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召開師徒結對子大會,受學校領導所托,讓我代表老教師隨便說幾句。在此特記錄下來。
由于歷史原因,我校一百幾十號教師,就有一百余高級教師,余下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由這種斷層現象而生的,學校的首要任務便是盡快培養(yǎng)年輕人。為此,我愿意和大家交流三點感慨和想法:
一、幾句心里話
看見在座的各位年輕人,我想起了我的女兒。想起她幾年的大學生活以后,就要像你們一樣走向社會,面對社會里各種復雜的兇險,不可預知的陷阱,形形色色的各懷異心的陌生人。我愿意祈求上天,希望將來女兒的生活環(huán)境,她周圍的陌生人都是心懷善意,都是充滿人間情懷的正直的人。
年輕的老師們,我愿意做一個慈祥而善良的長者。面對你們,我愿意懷著虔誠和敬畏之心,虛心地看到你們身上掩飾不住的精彩,愿意和你們坦誠而友好地交流探討教育教學以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老教師的典范,一位我最敬重的老同事,是已經退休回安徽的焦群老師,他低調他豁達他智慧,他從不擺架子,他身上沒有某些老教師的不良毛病,那是一位老教師的胸懷和境界。
我和育才的老教師,也愿意這樣做,爭取做一個受年輕老師尊敬的老教師。至少不做那種心胸狹窄倚老賣老又古板刻薄的人。
二、一種敬業(yè)情
社會上流行“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說法,但問題是,社會上不需要那么多爺,可能需要孫子更多一些。而我們既不是爺,也不愿做孫子,我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我小時候,大概八、九歲的光景(我也年輕過一回的),和哥哥為一件小事爭論不休,而且雙方都不依不饒。當時家里正在修土磚的房子,窗臺上裝飾性的有一排紅磚,為著窗臺到底安放在里面還是外面,我們倆吵了起來。我最小的哥比我大八歲,他已經是個勞動力了,他主張窗臺放在里面,以便在窗臺上放個肥皂盒之類,而我呢,主張窗臺放在外面,一是好看一點,二是洗鞋之類的方便擺放曬一曬。我們?yōu)檫@事爭執(zhí)不休。最后讓家里的最高權威父親來裁判,平時好像很喜歡我的父親,此時想都沒想,就說,聽你哥的。我很氣,原來父親平日喜歡我全是假的,一氣之下,活也不干了,跑出去玩了。
晚上回家的時候,父親對我說:“你們兩個的想法沒有對錯之分,聽你哥的,是因為在這個家里,你哥的貢獻大。你將來成家立業(yè)了,你對家里的貢獻大,你說的話也就有分量了?!?/p>
如今想想還真是這個理。現在家里的大事,父親多少都要問過我的意見。
年輕教師,如今的首要任務是把工作做好,有建議可以好好說。如果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沒有做好,要求一堆,肯定是難以做到的。交給你的班級帶得亂七八糟,工作不認真,牢騷倒是一堆一堆的,誰聽啊?即便是你最好的朋友,甚至是夫妻,聽多了你沒有用的牢騷都會厭煩的,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因此,對職業(yè)懷有一份敬畏之情,是當下社會的共識,更何況是教師。
三、一個育才人
網絡上,有人把育才的工作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親切地稱為“育才現象”。這種現象得益于學校各級領導的胸懷和智慧——遇上領導沒有那種敬而遠之的威嚴,反而多了幾分親切;在管理上的科學態(tài)度,對教學成績的科學評估,讓我們多了一份寬松的自由空氣。
我見過這樣的學校,期中期末的考試成績,全部納入獎金的評估范疇,當你的班級教學成績比人家的低零點零零幾分的時候,在全校的總結大會上,動輒點名批評,言語間甚至不乏歪曲與惡毒,比如,你這樣的教學成績,怎么見人啊,我很懷疑你上次教學成績的真實性,請你交罰金2元,然后讓教師在眾目睽睽下把錢送到主席臺。對待成績的態(tài)度如此偏頗和咄咄逼人,你叫教師的心態(tài)如何能夠保持平衡?心態(tài)不平衡,教師又如何能夠坦然熱情地面對學生的厭學和逃學?
我們的學生畢業(yè)了,教師節(jié)成群結隊回來看老師;我們的學生在網上接二連三地留言,說想念老師想念育才想念育才的食堂;有些還說,要是能把老師打包帶到大學就好了。這些我覺得不完全是自己的努力,這和學校管理的智慧和科學是分不開的。比如高考成績,我只知道自己班上是113分多,其他班級的成績我不知道,也無需知道,因為大家都盡力了。
記得很多年前,徐薇琦校長差點去了深中,沒去的原因就是舍不得育才的這種人際氛圍。
我說這么多,就想告訴年輕老師,育才的環(huán)境值得你付出努力,育才的氛圍值得你珍惜和為之添磚加瓦,育才的領導和老教師值得你用心去尊敬,因為育才的光榮傳統(tǒng)里有老育才人的精神和心血。
我是育才人,但愿我心似你心。
(博客地址:http://yczxcxh.blog.163.com/)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