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的事有時候還真的奇怪,明明藏在記憶深處很隱秘也很久遠(yuǎn)的東西,冷不防經(jīng)黃豆大小的石子無意中輕輕往心湖里一丟,“咚”的一聲,仿佛響鼓重擂,撩開了記憶的帷幕,許多似乎早已忘卻的東西一下子齊鮮光亮地復(fù)活在你的眼前。于我,譬如布鞋。
那天辦事經(jīng)過縣城繁華的品牌服飾步行街時,突然瞥見有兩間裝潢考究的店面招牌,赫然寫著“布鞋總匯”四個隸書,心中一動,忍不住走了進(jìn)去。店里燈光交相輝映。貨柜色彩、線條非常和諧。整體風(fēng)格呈現(xiàn)一種暖色調(diào),頓時讓人產(chǎn)生慵懶松弛的感覺。這分明是一種家的感覺!踱到擺放如藝術(shù)品一樣整齊、精致的各式布鞋前,我的眼睛不聽使喚了。不由自主地睜大了雙眼。鞋子的款式很多,除了家常的,傳統(tǒng)的,還有繡花的,甚至還有鑲嵌珠寶的。令人眼花繚亂,但真正使我瞠目結(jié)舌的是鞋子的價格,低的三四十元,高的幾百乃至上千元。我在心里忍不住問自己:這就是我記憶深處充滿溫馨、洋溢童年快樂并時不時來觸痛我記憶之膜的布鞋嗎?
清貧的童年生活,卻也扼制不了我們少年人對幸福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企盼。從蹣跚學(xué)步、漸懂人事一直到真正成為一個嘗盡生活艱辛的成年人的漫長歲月中,頻率最高、周期最長的莫過于盼望過年。老古話一直這么傳下來,“大年三十吃一頓,正月初一穿一身”。就是說大人小孩可以在除夕夜吃團(tuán)圓飯時放開肚子大快朵頤,正月初一可以新衣新鞋煥然一新。這對于我們一年到頭難得聞到魚肉腥味和穿破衣爛裳的小孩來說,誘惑恐怕比伊甸園里的蘋果還要迷人幾倍。只有除夕這一天,即使你惹了禍,父母親包括村里長輩都不會來罵你打你,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為寬容的一天。只有大年三十的團(tuán)圓飯,飯桌上有魚肉豆腐等各式菜蔬,年成好時,還有年糕、饅頭、粽子、團(tuán)圓粿等各式點(diǎn)心。可在我少年時,從來沒有完整地看到過我上面羅列的美味佳肴,只有祖母的嘴,在每年的年頭年尾會不厭其煩地滿足我傾聽的欲望,讓我過干癮。謝年、祭祖等習(xí)俗,直到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才漸漸恢復(fù),可惜我已跨過了眼巴巴盼過年的歲數(shù)了。
只有過了除夕,可以享受“正月初一穿一身”的美好感覺。按古俗,這穿一身必須帽子、圍巾、衣服、褲子、襪子、鞋子從頭到腳都煥然一新,預(yù)示新一年的第一天,一切都是嶄新的,一切重新開始!可惜在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嶄新一身的印象,偶爾有件新衣或新褲子已經(jīng)讓我樂不可支了,但一雙新鞋卻是年年都有的,那些年家里生活清苦,年末歲尾的,根本沒余錢替我們兄弟添置新衣物,母親總不忍看著我們兄弟失望,就想方設(shè)法去弄些零頭碎布,千針萬線納成厚實(shí)的鞋底。再讓父親去供銷社里剪上一二尺最便宜的黑布做鞋面,給我們兄弟幾個每人做一雙新鞋。
那時候父母親每天在生產(chǎn)隊(duì)里掙工分,連雨雪天也不能休息,記得母親的鞋底總是帶在身邊趁干活中間歇息時納幾針,平時很少有空閑坐下來做這些手工活,直到臘月二十七八生產(chǎn)隊(duì)里放年假了,母親就爭分奪秒地趕時間給我們做鞋,剪鞋樣,粘、納鞋底,拼鞋幫。縫鞋面等,這樣母親往往要到年三十后半夜才能完工。好多個除夕夜。我們在燈下看著母親飛針走線做鞋,往往疲倦得睜不開雙眼了,仍舊坐著想等母親做好新鞋先試穿試穿,可每一次總等不到母親做完就睡意朦朧,只好爬上床睡覺,臨睡著還念叨不已:“媽,做快點(diǎn),我明天早上要穿的?!币挥X醒來。黑面白底的嶄新布鞋已經(jīng)整齊地放在我們兄弟的床前了。為了這幾雙鞋,母親往往在除夕夜熬一個通宵,而年少的我絲毫沒有體會母親一絲一縷的艱辛。穿好新鞋,還忘不了跑到母親面前炫耀著說兩聲“看我的新鞋”,也從來看不到笑容中的母親,臉上掩不住熬夜后的憔悴。
可這雙新鞋,除了正月初一和拜年,再就是上學(xué)時穿了、其它時間父母是不許我們穿的,事實(shí)上我們自己也舍不得穿,畢竟一年就這一雙新布鞋,而且是萬寶鞋,雨天、晴天都只有這雙鞋,一直要到來年正月初一才會有新鞋。這樣一來,我們自然把這雙新鞋當(dāng)成寶貝,有時即便上學(xué),我們寧愿光腳板走路,到校門口才讓腳在路邊的綠草上來回擦干凈泥沙。再穿上鞋子走進(jìn)校門:平時放學(xué)回家去放牛、砍柴、割兔草豬草,要么光腳。要不穿一雙破爛不堪的舊布鞋。免得雙腳被山上的荊棘、竹柴戳穿腳板。
因?yàn)榇┮浑p破布鞋,在我的童年生活記憶中留下過痛苦的烙印。有一次我穿一雙沒后跟的破布鞋去叫一個小伙伴上山砍柴,他家的墻上貼著一張《毛主席在北戴河》的年畫,畫面上的毛澤東主席坐在一把竹圈椅上,雙手放在扶手上,架著二郎腿,神態(tài)安詳,眺望遠(yuǎn)著處的大海。剛巧小伙伴家也有一把類似畫中的竹圈椅,不諳世事的我就坐到椅上模仿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坐姿。并對同伴說:“毛主席就是這樣的。我變成毛主席了。”結(jié)果這事被另一個伙伴告到老師那里,說我穿一雙破布鞋裝毛主席。是污蔑毛主席的光輝形象。于是才八九歲的我成了惡毒攻擊毛主席的罪人了。老師不讓我上課,把我趕到教室外。讓我天天寫檢討書,后來由我父親去老師那里賠好話求情才被恢復(fù)上課。那應(yīng)該算是這許多年來布鞋帶給我的唯一的不愉快的記憶。
年歲漸長,有一天忽然對布鞋滋生出一種別樣的感情來,這一種神馳夢縈的憧憬和向往,居然在我的心頭纏纏繞繞了好幾年。家鄉(xiāng)有一古俗,女孩子找到了意中人,男女雙方訂婚后,女孩就算男方的人了,女孩也就從訂婚后開始準(zhǔn)備成親的東西了,其中有一項(xiàng)必不可少的程序,準(zhǔn)新娘要親手納鞋底、做新鞋,準(zhǔn)新郎是棉鞋、單鞋各一雙,而男方長輩和家人則每人一雙單鞋。這既是新娘帶給新郎一家除嫁妝以外的見面禮,更是男方一家人和親朋好友對新娘女紅針線的檢閱,鞋底針腳是否細(xì)密、勻稱、緊湊,鞋面和鞋底的色彩搭配,至于鞋的式樣是松緊鞋、拷扣鞋還是蚌殼鞋。沒有特別要求,但都能看出未來的女主人是否蕙心蘭質(zhì)?,F(xiàn)在回想起來。我對每次看到鄰居女孩在太陽底下翻曬她的鞋底、鞋樣而產(chǎn)生一種對布鞋的好感和向往,甚至于心里有一種莫名的躁動,那正是我情竇初開的年齡。確切地說。那是對愛情的向往。是一種詩意的憧憬,也是每個人青春期的一種過程吧!
其實(shí),布鞋穿在腳上。比不上皮鞋、旅游鞋的華貴和氣派,但舒適、透氣,能讓雙腳原生態(tài)地享受安逸的感覺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去說別的,以前在家鄉(xiāng)長年穿布鞋,偶爾還打赤腳,雙腳皮膚光滑潤澤。富有質(zhì)感,而這些年在城里為稻粱謀奔波,整日不是皮鞋就是旅游鞋,還不忘再套上各式時令的襪子,把雙腳裹得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于是腳氣、腳癬、香港腳或多或少地在每個人腳上占據(jù)一些地盤。脫下襪子,別說閃著光澤,雙腳分明如大冬天里萎縮得皺巴巴的姜塊一樣。許多人不明白其中原因,卻不知道這是沒有布鞋呵護(hù)帶來的后果。
離開家鄉(xiāng)在外奔波快20年了,頭幾年出門的行囊里仍少不了母親“臨行密密縫”的布鞋,但隨著母親年紀(jì)漸大,眼神不濟(jì),布鞋也越做越少了。到我成了家。母親就對我說,以后再不管我的布鞋了。我知道母親的意思是我的后半輩子應(yīng)該由我的妻子做布鞋給我穿了??杉亦l(xiāng)的古俗前些年早已名存實(shí)亡,好些女孩子成親前都是花錢托人代做布鞋的。十余年前我成家時,我那么些年的憧憬和向往也只好隨古俗的消亡而自然消亡了。再說這些年為了生計東奔西走,出門辦事什么的只能是西裝革履或休閑裝配旅游鞋,假如你穿布鞋上門去,人家看你的眼光里會帶上許多雜質(zhì),順順當(dāng)當(dāng)好辦的事說不準(zhǔn)會弄得曲里拐彎、一波三折,甚至前功盡棄。
我現(xiàn)在棲居在縣城里,有了不算大但屬于自己的房子,自然也有許多雙皮鞋,家常的、休閑的、還有冬夏穿的棉鞋和涼鞋,一年四季輪換著穿,但我的鞋架從來少不了布鞋的位置。布鞋在城里隨處可見。便宜得很,六七塊錢一雙,但穿不了幾個月就破爛了,我每年都要穿破幾雙,這就讓我的心里越來越感覺到這種布鞋無法和母親做的相比,甚至不可相提并論。市場上的布鞋,一切由機(jī)器代勞,薄薄的鞋底。還粘上一層橡膠、塑料什么的,輕巧中看卻不經(jīng)穿。即使在皮鞋、旅游鞋的“輪休”中穿一穿。幾個月下來仍必須買一雙新鞋了。而母親做的布鞋,就那么一雙七拼八湊的鞋子,樸實(shí)無華卻結(jié)實(shí)耐穿。有時穿一年還穿不破,現(xiàn)在想想母親一針一線細(xì)細(xì)縫制的布鞋,早已不是普通的鞋子了,那是傾注了慈恩親情的母愛之鞋啊!
其實(shí)清點(diǎn)一下我家里的鞋架。我還有一雙從未穿過的棉鞋,那是我以前的一個學(xué)生的母親手工做的,我和妻子各一雙。流行的款式。勻稱、細(xì)密的鞋底,充分體現(xiàn)了做鞋者的精湛手藝。把手伸進(jìn)鞋里就感覺非常暖和、舒適,這雙鞋完全可以和母親做的媲美,但一放幾年,我一直舍不得穿。每每看見那雙鞋子,我就仿佛看到了除夕夜母親在燈下飛針走線為我和兄弟們趕做正月初一要穿的新鞋;仿佛看到自己放學(xué)回家光腳板“啪噠”“啪噠”踩在土路上,而腋下卻夾著舍不得穿的布鞋;也仿佛看見自己癡癡望著鄰家女孩在陽光明媚的天空下翻曬成親布鞋的傻呆模樣:也總是想起因生計奔波在天南地北而穿得破破爛爛被迫丟棄的一雙雙布鞋。
終于有一天我恍如醍醐灌頂:我始終念念不忘布鞋。并非僅僅因?yàn)椴夹氖孢m、熨帖,而是一種揮灑不去的鄉(xiāng)情、親情在始終地纏繞著我。布鞋里有我無法承載的博大母愛、慈恩親情:布鞋里貯滿了我永遠(yuǎn)也稀釋不了的故園鄉(xiāng)情:布鞋里還曾經(jīng)涵蓋過我青春年少某個特定時期的美好愿望和無限向往。因此上說,布鞋早已成了我這么多年人生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記憶鏈中非常鮮明的一環(huán)。
靜夜獨(dú)坐也好,事務(wù)閑暇也罷,記憶之幕中偶爾出現(xiàn)布鞋的過去種種,我的心里一片清澈澄明,那種溫馨和恬淡的感覺,總讓我的心境寧靜、祥和。即便后來再一次路過那家裝潢豪華、精制的“布鞋總匯”店門口時,我的心里依舊古井無波。我的心里雪然,那不是我想買想穿的布鞋,更不是時時觸動我情懷的布鞋,我記憶中的布鞋事實(shí)上早已超越了布鞋的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