚至慘絕人寰。王子比干抨擊商紂王的暴政,結(jié)果被活生生地剖出心臟;岳飛死于風(fēng)波亭,長子岳云也被殺害;袁崇煥被誣為通敵(明崇禎皇帝朱由檢中了清人的反間計),遭到凌遲(酷刑中的酷刑),身上的肉被劊子手一片片割下,圍觀者則將這些肉片搶吃一光;譚嗣同甘心為變法流第一滴血,劊子手手中那把又鈍又銹的鬼頭刀就一刀又一刀斫在他的頸項上,多達(dá)七、八刀,方才斫斷脖子;秋瑾是近代為革命事業(yè)英勇犧牲的第一位女杰,她的鮮血卻被那些麻木的國民視為治癆病的靈藥,醮了白花花的饅頭;宋教仁為爭民主憲政(建構(gòu)以國民黨為主的政黨內(nèi)閣),被袁世凱指使的鷹犬暗殺于上?;疖囌?;新聞記者邵飄萍、林白水揭露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被槍殺于北京天橋……英雄有一條無法逾越的末路,在某些“聰明人”看來,他們都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傻瓜,只會以卵擊石,只會與虎謀皮,結(jié)局悲慘乃是自找的。然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這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傻子”,全是由一群馴順的“聰明人”組成,這個民族也就遲早會毀于這樣的“聰明”,這是無疑的。
英雄不是讓人頂禮膜拜的偶像,而是更完全的人,更正直的人,更勇毅的人,更肯擔(dān)當(dāng)更有抱負(fù)的人,他們也具備常人的七情六欲,但他們身上沒有常人的卑怯和茍且,沒有常人的營謀和算計,他們一旦認(rèn)準(zhǔn)目標(biāo),則“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決不給自己預(yù)留后路。也許他們不算聰明,但絕對智慧,一個民族也因為擁有這樣一批兒女,才有榮光,才有希望!
(選自《都市美文》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