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長嚴
【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讓高三語文課堂“活”起來,必須做到:課堂設置情境化;課堂內容多樣化;考點復習情趣化。
【關鍵詞】語文課堂;情境化;多樣化;情趣化
在素質教育日益提上議事日程的今天,高三教學費時低效的教學現狀理應得到有效改變,本文試圖結合本人在高考語文復習備考課上的一些經驗在這方面作一些探討。
一、課堂設置情境化
情境化教學現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理論,但高三考點復習如何設置情境呢?我想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和顏悅色的教師表情。教師的表情是最富表現力的手段,而我們高三的教師,因對學生存著很高的期待,而這種期待卻往往因學生表現的欠佳而很少露出會心一笑。因此,有學生評價高三的老師都是法院的法官,看著就害怕。這樣無意間就拉遠了師生的距離。心靈上存在了距離,再好的教學情境都不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我們應在課堂上保持和顏悅色,用教師輕松的表情,來緩解學生心靈的負擔,同時又有利于課堂情境的設置。
2.輕松幽默的教師語言。有人說教師就是靠語言來吃飯,事實證明,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他在學生中的威望。中學生學語文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魯迅作品)。我們換一種說法就是高三學生也有三怕:一怕教師讓人生畏;二怕教師條條框框讓枯燥更枯燥;三怕教師上課讓學生出丑。這為我們高三語文教師如何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學生不喜歡在枯燥中學習,這是他們的性格特征決定的,尤其是高三課堂,本就是對學生生動活潑性格的最大壓抑,我們高三語文教師就應該順應學生這一心理要求,在課堂上來一點輕松的搞笑和幽默。這樣也許效果要好得多。
3.多維并進的評判標準。語文新課標的評價建議明確指出:“評價要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蔽蚁搿敖】蛋l(fā)展”應該是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兩個方面。那么,在高三語文課堂上“出錯了”,如出現常見教師多次強調的錯誤,教師應該怎樣評價才能促進這些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呢?
(1)為學生建構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不管我們采用何種評價方法,首先我們要為學生建構一個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保持學生的心理平衡,不讓出錯的學生受傷害,感到忐忑不安,使學生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學習發(fā)展。我在以下幾方面作了努力:允許學生出錯,把學生的錯誤看成是一種教育資源。盡可能減少“否定詞”的使用頻率,多用一些親昵的“激勵詞”,如:“相信你下回不會再錯了,比起以前,你進步多了”等。尊重、愛惜每個學生發(fā)表的見解。用寬容、關愛的目光直視出錯的學生。不用在場學生為例子進行反面教育。徹底摒棄自己的教學“權威”。進行對話式教學,和學生敞開心扉地交流,學生感到老師不是在教他們,而是像朋友一樣和他們一起學習,實現與學生零距離等。通過以上方式的教學,學生從內心感受到了“安全”與“自由”,他們在課堂上敢于說、樂于說。新課程所提倡的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見解等在高三語文課堂上才能得到有效的反映。
(2)樂于傾聽學生的“錯誤”,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新課程的評價理念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充分保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課堂上要保護出錯的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需要教師樂于傾聽他們的“錯誤”,這樣才能找出“病源”,對癥下藥,給他們一個恰當的評價。學生的心靈是最坦蕩的,在考點復習中,他們對考點認識、態(tài)度會毫無保留地表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當中,無論怎樣,這都是他們獨立思考的結果,是對某一考點綜合認知的表現。當學生的見解、行為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的錯誤,從學生的內心深處捕捉他們知識和能力的細微變化,或思維方式的變化,從而作出恰當的評價,保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反之,如果一次教師的評價不當,就可以使學生將心里話從此深埋于心,高三的課堂只能在虛假或沉悶中度過;更為嚴重的是,學生的思維現狀我們就不能做到有效把握,我們的教學就沒有針對性,效果可以想象。
二、課堂內容多樣化
高三語文課堂主體上就是學生做教師講,如此單調的課堂將要持續(xù)一年之久,并且一個考點往往要持續(xù)一周或一個月之久。這本身就與學生的年齡或心理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1.課型的多變性與交叉性。高三的語文課型主要有:考點講析;練習課;練習評講課;知識歸納課;作文課;作文評講課;閱讀鑒賞課等。這些課型都是較為枯燥的,相比較而言,作文評講課和詩歌鑒賞課是學生比較愛上的課。而其他的無一不是枯燥的課。再美的講析,對學生而言,都會因長此以往而變得索然寡味。因此,適時調整課型,適時依學生的心理感受來安排教學內容,會使我們的教學效果得到明顯加強。比如,在學習詞語時,我們可以帶著詩歌鑒賞;上文言文時,我們可以來點作文考點講析;同時我們可在某一內容時,對與該考點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一次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甚至可以由一個考點攜帶很多考點來進行牽連式復習,增加高三課堂的課型。如某一種思路或解題技巧在高三各個考點中的綜合運用。如層次分析法,可以用來解決詞語的錯別字、同義詞近義詞辨析、成語的語義分析,短語是否有歧義、語言的銜接連貫,句子的結構、語病等問題,同時也可以用來解決標點中的大中小括號以及頓號、逗號、分號、句號的用法。
2.內容的多維性與靈活性。課前5分鐘,我們可以設置或安排不同的內容來進行調節(jié)。比如每課一次話題作文思維訓練,選一個話題,從立意、構思、開頭、結尾或材料的選擇及運用策略或修辭格的運用等;每課一個小知識點,一次考點能力訓練;一篇優(yōu)秀時文鑒賞、一篇優(yōu)秀學生作文欣賞、一篇問題作文修改與評價等。簡短的語言,精悍的評析,學生用欣賞的眼光來評析往往勝過滿堂灌。課中,我們同樣可以用此方法進行調節(jié),這要視學生狀態(tài)而定。課后進行一點簡短的課堂小結或知識清理。這樣整節(jié)課會讓師生始終保持一種精神愉悅,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使課堂效果最優(yōu)化。
三、考點復習情趣化
高三的學生始終保持在一種嚴肅認真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每年都會有部分學生出現輕重不一的神經衰弱。這其實主體上就是長期高負荷運轉、長期高度緊張所致。因此,適時調整學生心態(tài),適時緩解學生壓力,讓學生從緊張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應考慮的問題。我著重談一談以下兩點。
1.抽象概念的生活化。學生畢竟還是十六七歲的大孩子,他們的人生經歷不可能讓他們對事物有多深刻的認識,他們的思維水平正處于抽象與形象思維轉型的時刻,一下子不可能對抽象的概念有多大的認同。但高三階段枯燥的知識、枯燥的概念俯拾即是。這就要求我們將概念扣到他們的生活中去,讓他們的生活經歷成為抽象概念的活體注解。比如,每一句詩、每一種表現手法、每個知識點都可以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比如說反襯,我們就可以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lián)系。
2.枯燥例子的形象化。形象化教學本就是學生最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舉例子更是教師們最常用的說明問題的方式??键c復習都有例子,但大都選取的是報刊材料或名人傳記或政治言論,遠不如我們生活中的身邊的例子更形象。比如一個病句的理解,“圍墻用的是紅磚砌的”這個句子,讀起來有點別扭,是否有毛病還拿不太準,這時,我們可以仿照一些句子,如“文章用的是英語寫的”、“衣服用的是布做的”,我們可以知道這兩種說法是錯誤的,這樣就能推斷出那個句子是錯誤的?!安徽撌裁慈耍灰舷驴喙Ψ?,就能成才”這個句子,讀起來通順,語法上找不到錯誤,但只要舉個相同的例子,如“只要大家努力了,就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學生即能明白,問題輕松解決了。
高三語文課堂因內容的繁多復雜、包羅萬象,內中潛藏著不少生動形象、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素材。只要我們能依據學生心理、研究學生現狀、把握知識間的聯(lián)系,適時調整教學策略,高三語文課堂也是可以“活”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