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特制運輸機穿越颶風中心,是美軍獵風小組的專利。從陸地上一樣能進入風暴中心,但那是被動地等待。從颶風形成的初期,就到颶風的中心去監(jiān)測,如此玩命地干,收益是拯救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
上校特洛伊#8226; 安德森(Troy Anderson)鉆進自己的飛機,一架1965 年出廠的WC-130H。看到其他人已經(jīng)到齊,安德森與飛行員簡單核對了狀況,“等會兒忙起來,都別說廢話?!焙竺娴膸讉€人聽了并沒什么反應,依舊做自己的事——這是他的套話,每次出任務時都會說。作為美國空軍的“ 獵風小組(Hurricane Hunter)”, 第53 氣象情報搜集中隊,安德森以及他的組員每年都在等新的颶風,屆時他們就要執(zhí)行一項特殊任務——穿越風暴中心,進行近距離監(jiān)測。
獵風小組出擊
近10 年來,美國進入了颶風的高發(fā)期,而中國也曾經(jīng)遭遇像“桑美”這樣50 年不遇的強臺風。颶風的直徑通常是400 千米左右,大的能超過1000 千米,動輒涉及數(shù)十萬甚至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但颶風的預報精度卻不高,即使是水平較高的美國,對颶風路徑的次日預報誤差也在100 千米以上。這是因為人們大多是從外部了解颶風,缺乏對內部結構的了解。2005 年“桑美”來的時候,中央氣象臺啟動了一級氣象應急預案,從山東到廣東的29 個探空站每3 小時就進行一次氣球高空探測。在密度上,這已經(jīng)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但臺風的強度,基本上還是要靠經(jīng)驗判斷。預報有誤差,結果可能是意料之外的損失。此時就需要獵風小組的出擊來補這個缺。
獵風小組的人都是霍姆斯特德空軍基地(Homestead Air Reserve Base) 的精英, 駕駛的WC-130H雖然不是什么特殊型號, 但是在1992 年經(jīng)過斯坦福大學的專門改造, 堪稱偵察機中的戰(zhàn)斗機。獵風小組這次的任務目標是“古斯塔夫(Gustav)”。與置身地面雷達站的“清閑之士”們不同,獵風小組必須近距離追擊颶風,觀測颶風環(huán)流結構在接近陸地過程中的變化情形,所得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將傳回位于邁阿密的國家颶風中心的超級計算機。通過與風暴中心“親密接觸”而獲得的都是一手信息,將使中心的預報精度提高近30%。
進入獵風小組的“專機”,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局促,被綁在紅色的長椅上也不會那么舒服。四周堆放著毫無審美價值的電腦儀器,頭頂?shù)奶旎ò逅坪踹€沒有完工,裸露著各種電線和管道。僅有的一個衛(wèi)生間門前只拉了一個綠簾子,更是狹窄得連轉身都困難。只從外觀來看,這架飛機完全不像是耗資7200萬美元打造的專機。事實上,它的機身由碳纖維材質打造,輕而堅韌,可以承受15 個重力加速度,保證進入颶風之中仍能進退自如。它裝有最先進的氣壓、溫度、風速測試系統(tǒng)和通訊設備,能確保測試數(shù)據(jù)的高度精準,并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些信息傳回中心。
2008 年8 月27 日( 美國當?shù)貢r間),星期三,獵風小組開始針對“古斯塔夫”的第一次飛行。雷達定位,颶風正位于北緯19 度,西經(jīng)74度18 分,暫時還只是個稚嫩的熱帶風暴,不過照它在加勒比海上胡作非為的勢頭,距離它發(fā)飆的時候已經(jīng)不會太遠!為了節(jié)省飛行時間,獵風小組放棄了常用的密西西比州基斯勒(Keesler)空軍基地,而是從距離更近,位于佛羅里達州的霍姆斯特德空軍基地出發(fā)。只需要兩個小時,機組就能抵達颶風所在地。
兩個小時似乎過得特別快,轉眼間,那個曾經(jīng)在綠色雷達屏幕上出現(xiàn)的小黃點就變成了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大家伙,近在眼前。最初,“古斯塔夫”還比較溫和,輕微的震動,只讓機艙里的一位研究人員的牛奶灑出了幾滴。“現(xiàn)在我們要擔心的倒不是天上,而是地面?!睋未舜螌Ш焦ぷ鞯奈鞯履?8226; 史密斯(Sidney Smith)少校希望大家不要只顧著看窗外奇異的風景,因為他們此時的飛行高度只有5000 英尺( 約1500米),而他們靠近的牙買加地區(qū),遍布7000 英尺(約2100 米)的高山。通常凸起的地形能夠減弱颶風的能量, 使之成為熱帶風暴, 直至消亡。但是,“古斯塔夫”好像并不甘心就此沉默,它來自于加勒比海暖水海域,如今正朝著溫暖的海灣進發(fā)。也就是說,它還沒有完全爆發(fā),后勁十足!就在這思量之間,獵風小組的飛機已經(jīng)一頭扎進了暴風圈,并穿了出來,也就不到3分鐘。飛機上的儀器也同時飛速地運轉。但這還不夠,想要判斷“古斯塔夫”究竟會變成怎樣的惡魔,他們還需要第二次、第三次地穿越颶風。
“我想我們需要再來一次,離颶風中心更近一點?!憋w機上的貴賓之一,氣象專家布賴恩#8226; 施羅德(Brian Schroeder)少校發(fā)話了。“伙計們,左轉40,用最大勁抽一鞭子!”此時雷達上出現(xiàn)了一大片綠色,雨就要來了。“記錄下這個時間!”負責飛機氣象研究的指揮官瓦萊麗#8226; 亨得利(Valerie Hendry)上校下達了命令。與此同時,另一位氣象專家托比#8226; 貝克(Tobi Baker)上尉正位于機艙尾部,透過窗戶密切注視著海面的情況。
當儀器顯示風向開始變化、減弱,研究人員明白,他們已經(jīng)到達了颶風的中心。本次任務的技術負責人立即將一個包裹從機艙中“扔”出,各種測試儀器漫天飛舞。他可不是被風吹壞了腦袋。這些被稱做“下投式探空儀”的玩意兒,就是要被拋到風中,才能完成使命。果然,幾分鐘后,探測儀的測量數(shù)據(jù)傳回到飛機上,包括風向、風速、氣溫、相對濕度和氣壓等一系列珍貴的資料。此時他們的任務圓滿結束,開始返航。不過機艙里面的幾個人并不覺得輕松。因為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顯示,“古斯塔夫”并沒有減弱的趨勢,而且越來越壯大。此刻,同時拿到這些資料的國家颶風中心的研究人員,也開始部署下一步行動:確定“古斯塔夫”的動向。
鎖定古斯塔夫
2008 年8 月29 日, 此時“ 古斯塔夫”開始流露出兇狠的殺手本性。而兩天前與安德森他們交手時,它充其量不過是街頭癟三的檔次。中午11 點15 分,另一架獵風小組的飛機又飛向了颶風。獵風小組開始了對颶風全天候的監(jiān)測。飛機上的6 名研究人員分工明確,也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在飛行員和領航員的幫助下,他們帶著新的任務,開始了對“古斯塔夫”的“追擊”。根據(jù)他們的測量,地面工作人員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出颶風的登陸地點,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此次任務的指揮官是杰夫#8226; 拉古薩(Jeff Ragusa)少校?!盎镉媯儯煤酶?!順利的話,早點返航還能陪家人過個愉快的周末?!彪m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個玩命的活,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不過這次,獵風小組的成員都明白,即使一切順利,周末也必然不得安寧。名叫“古斯塔夫”的惡魔勢必要在美國境內登陸,如今他們能做的只是把它的破壞降至最低。國家颶風中心分析結果的精度提高30%,意味著更加準確地判斷出颶風的登陸地點,這樣才能有效地組織好疏散撤離工作。要知道,將所有人員向內陸撤離1 英里(約1.6千米)需要花費100 萬美元,附帶造成的其他物資損失更是無法計算。在美國遭遇金融風暴以及大選當頭的2008年,獵風小組冒著生命危險的飛行,更凸顯出它的經(jīng)濟意義。
從技術上,這次飛行也更有難度。雖然他們的飛機換成了WC-130J, 一款新型C-130加強版。但由于颶風的級數(shù)和威力都已經(jīng)增大數(shù)倍,危險系數(shù)也直線上漲。拉古薩知道,他的飛行高度必須在1 萬英尺(約3000 米),這樣才能進入到風力最大的區(qū)域,也是最危險的區(qū)域。研究人員所攜帶的圓柱形探測器是任務的關鍵。它們都配備有小的降落傘,不過這可不是讓它們平安降落用的,而是讓它們進入颶風之中采集數(shù)據(jù)。為了數(shù)據(jù)采集更加全面,在進入颶風后,飛機需要降到2500 英尺( 相當于760 多米)的高度,讓探測器從下往上飛舞。這也意味著,獵風小組不僅要在颶風中完成前后的穿梭,還需要上下浮動。在時速達幾十甚至上百公里的狂風中,他們的飛機的確顯得有些單薄了。
29 日下午1 點25 分, 他們到達颶風區(qū)域,整整經(jīng)歷了兩個小時的盤旋、沖突之后,終于在預定地點釋放出了探測器。探測器直接連接衛(wèi)星,將數(shù)據(jù)發(fā)送到飛機和地面觀測站。飛機在不停地顛簸震動,耳旁全是嘈雜的噪音,小組成員緊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shù)據(jù)。晚上9 點45 分,獵風小組順利返航。10 個半小時的飛行過程中,“古斯塔夫”已從1 級颶風成長為4 級,而且有繼續(xù)向颶風最高等級5 級發(fā)展之勢。而且,根據(jù)對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它直指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那個多災的城市——新奧爾良市。
撤離新奧爾良
3 年前這里曾經(jīng)被“卡特里娜”颶風重創(chuàng),至今很多美國人還無法忘卻這段慘痛的回憶。而在人們還在悼念舊的傷痛之時,新的災難又將降臨。不過,正如新奧爾良市市長雷#8226; 納金(Ray Nagin)所說:“雖然我們又將面臨災難,但我們仍憧憬著未來?!闭驗橛辛双C風小組從颶風中心取得的寶貴數(shù)據(jù),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才能進行提前預警,不再讓悲劇重演。
根據(jù)分析,“古斯塔夫”的中心將在美國東部時間9 月1 日早上5 點,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東南方680 千米處登陸,之后以每小時25 千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而且此時的颶風很有可能已經(jīng)達到了5 級。因此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的西岸民眾,必須從8 月30 日早上8 點鐘開始,進行強制性撤離,隨后東岸的居民也將盡快撤離,新奧爾良市的部分地區(qū)將變成一座空城。納金市長態(tài)度嚴肅,一再表示:“這是現(xiàn)實,不是演習!”很多民眾也響應支持撤離行動。一位35 歲的母親帶著她的孩子,排在第五疏散通道處,“我們不想留下來碰運氣了,已經(jīng)有80 多人被它(古斯塔夫)殺死,撤離是明智的?!?/p>
颶風“古斯塔夫”穿過路易斯安那州之后,勢力有所減弱,最終成為1 級熱帶風暴,漸漸消亡。3 年前,預警不及時加上人們的猶豫不決,導致1600 多人死于颶風以及風暴潮災難,經(jīng)濟損失達數(shù)百億美元。而此次雖然勞師動眾,創(chuàng)造了美國歷史上先后200 萬人撤離的新紀錄,但“古斯塔夫”在美國境內卻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經(jīng)濟損失也控制在100 億美元左右。提前了兩天的預警,及時地撤離,正是新奧爾良居民得保平安的關鍵。
資訊鏈接:第53 中隊的主頁www.hurricanehunters.com/index.html
info:
颶風的力量
2005 年,當卡特里娜颶風襲擊新奧爾良市的時候,巨大的海浪帶來的能量脈沖不斷沖擊海岸線。為了確定颶風造成的地震波強度,在颶風到來前,加州大學的彼得#8226; 蓋爾斯托夫(Peter Gerstoft )及其同事們分析了加州南部150 個地震臺站的數(shù)據(jù)記錄。他們采用了一種被稱為波束賦形(beamforming)的技術,抓取特定方向上的信號,以破譯由卡特里娜引起的地面震動。
在颶風登陸30 個小時以前,彼得探測到了通過地殼傳播的地面波(surface waves),18 個小時后,探測到了地震體波(body waves)。這是首次從如此遙遠的距離探測到颶風
引起的地震信號。遠在2700 千米外的加州感覺到的顫動,要比一般的火山爆發(fā)造成的顫動強1000 倍。足見颶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