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經(jīng)歷
我于1996年從一所重點大學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因為男朋友的原因,我起初將找工作的目標鎖定在北京。找工作的過程回想起來還是很苦澀的。那時找工作就不容易,家里沒有什么關(guān)系,英語專業(yè)也不好找工作,我又是女生。
我在北京參加了一些大單位的考試,但都沒有什么結(jié)果。后來柳暗花明,偶然參加了北京一家國字頭大公司招辦公室行政人員的面試。面試時我表現(xiàn)得不錯。感覺如果是公平競爭,就應該是挑我了,但也沒抱太大希望。記得當時有人問到工資,對方說是一個月1300元,300元基本工資,500元伙食補貼,500元獎金,公司提供宿舍。我當時覺得如果能得到這份工作真是太好了,因為我爸爸媽媽工作了一輩子,一個月也就才賺一千多啊。我一畢業(yè)就能拿這么多錢嗎?當時我在大學的月生活費是300元,已經(jīng)算是同學中不錯的了。后來證明我的運氣很好,招人的領導是真的想招合適的人用,什么關(guān)系也沒看,招了我。雖然這份工作最后成為雞肋,但當時真是求之不得,高興了好久。
經(jīng)驗一
畢業(yè)時是否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有的時候是塞翁失馬或塞翁得馬,難說禍福。我在這家國企的很多同事都是當年一個系推薦一兩名的好學生,得以進到這家公司,他們當年的一些同學由于畢業(yè)后沒有找到太好的工作,不得不早早出去闖蕩。反而后來居上,至今令他們感慨不已。
國企三年
1996年7月,我到北京報到了。
公司的宿舍是租的附近一所學校的房子,筒子樓,3個人一間12平方米的屋子。冬天,房間里呼氣可見;夏天酷熱,只能拎一桶水到公共衛(wèi)生間對付著洗一下。更難受的是同宿舍的人不太好相處。舉兩個例子。一個人喜歡晚上做一大桌子飯菜找她的好朋友來吃,吃完了,全擺在桌子上就出去玩了。夏天房間里的溫度絕對在30度以上,剩菜這么擺幾個小時,你能想像屋里是什么味道嗎?要不忍著,要不我就得收拾。這種事幾乎每周發(fā)生兩三次。而到了周末她的男朋友上午9點就來了,躺在她床上,一待一天。12平方米的房間,我怎么在他對面坐著或躺著?于是每個周末我都在外面游蕩。
我的工作主要是:早上到辦公室打掃衛(wèi)生,打熱水;坐下來接接電話;有別的部門送來的文件就登記了,送到領導處:過一陣領導批了再取回來,送到相關(guān)部門。上午9點多取一次報紙,分送到領導處,然后看報紙。下午也是有文件送送文件,沒文件就閑著。接幾個電話說領導不在,開會去了,用留言嗎?或者打文件什么的。月末做個獎金表,到財務處領出來,發(fā)給部門各處室。第3個月到總務處領部門所有的勞保用品,洗發(fā)水洗衣粉之類,再發(fā)到各處室。一年難得出一次差,一般是參加不相干的會議,領導為了照顧我們年輕人特意安排的。這些就是我的主要工作。雖然各個部門略有不同,但基本相似。我們一千人個個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就天天這么過。
雖然一個月1300元工資,但偶爾會有點獎金。我沒有什么家庭負擔,除了買點東西給父母意思一下外,就是吃光用光,和同事到處玩,蹦迪啊,游泳啊,泡吧啊,卡拉OK啊,打牌到半夜啊。雖然都找物美價廉的地方消費,但當時真是很快樂。
這樣的日子轉(zhuǎn)眼過了3年多。
怎么說也是年輕人,不可能不想未來,尤其是到了工作兩年以后,也有好多抱怨,沒前途,工資低等等。但是這份工作畢竟很體面,工資也還養(yǎng)得活自己,還有可能分房(現(xiàn)在想想當時真是目光短淺),將來有可能被委以重任,拋掉了有點可惜。反正就是雞肋。就這樣又拖下來。在這期間閑不住,我先是自學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又準備考一個金融專業(yè)的在職研究生。
1999年這一年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先是結(jié)婚了。我的運氣好,他分了間老式的兩居,用他工作3年存下的錢(我是什么也沒存下)做了很簡單的裝修,我們就搬進去了,當時為了能天天洗澡,自己有個安靜整潔的空間,我激動得都快哭了。
我考上在職研究生后,平均一個月的學費是1000元,要交3年。我當時的月工資漲到了1500元,也看不到以后有大規(guī)模上漲的可能。也就是說我賺的錢我自己花都不夠!要交的幾萬元房款,以及以后的家庭支出全得靠他。雖然他沒有怨言,但我接受不了。而我當時在北京的同學鮮有工資低于3000元一個月的,原來一個月賺800元的,都早換工作了。就剩下我抱著這塊雞肋。
于是在1999年年末我開始決心找新工作。
經(jīng)驗二
后來看看,我在國企這3年絕對是浪費青春。雖然有時我也安慰自己說你還好好玩了兩三年呢,但是從職業(yè)的角度看,我在這家公司能學的東西第一年就全學完了,后兩年就是簡單的重復,浪費在猶豫和抱怨上。既然早晚要走,晚走不如早走。我進外企時很多一畢業(yè)就在外企工作的同齡人級別比我高若干,工資高很多。所以一定要記住立志要早,該取舍時取舍,青春不再來的。不是說一定要在外企才能有發(fā)展。我當初在國企的同事有的發(fā)展得也相當不錯,而且后來公司平均工資也漲了幾倍。只是有的人一個月拿5000元左右,還是天天抱怨。我覺得這就沒意思了,如果不開心何必不走?如果不想走或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何不開心點做呢?
第一份外企工作
我的優(yōu)勢是英語還不錯,雖然3年未用,但是底子好。僅僅幾年前,除了英語專業(yè)的,其他人的英語說成我這樣的還不多(不像現(xiàn)在,我招人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年輕人英語好的太多了。這么三四年時間變化極大)。于是我在ZHAOPIN.COM上投了若干份簡歷。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我找的工作都是秘書和助理類的——這也是女生得天獨厚的一個條件,別的做不了,只要英語還行,能力過得去,基本都可以找家中小公司先做秘書,再圖發(fā)展。我的運氣不錯,一家美國公司中國辦事處在面試后,給了我一份市場助理的工作。問我要多少工資時,我沒敢多說,就說一個月4500元,以我當時的預期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就在這時,另一個機會意外地來了。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推薦我到一家世界五百強的美國公司做秘書工作,下稱為U公司。面試時這個職位的老板問得很簡單,又找了個加拿大人面試我的英語。開始時我有點緊張,后來發(fā)現(xiàn)越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英語的期待值越低。那人和我說了沒過三句就好奇地問我是不是在國外讀過書,為什么英語說得這么好等等。我于是就通過了。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我的職位只是“臨時工”,不算正式的,一個月拿3500元。為了進這個大公司,我愿意。
經(jīng)驗三
多和同學朋友聯(lián)系,會有意想不到的機會。
這個變化非常大,我的工作內(nèi)容和工作方式完全變了,我要從學用郵件、學用電話系統(tǒng)開始學習一切??目慕O絆的
我堅持了下來,我的老板以及老板的老板對我評價不錯。大半年以后,我“轉(zhuǎn)正”了,拿到了一個月5000多元,并且有了公司的股票期權(quán)。就在這時,也就是2000年末到2001年初,U公司的這個行業(yè)從峰頂?shù)焦鹊祝駷a萬里,我的股票期權(quán)也隨之全變成泡沫。更糟的是公司馬上要開始裁員,我所在的部門肯定也有裁員指標。我雖然對當時自己的位置和人緣以及老板對我的賞識還比較有信心,但是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而且我在這個助理的位置上也不想長久。干下去,于是我開始想換部門。
做助理的好處就是平時和各個部門都有接觸,和很多人都熟,所以大公司的很多秘書和助理做到最后都轉(zhuǎn)到別的業(yè)務部門,比如市場、人事、財務、訂單管理等等。我于是爭取轉(zhuǎn)到了商務投標部,當時因為投標的后期有標書澄清應答,商務部分涉及到責任啊、仲裁啊等法律內(nèi)容,我當時拿出自己的律師資格考試通過證書,還真起了一定的作用。
經(jīng)驗四
年輕時盡量多學點有用的、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說不定什么時候能用上。我當時閑著沒事考著玩的律師資格證書,后來成了我職業(yè)上進步的重要因素。
2001年初我轉(zhuǎn)到商務投標部,一直到2002年初,做了一年時間,工資漲到大約六七千元一個月吧,具體數(shù)字記不清了。
在這個職位上,積極的一面是我學到了不少東西,自我感覺也好很多。不好的一面是我和當時的老板處不來,這包括工作風格和性格很多方面的原因。我從某方面來說是個要強的人,我干了那么多工作,年終工作總結(jié)時他卻給我評了個中下,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而且這意味著我的加薪和提職都會受到影響。于是我決定走了。我給幾家獵頭公司投了簡歷。當時我已經(jīng)開始通過獵頭公司而不是網(wǎng)上找工作了,這是我在U公司兩年后自身價值的一大進步。
經(jīng)驗五
如果暫時工作不順利或老板不賞識-自己,不要緊。這個世界很大,你有很多路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必太在意。
第二次換工作
我不得不說我的運氣又不錯,2001年底,一家獵頭公司來電話,問我愿意不愿意到S公司去做訂單管理方面的工作,開出的薪水是13000元。這家S公司是比U公司還有名的世界五百強公司之一。我當時真的感覺是天上掉下了一個大大的餡餅砸到了我!S公司薪水有名的高,工作有名的累,在業(yè)內(nèi)一直是絕對的領先地位。這份工作的不好之處是非正式工,只是一年一簽合同,原則上沒有什么保證。當時考慮這份幾乎翻了一番的工資,以及S公司本身的吸引力,我決定試一下。這里還得解釋一下為什么獵頭公司會推薦我。因為S公司比較喜歡從別的世界級大公司挖人,來了就能用,不會像我剛進U公司那樣高級復印機都不會用。另外我在U公司第一年的助理工作中包括了訂單管理和項目管理的一些內(nèi)容,是S公司現(xiàn)在這個職位需要的。我的面試異乎尋常的順利,對方在兩個小時以后就通過獵頭公司問我什么時候能上班。當然這是個特例,一般的公司絕對沒有這么快。一是S公司出名的效率高,二是找人找了很久已經(jīng)很著急,三是一年一簽的合同工,比正式工手續(xù)要簡單。當然我也比較符合他們的要求,面試時對我的印象也算不錯。
經(jīng)驗六
工作中盡量多做點多學點,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用上這些經(jīng)驗。
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一步
2002年初我就到S公司上班了。在這里我工作了一年半時間。S公司的工作其實非常理想,首先是工資不錯;其次老板和部門同事都特別好;其三學到很多東西:其四公司的文化特別好,是我理想中的公司文化(這個太重要了)。除了工作壓力較大以及不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之外,我當時覺得這份工作幾乎十全十美。
2003年5月,我接到一家獵頭公司的電話,提供了一個商務方面的工作機會。這是一個和我在U公司第二個職位非常相近的工作,是一家美國公司,雖然不是全球五百強,但也是大公司,就稱其為L公司吧。說實話,我當時根本沒想換工作,只是聽了L公司的這個職位介紹,覺得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工資加了40%,另外這是一個經(jīng)理的職位,算是公司的中層管理者了,可以參與公司比較高的決策層面,手下也會有兩個人。在外企中,這算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吧(加工資只能算量變),而一般的大公司是不會用一個從沒有經(jīng)理經(jīng)驗的人做經(jīng)理的。從職業(yè)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我決定去面試。當然當時一點把握也沒有,只是試試看,因為聽說這家公司已經(jīng)前前后后找了幾個月,看了很多各種資歷的人,都沒有選中。
結(jié)果還算順利,歷時兩個月,我得到了這份工作。我后來總結(jié)了一下經(jīng)驗,一半是實力,一半是運氣。實力這部分呢,是我的相關(guān)工作經(jīng)驗、大公司背景、加上英語過得去、學歷背景好,除了律師資格考試通過之外,我當時還剛好拿到了苦讀三年的金融碩士文憑,看上去屬于“綜合型人才”。運氣這部分呢,一是上班之后我才知道L公司原來的結(jié)構(gòu)比較老齡化,最近老大們轉(zhuǎn)變思路,所以新招的幾個中層經(jīng)理都偏重于年輕和大公司背景,原來有沒有經(jīng)理經(jīng)驗倒不那么重要了。因為如果人家在大公司本來就是經(jīng)理,怎么可能到你這家規(guī)模稍小的公司中來也做一個經(jīng)理呢?除非你開的薪水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可這在財務上又做不到,所以我被選中了。二是其中的一個老板就是財務出身,所以可能對我的金融文憑比較欣賞。
經(jīng)驗七
有時你拿不到一個職位,不一定是你的實力或能力不夠,各個公司有它那時那地的偏好,你無從得知。所以不要以一時一事的得失來否定自己,也不要以一時一事的得失來肯定自己。
這份工作我一直做了下來,是我做過的最累的一份工作了。我這才知道經(jīng)理拿的薪水高是有道理的。除了干活還得想事,想好多事,還得把關(guān)系擺平。尤其在一些人際關(guān)系復雜的公司一別以為外企就沒有人際關(guān)系了。除了讓老板滿意,讓組里的人滿意并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也是很重要的,同時讓相關(guān)的部門同事滿意也比較重要,要不也混不下去。但有時候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得多想想了。不但自己要干好,還要找機會顯示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否則啊,別的是小事就不說了,一旦公司不景氣,減人也先拿你們部門下手。
我還是比較滿意自己自前的這份工作,正熱情高漲地工作。
經(jīng)驗八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這是老生常談了,但是還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