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65380;著名經(jīng)濟學家楊帆因向校方上報同事學術失范事件,近日被學校要求停職檢查,一起受到處理的還有該校涉嫌抄襲的商學院教授金仁淑。政法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對兩人處理原因并不相同,學校的決定出發(fā)點是“維護學校聲譽和教師的利益”。
為了“維護學校聲譽和教師的利益”,反學術腐敗的楊帆與涉嫌剽竊的金仁淑被罰各打五十大板。只是,我們不知道校方所言的“聲譽”和“利益”到底為何?難道只有對學術腐敗的隱瞞和縱容才算是維護了學校聲譽?難道只有老師們一團和氣#65380;對同事的學術不軌行為置若罔聞才算是維護了教師的利益?
作為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帆在接到舉報信之后上報學校是其分內(nèi)之事,沒有任何可以指責的地方。而且,目前該校學風建設委員會業(yè)已基本認定金仁淑抄襲。既然事實清楚#65380;是非分明,金仁淑被停職自在情理之中,但楊帆同樣被要求“停職反省”所為何來呢?
如果非要說楊帆有錯,可能也就在于他對剽竊行為太過“苛刻”,對自己“學術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太過“看重”,以至于打破了心照不宣的學術潛規(guī)則,客觀上損害了學校的學術聲譽和學校形象。顯然,在校方的眼里,形象受損是比學術腐敗更嚴重的事,即使楊帆只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也必須加以規(guī)訓。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反學術腐敗面臨的最大敵人,不是那些鬼鬼祟祟的剽竊者,而是倡導#65380;支持#65380;甚至為此而建構了無數(shù)規(guī)章制度的反學術腐敗體系本身。這個體系向來以反學術腐敗自命,不缺制度#65380;不缺人員,亦不缺洞悉學術不端的能力,它唯一缺少的只是反學術腐敗的誠意和信心。惟此“短板”,使其他一切反學術腐敗的努力都化為烏有。甚至在它認為必要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反噬自身的使命,讓諸如楊帆這樣的人好看。
長期以來,學術腐敗在強烈的輿論批判之下非但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65380;有恃無恐的趨勢,原因何在?絕不是剽竊者都吃了豹子膽,而是學術腐敗的成本太低了,低到渾水摸魚可以安枕無憂。當反學術腐敗的體系形同無物,學術腐敗自然野蠻生長。
編輯/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