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輪超
1964年,為了盡快培養(yǎng)外交方面的外語人才,國家把周國彪和其他幾十名從各地選拔出來的優(yōu)秀高中生送到了古巴哈瓦那大學。那一年,周國彪18歲。4年后的1968年,周國彪?yún)s服從分配,站在了171中學的講臺上,這一站就是38年。38年來,周國彪始終堅守在這條時代和歷史為他選擇的路上,為無數(shù)學生鋪就了更為開闊的人生之路,為英語教學開辟了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為青年教師指出了一條教書育人的成功之路。
然而,起初的周國彪是受質疑的:老師要以“傳道授業(yè)”為重任,他卻老是讓學生自己說;老師要備教材、備教案,他卻總是強調要“備”學生;英語老師要教詞匯、教語法,他卻說更要教產生這種語言的文化。事實上,周國彪這位老師當?shù)玫拇_不那么“純粹”——
導演周國彪
周國彪是一個優(yōu)秀的導演,課堂是他的舞臺,學生就是他的演員。
要做好的導演,就要了解每一個演員的能力層次,了解他們能在哪個方面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然后想辦法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演繹。為此,周老師每接一個班,總是首先留心觀察、了解每一個學生,從而實現(xiàn)分層指導,分段落實,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有所得,并從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在課堂這個舞臺上,周國彪總是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傾情演出,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他通過豐富的體態(tài)語營造與學生交流的氛圍;他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景、全英語講授,引導學生置身于語言實踐的環(huán)境;他通過巧妙的設問,調動學生表達的欲望;他通過幽默的評說,使學生放松地表達自己;他捕捉學生表達中的閃光點,給學生勇氣和信心。在他的課堂上,最常聽到的是“Good”或“Wonderful”這類鼓勵的詞語。即使學生的表達出現(xiàn)錯誤,只要不影響整體思想的表達,他也絕不打斷,只把典型的錯誤記錄下來,待到課堂總結時再集中講解。
周國彪認為,課本如同劇本,一個好的導演,要用最生動明了的方式,讓演員悟透劇本,運用它而不拘泥于它。同樣,一個好的外語教師,不能一味灌輸語法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所以,對教學內容的每一步設計,周老師都圍繞學生興趣和能力展開,讓知識參與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當中,再使學生通過已具備的學習能力去獲得更高層面的知識。他還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盡力尋找語言材料與生活的結合點,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的方式讓學生吃透課本,充分利用“一詞多意”、“一意多詞”、“一句多型”,引導學生將語言用到生活中,同時將文化融于語言中。
學者周國彪
“我實實在在是把教學當成一門學問來做的?!?教書,就得實實在在做學問;為師,應當兢兢業(yè)業(yè)成學者——這是周國彪的信念。他對語言學科的鉆研,對教學理念的反思,對教育本質的探求,也的確與學者無異。
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為了搞清教學的本質,剛剛走上講臺的周國彪就抓緊時間進修了教育學、心理學、外語教學法等一系列專業(yè)課程。同時,他還廣泛涉獵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相關的背景知識,將知識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為學生們展示出一幅幅生動的異域畫面。每節(jié)課后,周國彪都要反復思考課堂上的得失,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作為評價自己教學效果的標準,對每一處可以完善的地方認真總結記錄。
1990年,44歲的周國彪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國家教委組織的英語專業(yè)選拔考試,作為全國中學外語教師的兩名代表之一,以國家教委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國紐約州教育部訪問與講學一年。這一年,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語言文化教學的學習和鉆研上。他與來自德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以及東道主美國的學者們共同探討基礎語言文化教學的改革。在紐約州立大學及附屬高中,周國彪講授的中國文化與歷史,總能吸引眾多的異國聽眾。他與美國學生一起聊天、學習,參與學校的日常教學研究。在研修中,周國彪完成了《漢英語言比較》專題研究,撰寫了《漢英語言的比較研究》等英文論著。由于教學及研究成果出色,紐約州立大學聘請他留美任教。面對優(yōu)厚的物質待遇和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周國彪選擇了謝絕。他告訴記者:“那一年多的時間,我心里琢磨的都是日后怎么用學到的東西更好地教學生們學英語,如果留在美國,我的心思不都白費了嗎?!本瓦@樣,周國彪再一次站在了171中學的講臺上。
周國彪的學生說,周老師是個學者型的老師,美國人怎么說這個、怎么看那個,哪個國家有什么風俗,他都能講得清楚明白。聽過周國彪講課的老師說,周老師站在講臺上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風度,他的課撒得開,縱橫自如;收得攏,聚意點睛;登高望遠,揮灑自如,使人如沐春風。而周國彪自己說,他記得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大眾是長進得很快的。教師必須不斷的長進,才能教大眾。一個不長進的人,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興教人的?!?/p>
帶路人周國彪
力求長進、思維活躍、對一切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使周國彪總是趕在時代大潮的前面。在英語教學界還未要求中學英語課全英語授課時,周國彪已經這樣做了;當英語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聲音還未浮出水面時,周國彪的課堂已然如此?,F(xiàn)在,他更是以“以學生為主體,以主題為線索,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嚴、活、實”的教學風格,“因學論教,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英語教學理論,并用豐富的實踐成果證明了自己。
于是,周國彪有了追隨者,而他也不辭勞苦,做起了帶路人。他的追隨者的范圍也越來越大,從171中學,逐漸擴展到本學區(qū)乃至整個東城區(qū),再后來,其他區(qū)縣的教師也紛紛到“周國彪英語工作室”來取經。
這個帶路者是專注而無私的。劉雯是“周國彪英語工作室”的研究員之一,提起2004年參加全國英語教學觀摩課大賽的經歷,她至今還為周老師所做的一切感動不已:“第一次參加這種比賽,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周老師就一直陪著我,不僅特別認真地幫我研究每一個教學步驟,連打印、叫飯這些雜事也全包了,什么事都不讓我操心,可是他那時已年近六十了!”“比賽那天,我站在講臺上,看著臺下黑壓壓的幾千人,一下子好像不會教課了,所以,開講的時候,我沒能進入狀態(tài)。可是,不經意間,我看到周老師正站在舞臺斜對面微笑地看著我,那一瞬間,我的信心仿佛又回來了。一直到我講完,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周老師就那么一直站著,微笑著看著我……”那次比賽,劉雯得了特等獎。她說,榮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周老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她一生為師、為人的寶藏。
這個帶路者是敏銳而挑剔的。說起評課時的周國彪,不管是171的老師,還是工作室或同一學區(qū)其他學校的老師,都離不開一個“嚴”字。177中學的一位老師說:“周老師評課與一般的一片贊揚聲完全不同,他提的很多問題都很直率、尖銳,而且每一個教學步驟都不放過,甚至連兩張幻燈片先出哪張,后出哪張,間隔多久對學生更合適都要提出來。一開始,我們還不適應,感覺難堪,后來才體會出周老師的良苦用心。他常強調課后反思的重要,評課的過程也正是在教我們學會反思,讓大家做有效的交流和探討,使大家真正有感悟、有進步?!?/p>
周國彪成名了,有些私人辦的學校要用他的名字吸引生源,只要他偶爾講座,就可月薪過萬。可是,周國彪謝絕了。他說,這是欺騙學生的行為,一個老師絕不能做這樣的事。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記者結束采訪,走下樓梯時,看到171中學墻上這八個筆鋒硬朗的字,紅得耀眼,與之相映襯的,是周老師花白的頭發(fā),和正洋溢著笑臉從我身前走過的黑發(fā)少年。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qū)委教育工委宣傳部)
編輯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