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妹
摘 要:面對目前的中職學生,中職教師應該在課堂中使用剛柔相濟、提興激趣、借題說教三大法則。
關鍵詞:剛柔相濟;借題說教
1 剛柔相濟法則
一名中職語文教師要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能“鎮(zhèn)”住自己的教學對象,尤其是那些“淘氣”學生。那怎樣“鎮(zhèn)”呢?這就有一個方法把握、寬嚴尺度的問題。滿臉兇相、吼叫呵斥、挖苦譏諷,極易造成學生“破罐破摔”、逆反對抗,勢必影響教學開展;反之,對那些“淘氣”學生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太“柔”太“軟”,同樣也會影響教學開展。這就需要授課教師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達到“既管住了學生,糾正了學生的毛?。挥众A得了學生的信服”的效果。如此,一名中職語文教師的教學已成功一半。
人們通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課堂上要善于運用眼神的獨特功能。首先,教師在教學進行之中可用眼神掃視講臺下的每一個方位、每一個角落、每一名學生,特別是那些“重點”學生,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產生“不被遺忘、得到重視”的感覺,從而保持收斂、專注。其二,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學生的眼神,察覺出其課堂思緒是專心致志還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從而對“走神”學生作出眼神警示。其三,教師還可以對各種課堂表現的學生示以不同的眼神,發(fā)出不同的表情。如,對違紀的學生給予嚴厲的眼神以示批評,對知錯即改的學生給予平和的眼神以示肯定,對認真的學生給予欣賞的眼神以示表揚。這種以眼神傳達表情、調理學生的方法,既不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非常管用。
再就是運用好表揚的課堂管理功能。要多表揚、少批評學生;要努力發(fā)掘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技巧表揚、鼓勵他們。通過及時表揚,激發(fā)那些學習基礎較差但能大膽回答提問、配合教師教學的學生的自信心;通過不時表揚,肯定那些經教師提醒后知錯改錯的學生;通過有意識的表揚某一部分的學生,還可以間接批評另一部分學生。
還有就是要掌控好批評這一課堂管理武器。我們說多表揚,絕不是無批評,對那些比較“出位”的學生得進行必要的批評,但應講究批評的方法和藝術,否則對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都是一種傷害,從而產生相反的作用。這里有四種批評方式。一是心悅誠服式,即在對違紀學生“抓現”后應當即進行理直氣壯的指正,但在語氣和態(tài)度上做到有理、有節(jié);二是委婉隱含式,不直接說學生某件事情做的不對,而是有意識地以旁人或外圍原因為其進行假性開脫,讓聽者自感內疚;三是間接隱射式,通過夸獎別人來達到批評的效果;四是提問警告式,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點其回答課堂提問,可起到“提醒注意、鞭策行為”的作用。
2 提興激趣法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要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導入到結束都要精心設計,不時加入妙趣的東西,不斷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致。
在課堂導入上,教師可針對一些學生好奇貪玩的特點,以課文涉及的地理位置、歷史人物等軼事趣聞為托引,導入正題。教學中途,當學生的聽課注意力有所松懈時,教師又可適當地插科打諢,提興激趣。
為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采取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在普通話朗讀訓練時,可設計詞語接龍教學游戲;如在應用文寫作教學時,可把課堂營造成求職、演講等特定的社會應用環(huán)境。有時教師可故意出錯,以引起學生探問糾正,加深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印象。在授課中,教師還可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圖片或實物,這不僅能使學生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還大大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3 借題說教法則
教育的社會職能不僅要傳遞生產經驗,還要傳遞社會生活經驗;美國教育學家杜威也主張“學生的學習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語文學習和語文教學在這點上顯得更加突出。十六七歲中職學生,正處于判逆、沖動、熱情、易感又自我的年齡,對未來的人生迷惘而好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獨特體驗,又要根據這一教學內容所折射的思想光芒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在正確理解知識的同時,產生積極的社會認知和,形成主流的意識觀念。如在學習課文《一碗陽春面》時,在字里行間之外,就誘導學生領略美好的母子之情、兄弟之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又如在學習課文《赤壁之戰(zhàn)》時,通過強調“敬賢禮士”以及劉吳得勝的原因,使學生懂得讀書的重要性,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再如學習課文《項鏈》時,誘發(fā)學生思考什么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總之,面對一群幾分懵懂、思想初開的中職學生,一名中職語文教師要諳熟“借題說教”法則,充分發(fā)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的潛移默化作用,這既是教書的要求,也是育人的責任。
作者簡介:龐乃池(1958-),男,河南西峽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