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軍是科舉考試時在貢院內為考生提供服務的一個特殊群體,因為最初沒有人愿意做這項服務,只好由各州、縣押解軍犯到省,派入各號舍為士子提供服務,所以稱之為“軍”。做號軍,要身體好,能吃苦,能“盡九日夜之久,無瞌睡,無可偃息”。后來這種職業(yè)多由貧窮無業(yè)的百姓擔任,但這種稱呼被沿用了下來。
每年歲、科兩試不需要號軍服務,因為歲、科兩試往往是黎明點名,傍晚交卷,考生只需略帶茶水就足夠了。而鄉(xiāng)試一般要連續(xù)3場,每場3日,即所謂的“九日辛苦,三場血戰(zhàn)”。9天中,考生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貢院中,為了使考生能有一個專心應戰(zhàn),不被雜事煩擾的安靜環(huán)境,政府起用號軍為考生提供煎茶、蒸飯等日常生活服務。
號軍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和卑賤的,往往三、四名號軍要服務一百多名考生,使他們東奔西走,“日不得坐,夜不能眠”。有的考生素質極差,視號軍為“家犬”,服務稍遲,謾罵之聲就到,甚至拳腳相加,往往“甲處毆擊未終,乙處唾罵交作”。號軍所住的地方,大都是靠近廁所的號舍,臭氣襲人,如果有考生熟悉的人跳號過來,那號軍只有遭受風吹日曬雨淋之苦了。在討賞錢的時候,有的考生心存惻隱之心,或憐其勞苦,每場賞給一二百文,號軍便喜笑顏開,感恩不盡。假如遇到吝嗇的考生,或不給一文或僅給二三十文。有的無賴考生故意捉弄號軍,在場不給錢,讓號軍拆闈后到寓所領賞,自己卻故意誤寫他處,讓號軍白跑一趟。如果不幸遇到有號舍被盜的事情發(fā)生,號軍往往也是出氣的對象。
號軍這個職業(yè)雖然最初被人看不起,但由于能夠從考生那里領到賞錢,暫謀溫飽,又因其能在號舍內自由走動,常常被一些做弊的考生收買,得到一些額外的收入,所以對那些無衣無食的貧苦百姓來說有著極大的誘惑力,以至于后來這個職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要獲得這個職位往往需要拿錢買到腰牌和號衣,一副腰牌和號衣一般需要出錢一二千文,后來價格越抬越高,以至達到“虎賁之數(shù)”,出現(xiàn)了“非托關系,錢去而牌不到手”的情況,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責編 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