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大隱隱于朝,小隱隱于野。
倘若您走在被群山環(huán)抱的天府鎮(zhèn)碎石小徑上,感覺迎面走來的那位手捧面碗、帶著黑框眼鏡,說話操著一口港味普通話的面館老板有些面熟的話,那么請不要懷疑,其實他就是香港著名導演余積廉。
從一位在香港電影圈聲望頗高的功夫?qū)а?,到一個川渝小鎮(zhèn)的面館老板,67歲的余積廉在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港灣。
功夫港導,心累啊……
在香港演藝圈這個名利場,作為曾拍攝、執(zhí)導過電影《歡顏》《決戰(zhàn)天門》《少林達摩》……電視劇《天蠶變》等紅極一時的作品的余積廉聲望頗高,知名藝人胡慧中、任達華、林青霞、古天樂等都曾在余積廉導演的電影中有過精彩的演出。
出生于廣東的余積廉,15歲那年跟隨伯父一家遷居香港與父親團聚。然而香港的生活也很清貧,為了生存,余積廉先后干過多種零工。17歲那年,由于自己的堂姐夫在電影攝影棚里當棚長,余積廉有幸第一次觀看了電影拍攝的全過程,這令他激動不已。后來,一位導演見余積廉機敏,便給了他一份練習生的雜活,好學的余積廉很快便博得了導演的賞識。于是,余積廉從攝影機機工干起,一番拼搏后,做到了導演。
1987年,已處于事業(yè)鼎盛時期的余積廉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唯益影業(yè)公司,并擔任獨立制片人。
在香港演藝圈,特別是在功夫片的制作中,余積廉是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就連成龍這樣的大腕對他也相當尊敬。
然而,成功與風光的背后,更多的是心酸與壓力。漸漸的,50多歲的余積廉感到力不從心了。
1991年,余積廉拍攝的一部電影因故需要延期交片,而此時投資方卻一下子撤了資,購片方也與他中止了購買協(xié)議,他頓時陷入了窘迫的境地。一天深夜,他從外面驅(qū)車回家竟迷了路,一直在海邊轉(zhuǎn)行了兩個多小時。在海邊,余積廉痛苦地對著大海叫喊道:“我到底是在追逐什么樣生活啊?”
后來,香港電影市場一度盜版猖獗,數(shù)百家電影公司為此無奈地倒閉關(guān)了門,余積廉的公司也不例外,他導演的功夫片虧損了近100萬港元。一天,余積廉向他的好友傾訴,他想告別電影,做一個都市里的隱者。
“逃離”演藝圈,攜妻隱居山水間
當談及自己為何會在國內(nèi)眾多山水中獨獨選擇重慶的天府鎮(zhèn),余積廉扭頭看了看身邊的妻子蔣雪梅,然后笑了。原來余積廉的妻子姜雪梅便正是從家鄉(xiāng)天府鎮(zhèn)走出來的。
事情還要從1994年余積廉去河南嵩山拍攝電影《少林達摩》說起。那次,他在拍片間隙陪著蔣雪梅賞游少林寺,望著那聳入云霄的巍巍中岳,余積廉笑著說:“雪梅,我的前世或許就是一個大俠,隱居在這大山里?!?/p>
聽到丈夫這樣的感嘆,蔣雪梅一下明白了余積廉此刻的心思。她告訴余積廉,自己的家鄉(xiāng)重慶天府鎮(zhèn),四面環(huán)山,綠水相依,與這里的景色不相上下。余積廉興奮地說,等有一天他閑下來了,一定去那里看看。
當他準備在電影市場再度沖刺的時候,功夫片的低迷讓他感到危機四伏。1995年,余積廉投拍的《盲俠之再踏江湖》嚴重虧損,他元氣大傷。1997年,他投拍的電影《省港雙雄》雖然小火了一把,但也無力再挽狂瀾。
墻倒眾人推。當余積廉的電影生涯開始走下坡路時,演藝圈里的世態(tài)炎涼讓他感到了寒心。在一些應酬場合,過去曾被他力推的演員對他視而不見。1998年9月,余積廉大病了一場。
10月,大病初愈的余積廉隨蔣雪梅第一次踏上了重慶的土地,望著綿綿群山和那波濤滾滾的嘉陵江,他深深地陶醉了。
在天府鎮(zhèn)的那段日子,余積廉挽著蔣雪梅的手漫步在鋪滿青石板的古街上,或品嘗一些小鎮(zhèn)上的風味小吃,或喝一點小鎮(zhèn)酒館自產(chǎn)的藥酒,然后借著微微醉意再到薄霧彌漫的嘉陵江邊坐一會兒,又或者徒步登山去傾聽那滿山的鳥鳴。這種日子,他感覺自己仿佛就是電影里的俠客。
余積廉在心里悄悄決定,余生的日子,他要同雪梅在這里一起安靜地度過。
1998年11月,余積廉在香港處理完自己業(yè)務上的事情后,與蔣雪梅又悄悄回到了天府鎮(zhèn)。12月,他同蔣雪梅辦理了結(jié)婚手續(xù),在妻子所在的鄉(xiāng)村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后,在小鎮(zhèn)上開始了隱居生活。
動作導演怕殺豬,小鎮(zhèn)生活樂趣多
初到小鎮(zhèn),鎮(zhèn)上的居民們對于這個比蔣雪梅大28歲,談吐不凡的香港老人十分好奇,紛紛開始了猜測。也難怪,素日里余積廉總是喜歡在打著領(lǐng)帶的白襯衣外罩著一件攝影背心,碰見熟人還會親熱地雙手抱拳作揖打個招呼,并時不時冒出幾句英語來。有人說他是一個富翁,準備投資幾千萬開發(fā)小鎮(zhèn)呢。蔣雪梅每次聽到這樣的議論后,都會笑呵呵地說:“不是你們說的那樣,他只是一個香港退休的普通職員?!?/p>
小鎮(zhèn)畢竟民風淳樸,漸漸的,人們接納了余積廉,把他當成了這里的居民。
當問起余積廉在小鎮(zhèn)上的趣事,蔣雪梅樂了。她說,有次余積廉陪她回母親家,面對那綠油油的莊稼,他竟像孩子般好奇?!鞍?,老婆,你快來看,米原來是長在水田里,茄子也是長在土里呀?!边€有一次,余積廉在岳母的地里掐了一堆嫩嫩的麥苗回來竟要燒湯給大家喝,把蔣雪梅樂得仰面大笑,蔣雪梅的母親也樂開了懷。
春節(jié)快到了,岳母家宰殺年豬,這可嚇壞了在一旁的余積廉。盡管拍了那么多血雨腥風的武俠片,余積廉還是緊張得冒汗,他拉著蔣雪梅的手趕緊逃了出去。“老公,你那些武俠片是怎么拍出來的?”事后,蔣雪梅的好奇引得余積廉哈哈大笑。
而今,9年的時光令他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秀美的重慶城,還有那被綠水青山環(huán)抱的天府小鎮(zhèn)。
“山人”賣面,很悠閑
走進余積廉簡陋的房間,里面擺滿了裝裱精美的字畫作品,上面蓋著他“我是山人”的章印,這是他來小鎮(zhèn)后為自己取的別名。
每天早晨,余積廉便會起床來到不遠處的一棵黃葛樹下打拳。當導演時,為了拍攝需要,他曾去拜訪過一位形意拳大師,學了一些拳腳,這讓他在小鎮(zhèn)上又有了“武林高手”的稱號。
站在樹下,余積廉深吸一口氣,清新翠綠的空氣仿佛把肺葉都舒展開來。練罷拳,余積廉便會回到小樓里喝上一碗他親手磨制的豆?jié){,吃上一塊兒烤紅薯。他覺得,這比起當年那些價格昂貴的山珍海味香多了。
早餐過后,蔣雪梅便會陪著余積廉去山上寫生,云霧繚繞的縉云山就是余積廉心中的仙山。他靠在一棵大樹下安靜的作畫,妻子在一旁默默欣賞,或者,她去林中摘采野蘑菇,中午回家為余積廉炒一盤清香的素菜。來小鎮(zhèn)后,余積廉便一直喜歡吃素食。繪畫、寫作、下象棋是余積廉在這個小鎮(zhèn)上閑時最大的享受。
2004年3月,蔣雪梅為充實生活,征求丈夫的同意后在天府中學旁開了一家小面館,每個月竟也有1000多塊錢的收入。因為忙碌,妻子有時候感到腰酸背疼,余積廉便會給妻子捶捶背揉揉肩。
每天上午,“面老板”余積廉練完拳后便會來到店里幫妻子張羅生意,收錢、送外賣、購貨,他成了面館里的主要下手。面館只賣早中兩餐,下午收攤,然后夫婦倆便一起去鳳凰灣挑泉水,妻子擔水,他便提上滿滿兩大壺,步伐倒也輕快如常。
面館剛開張不久,便跑來了一只流浪狗??粗@個令人憐惜的小生命,余積廉收留了它,并為它取了一個英文名LUCKY(幸運的)?,F(xiàn)在,只要是余積廉去散步或?qū)懮琇UCKY都會一路歡蹦亂跳與他做伴。
每天早晨,窗外大樹上的鳥語聲會把余積廉從夢鄉(xiāng)中準時叫醒。這些年,從縉云山的森林里飛來的鳥兒越來越多了,那些鳥語就像是純凈古典的樂聲,蕩滌身心,潤人肺腑。
從一位香港功夫電影大導演,再到一名川渝小鎮(zhèn)上的面老板,現(xiàn)在的余積廉過得很悠閑。在他看來,幸福的終點原來就在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