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謝長廷 韓福東
一到選舉,候選人都忙著出書,這是臺灣政壇的一個景觀。2008年的“大選”,馬英九和謝長廷兩個競爭對手,也沒放棄在這方面一較短長。這也是競選文宣的一種吧,不過既然要上架銷售,就要把它包裝出一個好品相。
2007年6月,馬英九一連出了兩本書,《原鄉(xiāng)精神——臺灣的典范故事》和《青春鐵馬向前行——馬英九的臺灣單車日記》。2008年2月,馬英九又口述了一本《沉默的魄力:馬英九的臺北記事》。其他作者撰寫的類似書籍,比如《脫胎換骨:馬英九的政治長跑與總統(tǒng)路》等等,也出了一大堆,這些書并不都是恭維他的,像李建榮的《馬經(jīng):你想象不到的馬英九》、《馬經(jīng)2》,擺明了就是砸馬英九競選總部場子的。
謝長廷寫書的時間比馬英九早12年。1995年,還是“立委”的他在《謝長廷新文化教室》里,就開始大談文化改造、命運共同體、臺灣優(yōu)先和社區(qū)主義。謝長廷是民進黨內(nèi)的“智多星”,這話一點不假,他很機靈,也有自己比較成型的理論體系。什么“臺灣命運共同體”、“四大優(yōu)先”、“和解共生”、“黃金三角”……這20年來,他不斷拋出新概念,這對他在民進黨內(nèi)的地位,無疑起了加分的作用。這一次“總統(tǒng)大選”,謝長廷又扛起“臺灣維新,幸福經(jīng)濟”的大旗。這本《幸福臺灣,幸福經(jīng)濟:謝長廷不變的承諾》,編輯將其定位為謝長廷理念的“大眾普及版”,是“針對臺灣時局提出通盤而務實主張的政策書”。
選舉期間的一個晚上,在高雄,一位記者出身的大學講師開車帶我繞城兜風。他是泛綠陣營的支持者,認為謝長廷在高雄市長任內(nèi)的政績比他的前任吳敦義(現(xiàn)為國民黨秘書長)強很多。他也承認,謝長廷的長相看起來不是很厚道,在這點上的確有點吃虧。用蘇貞昌在民進黨黨內(nèi)初選時攻擊謝長廷的話說,是“奸巧”。我也近距離觀察過謝長廷,坦白講,沒辦法喜歡這個人??偢杏X,他的氣度和格局,更適合做個“立法委員”,而非“總統(tǒng)”。
我也向朋友表達過這個看法。他們說,謝長廷比陳水扁已經(jīng)好很多了。選舉末期,很明顯,謝長廷開始向深綠路線靠攏了,言辭益發(fā)刻薄、具攻擊性,操弄民粹。當時,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對我說,謝長廷已經(jīng)在為敗選做打算了。
爭取中間選民,謝長廷才有可能贏,而爭取中間選民是要走溫和路線的。事實上,謝長廷最初的一些競選主張,民進黨內(nèi)部的深綠勢力并不認可。既然明知要輸,還是不要過于得罪深綠勢力,否則敗選后豈不是連現(xiàn)有地位也不保了?謝長廷違背競選期間“敗選即退出政壇”的承諾,不辭民進黨代理黨主席一職。政治的可怕就在這里。充滿利害算計,理念常被犧牲掉。
單純從《幸福臺灣,幸福經(jīng)濟》這本書來理解謝長廷,我沒有理由反感他。雖然在這本書里,他對扁政府的敗績?nèi)匀徊恢靡辉~,把問題大抵推到在野黨的杯葛上。但我們無法否認他理念中所具有的先進性,比如他1989年提出的包括“弱勢優(yōu)先,環(huán)境優(yōu)先”在內(nèi)的“四大優(yōu)先”;再比如他書中鼓吹的“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公益、環(huán)境永續(xù)”這一“黃金三角”;還有他一再強調(diào)的“和解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