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森 楊 震
足球運動的對抗性很強,隊員在訓練、比賽中采用各種符合規(guī)則規(guī)定的奔跑、急停、急轉、倒地、跳躍、沖撞等等動作,在活動中與對手展開激烈的爭奪。所以在足球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擦傷、搓傷,還有更嚴重的損傷,從而影響正常教學訓練與比賽。通過分析足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盡可能的減少運動損傷,對完成教學訓練和比賽,提高教學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運動損傷的基本原因
1.1 準備活動不足
準備活動是參加體育教學訓練和比賽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準備活動不僅活動肢體,而且要使身體各器官組織都由原來的抑制狀態(tài)轉入適合體育教學訓練與比賽的興奮狀態(tài)。如關節(jié)、韌帶、肌肉若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活動就容易引起腰、膝、踝關節(jié)韌帶扭傷及肌肉拉傷,嚴重者可發(fā)生骨折。
1.2 技術動作錯誤
技術動作上的缺點錯誤,是學生在做各種動作時發(fā)生損傷的主要原因。如踢、停、頂、運、搶、鏟是足球運動的基本與主要技術動作。在技術運用中若違反了人體結構的特點和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正常規(guī)律以及人體運動力學原理,超越了機體功能的活動范圍,必將引起機體組織損傷。
1.3 過度疲勞
體育教學訓練與比賽要求精神高度集中,精力充沛,這樣才能完成所學的動作。如果身體機能欠佳,有病在身,病未痊愈或心情不好都會使體力下降、肌體疲勞,造成肌力不足,動作變形,靈活性差,反應遲鈍等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
1.4 組織教法不當
在教學訓練時,不遵守循序漸進,個別對待等基本原則。教學訓練比賽前未向學生講清有關比賽規(guī)則,如什么是合理沖撞、合理爭球,什么是正確鏟球等等,缺乏必要的指導,這都可能造成運動損傷。
1.5 場地設備較差
運動場地有碎石,草坪不平整造成場地坑坑洼洼;場地光線不好,場地旁有阻礙物。
2、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
2.1 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
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訓練內容,遵循教學、訓練和比賽的原則,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每節(jié)課的運動量和動作難度,循序漸進,全面發(fā)展。注意性別、健康狀況等特點,做到具體安排個別對待。
2.2 科學地安排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的內容、運動負荷要根據本次課教學內容或比賽情況因時間、場地、氣候因素而定,并且要注意學生各自身體狀況的特點,特別要注意下肢易傷部位的活動。積極充分的準備活動,能提高機體的興奮性,充分動員神經系統(tǒng)和內臟器官的功能,從而更好、更充分地進入課程的基本部分或比賽狀態(tài),順利完成課程的教學訓練、比賽任務。
2.3 加強技術動作規(guī)范化學習
首先要加強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教學訓練,使初練者確實掌握正確、規(guī)范、合理的技術動作。對于高難動作的學習更應注意教學方法的變換,熟悉掌握正確基本技術動作是預防運動損傷的最好捷徑。
2.4 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
注意檢查場地設施及器材用具,對有病或病后尚未病愈、心情不好的學生要在醫(yī)生或教師指導下適當參加體育教學活動。要加強對運動場地器材設備和個人服裝用具安全衛(wèi)生檢查,不應在不合格的場地上或穿著不合適的服裝(包括鞋)進行足球運動教學訓練。這是預防足球運動損傷的一項重要措施。
總之,在足球教學訓練中運動損傷是隨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為了更好地減少或避免損傷的發(fā)生,在教學中,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知識及預防的措施和方法,使他們在獲得足球知識的基礎上,完善自我,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訓練和比賽任務,達到所預期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