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碩
風從耳邊刮過,呼呼的風聲如猿鳴虎嘯、似刀劍撞擊。那聲音讓人覺得風是一種有感情,會思考的生物。它勇往直前,能沖破一切束縛,它不畏阻擋,能穿過每一片荊棘。
——題記
躺在一片向日葵地里,梵高感到極大的失落與空虛。又是不幸的一天,他的畫作再度被藝術界的權威們當作廢紙一樣扔出窗戶;還是這一天,他遭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一位女子的拒絕。事業(yè)受挫、愛情失敗、藝術追求不被理解,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讓他對人生失去了信心。
梵高從懷里緩緩掏出一把手槍,他想就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這時,一陣風吹來,風中有泥土的氣味,有草木的芬芳,還有向日葵帶來的陽光的味道:成片的向日葵在風中搖曳,耳邊是風吹過向日葵的聲音,節(jié)奏勻稱,充滿動感,一下子就觸動了他心底的最深處……那一刻,仿佛天地之間只有風,只有這片向日葵。梵高頓悟了:風可以穿過向日葵的阻擋并留下一片芳香,人為什么不能打倒困難并留下好的名聲呢?此時他眼中的向日葵如陽光般燦爛。若干年后,梵高的《向日葵》成為印象派畫作中的經(jīng)典。
像風一樣思考,讓人如風般穿越一切不幸與困苦,讓人看到慘淡中的燦爛。
黃岡城外,蘇軾乘舟在赤壁磯游覽。剛剛被貶黃州,蘇軾心中充滿怨恨。一個曾經(jīng)輝煌的文人如今卻落魂至此。洶涌的江水猛烈地拍擊著江岸,澎湃的江潮如蘇軾的內(nèi)心;抑郁、痛苦在他的心中縈繞。
就在此時,船外風聲大作。走出船艙,只見狂風卷起層層浪花,拍打著岸邊的崖壁;風在山頂呼嘯、盤旋,它不管前面是高山還是森林,都要盤旋飛轉(zhuǎn)、呼嘯而過……
蘇軾頓悟了。心頭的抑郁與苦痛都如輕煙般被風吹散。豪情與曠達溢滿他的胸懷,揮筆潑墨,寫下了名垂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像風一樣思考,讓人藐視挫折,滿懷希望與豪情踏上旅途。
深夜,魏格納獨坐窗前,自己的“板塊飄移說”再一次遭到權威們的否定與嘲笑,自己多年來的心血匯集成學術報告被學術界無情駁回。對于一個視科學為生命的學者來說,這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他正在考慮自己是否應該繼續(xù)堅持。
突然,一陣大風吹開了他家的窗戶。魏格納輕輕將窗戶關好。誰知,一陣狂風又將窗戶吹開。魏格納再次走到窗前,窗戶剛被關上一半,又被不屈不撓的風吹開。魏格納頓悟了,風不畏阻擋與約束,一次次努力,只為進入屋子,送入新鮮的空氣,他試著像風一樣思考:科學總會遇到阻礙與束縛,這時就應勇敢地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將真理送入科學的殿堂。最終,他的學說發(fā)表了,轟動地理學界。
像風一樣思考,讓人打破傳統(tǒng)的禁錮,堅持真理。
風,或明媚輕柔,或剛烈莽撞,或長驅(qū)直入,或迂回逶迤,但它永遠有自己的方向,永遠處于前進的態(tài)勢。像風那樣思考,我們在向前走的路上,會有更多感悟、更多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