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星期五,晴、有風
從窗前望去,十幾米遠的墻下,黃色的、無力的陽光和墻上的紅磚色混合,呈現(xiàn)出即將變質(zhì)的橘皮色。這色調(diào)與光線是我站在寢室窗前常見的情景,我有時靜靜地觀察著它的細微變化,有時熟視無睹。
孫立平先生——清華大學教授,一張有特征的臉,接近下崗工人,曾經(jīng)誠實,樸素的干活者,但他是教授“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社會新變化”,他的講授與剖析方式。具有一部結(jié)構(gòu)嚴謹長篇的啟示功用。關鍵詞:高速經(jīng)濟增長下的普遍蕭條——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失去了平衡——被平均的大多數(shù)——生活必需品階段向生活耐用品時代的艱難轉(zhuǎn)型——消費模式的轉(zhuǎn)換受到社會制度和社會結(jié)構(gòu)制約——利益格局的定型化——資源配置——GDP——建立利益均衡機制。孫教授的課具有相當學術深度,同學們興趣很大,課堂雖對例舉數(shù)字有質(zhì)疑,但教授謙恭,平等探討,課講到十二點多才完。是有收益的課。
不想寫作,讀幾本《詩刊》,以檢討自我和純粹閱讀的閱讀。想安靜,門外總有粗聲大氣的討厭聲音干擾。來回踱步,從一個點跳到另一個點,思想游移不定。是心不能大靜。我已無身處北京的意識,仿佛早就住在此地。就陷入了庸常與虛度,又是我擔心的。
一張張面孔/在陌生的意義上向我靠攏/又一一擦去/空白的天空/我左手拿著鉛筆/右手拿著橡皮/一件黃金的壽衣
——北京某處天橋上的瞬息印象
晚飯后獨自到華堂商場想買筆記本,步上天橋,那么多面孔自上而下朝我涌來。又消失。只剩下天空,于是腦中閃過幾行句子,記下。
星期天夜晚班里聯(lián)歡,隔壁寢室正在鬼哭狼嚎般地排練。幾個家伙是事先多喝了酒的,加上梅卓、杜麗兩個女同學一來。更是一身賊勁,樂得屁顛顛的。我關門在屋里看《藝術人生》。
老友楊先濤來電話,約我明天去他那兒玩,他在海淀,距這里遠,只好婉拒,看以后吧。李賢平來電話,告訴我《詩江西》編輯情況,新加了吳海等幾個顧問,征求我的意見。我說:好。他要寄序給我看,我說讓別人看吧,寄來也不方便。近十時。妻來電話,想念,說說話。也是一種安慰。和兒子通話,交代他多鍛煉,爭取在春季長高一些。
3月20日,星期六,晴
夢的本質(zhì)是虛構(gòu)。
沒有比夢更偉大的虛構(gòu),夢中虛構(gòu)的人物給做夢者帶來的真實可信度,如同另一個世界的伙伴。我的夢中出現(xiàn)過很多與現(xiàn)實生活無關,卻又在夢里非常熟悉的人物,就像我在夢世界的朋友和另一重的生活中人,讓我醒來時每每暗自驚嘆。夢對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是有巨大可能性的,只要不極端。夢的開發(fā)將影響人的進程。
水城阿姆斯丹,節(jié)日之夜??駳g的人們,滿城燈火,水中繁華與暗影共生??罩杏酗w機表演跳傘,為什么晚上表演?十二個表演者應該是穿美麗的夜光服跳出機艙,作出精彩空中表演,結(jié)果出乎意料又無一例外地在觀眾的驚叫聲里落人阿姆斯丹的河中。早有準備的救援船只隨即打撈,讓人感到巨大驚訝的是,從飛機上跳傘的是十二人,卻撈起了十三個。第十三個也一副跳傘者裝束,他能叫出十二個人中任何一人的名字,卻沒有一個人認識他。他甚至能說出他從某架飛機上跳傘下來時的全部細節(jié),并指出誰與誰在當時的情況。但他不屬于這個群體。他是誰?
他來自何處?是天上,還是水里?
早晨微睡中似夢非夢里的東西,前一半似電影里的折現(xiàn),后一半是夢的原創(chuàng)。
上午寫了一個《你中我》的選題策劃。但感覺構(gòu)思過程中的幾個難題尚未解決。下午關在房里悶想,亦無進展。
3月21日,星期天,陰、風
走出學院才感覺有些冷。
先查看了北京地圖,便乘112路電車到終點站亮果廠。徑直去地安門??戳斯艠呛顽姌恰g姌歉艠?。見許多老外乘“老北京胡同游”的三輪,一伙老外干脆租自行車大呼小叫在胡同里穿行,像放學的中學生,令路人側(cè)目。我亦隨之在胡同里游逛。至后海,到恭王府。20元門票,恭王府不大,不像揚州園林精巧,露了。如果說以園中的云片石和太湖石組成的假山之多以彰顯財富的話,則更欠含蓄。在府內(nèi)逗留了一個小時方出來。在郭沫若故居門前站了站。里面也不亞于一座王府,北京就什剎海、后海一帶有江南之感,是一處寶地,解說員說京里大官在恭王府周圍的胡同里都有宅院,那些沒有標記的門頭里很有可能就住著當今退居的某位大員。我亦在恭王府斜對面的一處極講究的重新修整過的門頭前佇立,門緊閉,猜想院里的主人會是誰呢?沿北海公園院墻,到什剎海,這一帶是別具風景,請路人幫忙拍了一張照片留念。至五四路到美術館乘車返回,已四點多了,累。
晚上朝陽文化館和《詩刊》辦的“世界詩歌日——百名詩人點燃春天火炬”活動的邀請不想?yún)⒓???措娨?,建葆兄來電話。起初龐余亮拖我去參加“詩歌日”,我借口等朋友電話,果然有電話來。心里是高興的。
3月22日,星期二,陰
頭腦中的雜念很多,晚上睡覺總覺得它們在打架,早起。太陽穴總隱隱不適。亂夢,都是短暫的、急速跳躍的、從一個到另一個。毫不連貫。醒來什么也回想不起,只是太陽穴不舒服。到北京來以后,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蛟S我對有些事在假想中太較真了,其實都很簡單,成與敗,都是一剎那的事。調(diào)整心態(tài)就過去了。人還得如常態(tài)地生活。平常心,多么重要,平常是福。
不要把所謂成功看得太重,這個世界沒有多少人成功的,平常的大多數(shù)使這個世界平實、祥和,甚至溫暖和被所有人接受,給每一個人以生存的理由。一個絕大多數(shù)人都成功的社會是可怕的,是傾斜失衡的,甚至是錯誤的,成功與成功者的增加與彌集所導致的是相互傾軋與侵占,不要說少數(shù)的常人。假如常人是少數(shù)的話,多數(shù)成功者傾軋的結(jié)果也會成為少數(shù),或使這個世界獲得再度不平等的平衡。
上午現(xiàn)代文學館副館長吳福輝講海派文學,只能說有知識性。而少學術性。同學皆以為是開學以來最差的一堂課。鮑十說兩次聽到老趙的打鼾聲。老趙吃飯時狡辯說只打了一次。下午讀完賈平凹的《老西安》。老賈是骨子里老舊的現(xiàn)代文人,《老西安》,沒寫出新的作家意趣,像舊文人的東西。
晚上看法斯賓德的《賓虛》,這個德國的同性戀者,天才,他在這部電影里很快地處理了史詩、仇恨、悲憫、寬恕、宗教,他將仇恨轉(zhuǎn)化為悲憫已是大師手筆了。但也有不小的敗筆。最后抵達宗教,賓虛成為牧羊人,是到了極致的??蓱z有的同學不知是看不懂,還是嘲笑法斯賓德居然在耶穌受難顯靈時鼓掌,這不應該是高研班作家的表現(xiàn)。我想若是我兒子在這里也會鄙夷這種輕浮的。可見高研班里混混還是有的。
3月23日,星期二,晴
天很藍,北方的天空讓人真正有地迥天高的感覺。望著窗外的樹和天空發(fā)呆。白色的塑料袋吹上天空在悠然自在飛翔,像一只鴿子,疑是一只白色的鴿子在氣定神閑地飛翔,刮上樹梢的紅塑料袋,也像在黑枝杈上開了一朵大紅花,竟有別出一般的艷麗,樹枝幾乎是接受了風的造型,扭曲、糾纏、雜亂、歪斜。
電視里連續(xù)播報巴勒斯坦抵抗運動:(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被以色列暗殺消息時各國的反響。一個十三歲便因意外殘疾的六十八歲的老人,那么羸弱卻一直是主張武裝抗爭的領袖。他的辦公室他的住所,幾乎是公開在那兒,仿佛告訴世界,一個羸弱的靠精神活著的人隨時準備讓一只豹子般強悍的以色列公開暗殺。但他沒有死在辦公室,而是死于乘車的行駛中,被“定點清除”。正因為事發(fā)前的無知,而被飛機上發(fā)射的炸彈擊中,才是暗殺。如果亞辛是在辦公室被炸彈擊中,只能說是謀殺了。英國、德國、法國包括巴勒斯坦等都公開譴責以色列的行徑。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表示這不利于中東和平,將密切關注事態(tài)進程,希望雙方克制。
暗殺行徑是應該譴責的。盡管亞辛一貫主張采取的暴力甚至恐怖手段同樣應該受到譴責,人類在是非面前的基本準則與界限不應該模糊與曖昧。
昨天中午吃飯時余述平說出亞辛被暗殺的消息,我是很吃驚的。
讀北村《望著你》,不是有意要讀,是無小說可讀才讀。他還是懂長篇的,一點東西、一個細節(jié),反復演繹,反復強調(diào),就有了回返往復的折疊式效果,雖然料不多,但稀釋開來,也就頗為相溶。
一些看似愚笨的人弄起文學來都不弱,這也是悖論式的。我或許太文人氣了,反而妨礙了我進入為文之道。但我仍固守骨子里的東西,同時順命于天意,也就是自然之道,或許從中能得到拯救。
觀世、觀音、觀我……
太在意別人,是對自己有大妨礙的。
我行我素,讀書作文,天馬行空,能自成境界。做人從俗,并不可?。蛔鑫膹乃?,須俗中見雅;雅中求俗,或不免俗,只要不入俗套,是可自成方圓的。
窗外四棵樹,是我每日必面對的,我當做窗前四友,以大小風格特點論,就是南昌的老楊、老何、老王、老徐四位了。正好以我的視角從左至右,高矮瘦胖,組成我的窗景,那四棵樹似乎也就有了朋友的姓氏和大名。
讀完初到京時在西單書城買的陳凱歌自傳《少年凱歌》,凱歌這書最早出的是日文版,似乎是應外面一家出版社之約所寫。作家們應該慚愧,這應該是當代文學中極有份量的一部書,盡管它只是個小冊子,不過七八萬字吧,但我看沒有幾本書的價值和水平能超過它。雖然兩三年前由人民文學社出中文版時,這書有過些聲音,不知是文學界自慚不如一個非職業(yè)寫手而有意地冷處理了,還是別的。不承認這本書。是不敢正視自己啊!
有了《少年凱歌》,許多本書都可以作廢了,許多作家都該投筆。
讀“狂灰”一章,淚水長流。
凱歌能用超乎想象的絕美文字安慰那些美麗靈魂。在美好的生命絕滅時,他的痛惜。悲憫與祭悼都在那一節(jié)節(jié)文字的花環(huán)里,只有在那時,他會使用最美的文字。
還有近四個月的日子在北京,不寫作便準備認真讀些書,也不至于虛度或者錯失這樣一些大好的機緣。
刮風,刮風。北京的風,厲害。
喜鵲和烏鴉都北京的鳥。不住在北京不知道。這里麻雀也不在少數(shù)。
中午吃飯,班上文藝委員袁雅琴問我。你是寫詩的吧?我說,已三年沒寫了。她說明晚聯(lián)歡有七個詩人合唱你參加不參加?我說,我只做觀眾。那么。還有幾個詩人?她問。我拿捏不準地說,大約有十幾個吧。她疑惑。有那么多嗎?我指坐在旁邊吃飯的王黎明。你問他。王黎明尷尬地笑,恐怕很多人不承認自己的詩人身份。我亦笑,那天叢小樺來拍“詩人檔案”。倒有十多個人吶!
“詩人身份”的隱顯與轉(zhuǎn)換,是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我三年不寫詩了,小說寫了一個,尚不知死活。當下什么也沒寫。也就不好歸屬,應該是文學身份不明的人。這樣好。沒負擔,自由或靜于他人。樂得一身輕松。
訥言者以文傳名,聒噪音以聒噪揚名。高研班明顯有此二類,亮程少言而文名無人不知,是前類代表;尚有幾個同學不見文名,卻活躍,名也很快皆知,此類角色哪里都不缺。
南昌以隱士著,凡真正南昌人在外多低調(diào)。但不是沒有膚淺浮躁者。
想不通就是受罪,想通了就是幸福。這是一位北京老理發(fā)匠的話。
3月24日,星期三,晴轉(zhuǎn)陰
今天林非先生來講《關于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幾個問題》。這幾年散文仍有余溫。我翻得稍多一點的也是散文,畢竟篇幅和內(nèi)容都較適應這個消費時代的快節(jié)奏,飯前飯后。蹲衛(wèi)生間,讀幾頁的,就是這個。當今的散文,覺得泥沙俱下,壯觀是壯觀,立得住的,少。即使寫得好的散文作家,好的作品也不多。水平不一,但有活力。這是一種有更大可能性的。相對寬松的文體。什么人都可插一腳,各以各的方式,亂、渾、無序。還是活力的表現(xiàn)。
榮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得以延續(xù)——《十誡》
“我們在一起”的聯(lián)歡會,常務副院長雷抒雁特地從醫(yī)院趕來參加,說了一番很感慨的話。最后,他說留一點好的身體到晚年,同學皆感動,幾次向他表示祝福。雷道別時說,我們還會有更久時間在一起。他在努力回避一些字眼。和娜夜、王黎明、龐余亮一起代表班上的詩人們齊誦了雷的詩《鑄鐘》,誦過之后,才覺得這詩選得不合適。題目更不好,此前選的一詩是《聽命于時間》。都是雷詩集里的。
班上有很多同學多才藝,平措扎西貌似木訥寡言,和央珍唱的藏歌卻極豪放。青海的張根粹(了一容)唱的西海固民歌,撼動人心,“哥哥,我要跟你走,走到天西頭,不怕羞來不怕丟。要和哥睡一個坑頭……”原生態(tài)民歌。很有感染力。張日文用滬語說朱日亮練太極拳。別有他意。朱每早白衣飄飄動作如儀地在院子里擺出漂亮的大極姿勢,想收女弟子。引得喬葉跟了兩個早上,后來還孤家寡人一個在那兒飄,再后來,無魚上手,索性自己也不飄了……張日文說得機智俏皮,笑翻人的肚皮。王歌老師用法語演唱《國際歌》,很有味道,劉亮程和娜夜的猜字謎,皆可見急智和文字感悟力。朱日亮唱罷一首《唱支山歌給黨聽》,同學捧上一把焉里巴機的大蒜獻給他。很開心。是來北京二十四日來同學們最開心的一次。
下午,老朋友、《人民文學》的商震兄來坐,笑談一番。約去喝酒。因六時就要聯(lián)歡,只有改期。和邱華棟把他送到魯院大門口揮別。
3月25日,星期四,晴
上午學院組織學員乘兩輛車到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參觀。我是第二次來,上一回是文代會期間安排的。在大廳的兩只有數(shù)千名中國作家簽名的被稱為國寶級巨型花瓶上再次找到自己的名字,二樓電子讀取作家資料中楊劍敏點擊到我的資料,不管怎么說。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也有一點我的痕跡吧,一笑。令我感觸的是那些堪稱大師巨匠的寫作實物,比如巴金寫“隨想錄”的書桌,那么簡陋。甚至窄小,卻寫出了大作,我敢斷定這次所來參觀的五十幾位作家,他們的書桌都強似前輩的幾十倍,乃至百倍。卻又寫出了些什么樣的作品呢,這是值得思考的。
下午一點二十又上車前往國家氣象局參觀。中關村南路,舊地重游,尤其路過曾住過一星期的奧林匹克飯店。以及那段時間每日在這轉(zhuǎn)的一些地方,是有良好回憶的。那一次確實很愉快,其中一插曲更特別難忘,時值第六屆作代會期間。我們都下榻于奧林匹克飯店,港澳臺作家安排在頂層11樓。我的老友,兒童文學作家孫海浪,笑面團似的一張臉,戴副無框眼鏡,他悄悄告訴我在電梯上遇到金庸,金庸告訴他住在11樓的房號。我說他怎么會對你那么客氣,老孫說,估計看我相貌有些相像,把我當成了他弟弟,所以親切。老孫約我晚上九時活動完了一塊去金庸房間,不想消息外露(可能是老孫高興。主動漏了風),以至晚上老孫的屁股后頭跟了一串想去參加金大俠的江西代表團的作家。老孫雄赳赳氣昂昂率眾人來到11樓,按他記熟的房號敲門,里面果然傳出粵語的應聲,眾人興奮,老孫打頭,眾人照例在后,門開,里面冒出一股熱氣,一個光著身子、以浴巾圍腰的漢子問:找誰?老孫怯生生又不無緊張地問:金庸先生,在這兒嗎?不在。門嗵的一聲關上,老孫頓似泄了氣的皮球,一臉沮喪地站在那回不過神來,眾同伙笑。又皆垂頭喪氣乘電梯下來,剛抵一樓大廳,但聽老孫一聲滿是驚喜的尖叫:在這里!老孫幾乎是一個箭步往一圈坐下飲茶的人里扎。平時斯文的謙謙君子、散文作家述隆教授也步態(tài)如飛,緊隨其后,見一空座。趕緊將屁股安上去。我也看見坐在上首有個白胖老頭,戴無框眼鏡,笑吟吟的。卻不是金庸。知道老孫誤會了。述隆先生也走了眼。后來才弄清楚,老孫數(shù)度遇到的那位是香港詩人犁青,便有了一樁說笑,直讓眾人樂了好久。
在國家氣象局聽專家介紹了收集氣象資料的情況,一是天上的氣象衛(wèi)星,二是地面的預測裝置。再通過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關鍵在計算機。都是費了幾個億甚至通過最高層出面才從國外引進的。我們到最嚴密的機房,看了那些機器,全國的天氣情況都來自于此。到中央氣象臺,看了氣象預報演播室。介紹者告訴我們,氣象專家工作責任重大,專業(yè)極強,壓力更大,高層有什么動作都直接電詢專家,要保證天氣情況。古人說天有不測風云,今天雖可測,也難保百分之百,那百分之零點幾卻往往是致命的。尤其遇到自然災害,如九八洪水。壓力對專家來說就是和命同等的,而且要超過生命的承受力。所以這幾年中央氣象臺的氣象專家過世的都沒過六十歲。聽來令人落淚。
氣象預報演播房引起同學們的好奇。特別是那位身高一米八幾英俊的預報員給我們作了預演,就有猴似的張宏杰膽大地到他身邊合影。跟人家一比簡直不成人樣了,人家小伙子太漂亮。大家出來時。有個跟氣象預報員也合過影又自慚形穢卻心有不甘的同學說,那人長得不真實,像蠟人,我站他身邊都怕一碰就碰壞了。說這話的仿佛是日亮,這是朱目亮的話語風格。
坐車返院路上,心里想著現(xiàn)代人心理壓力的事。覺得的確可怕,我是個沒有出息的人。三十八歲以后這些年心里壓力很大。分析起來。有工作的不順直接帶來生存的壓力,人到中年事業(yè)無成,前途茫然。心里總覺得沉。這不行,得超脫,樂觀,凡事想得通,這太重要了。
晚上,治川來電話,楊先濤來兩次電話約到他那兒去玩。海淀區(qū),西直門。中國農(nóng)大。一時路也摸不清,待路線搞熟了,是要去會會這位老友。難得他一直惦著我,我們是多年的忘年交了,他兒子、兒媳都是博士,現(xiàn)在農(nóng)大任教。
大舌頭說話的北京人。嘴皮子都利索。能侃,但口有異味,共公場所,乃至公交車上。皆能領略——北京人吃大蒜嗎?抑或是呆在相對封閉的暖氣屋里。悶的?
北京雖好,多現(xiàn)代高級建筑,但終不是天堂,仍有大量破陋的窮人巷落。見今日《文藝報》有閻連科的話,說“勞苦人”將貫穿他今后的全部創(chuàng)作,感動!他說,“而今天粉墨登場的是那些有錢階層,是中產(chǎn)階級和小資。文學是個大舞臺,誰都可以登臺亮相。但千百萬窮苦人、勞苦大眾從文學中消失,這就有了問題,說明文學有了富貴病、軟骨癥,甚至骨頭壞死。我覺得中國當代作家缺乏一種‘血性”’。
閻連科提出的“窮苦人”、“勞苦大眾”是指當下的,這是多少年來我第一次聽到,說明富貧懸殊的分化,各階層的特質(zhì)已經(jīng)劃定。講社會學的專家曾深層作過分析,是承認這個現(xiàn)實的。閻連科的話令人震動,他新近出了一部長篇《受活》,不知寫的與他說的是不是一回事。中國確實需要為弱勢群體代言的作家,而不需要為暴發(fā)戶不斷炫富的輕薄文痞。
3月26日,星期五,晴
《美國榮譽》的漫畫家哈維說:每一天都要奮斗。說得太有力量感了。
今天的課主講人講得平淡,沒有什么內(nèi)容,同學反映是開學以來最糟的一堂課。好在午間我從電視上聽南京大學顏世安教授講《老子的自然之道》,算是一種補償。老子“道”的用意在于“以自然世界的偉大示范來糾正世人的錯誤”,發(fā)展到莊子的“忘我”,即“忘掉人在社會角色的種種限制,抵御社會價值對人的侵擾”,做一件事只應此事而做,而快樂,是要忘掉功利、毀譽的。
道在于空,器的作用在于容,有容乃大,無中生有,道生萬物。必須建立對自然活力的信任。必須建立對自然的信任。這就是老子要告訴我們的,我今天沒虛度,有收獲。
下午三時,到學院圖書室,書多是八十年代的,舊。少有人借。好不容易找到幾本較新的,想借回寢室翻翻。一是杜拉斯選集第一集,二是曹文軒的《草房子》,三是鄒靜之的隨筆《風中沙?!贰T悍浇o每個同學開了個單子,學員聯(lián)系教師調(diào)查表。有一張聯(lián)系教師名單,他們是雷達、曹文軒、賀紹俊、楊志廣、韓作榮、李敬澤、王占君、常振家、李建軍。其中除了雷、曹之外皆為北京大刊出版社編輯,只是調(diào)查表一欄“你是否需要聯(lián)系教師的輔導?”還真不明白這輔導是什么意思。改作業(yè)嗎?
還是勾了兩位,王占君(《十月》主編),李建軍(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編審),看怎么個輔導法。
傍晚獨自在鐵路散步,一看到一直伸向遠方的鐵軌,就有些感懷,此時鐵路在我眼里,像一個鄉(xiāng)愁的符號。便獨自在單根鋼軌上使勁走,跌下來,又走,一直走到通向僻靜處才又走回來。我在單根鋼軌上走,是想平衡波動的內(nèi)心,于是就努力用莊子“忘我”的法則,不掛礙成敗,眼只盯鋼軌中心的車輪磨擦出的黑白中心線,最多居然一氣走了三百多步。一個四十多歲的人,興致不減地做著孩子般的游戲,一個人的游戲。
又想,離家千里,與就在離家隔壁而數(shù)月不見家人實際沒有兩樣,只是心境不一,距離來自于心,真正的空間也來自于此,過去交通不便,千里進京,尤其是古代,出門就得數(shù)月,而且要一步步穿過許多地理不同的空間,山水、村莊、城鎮(zhèn)、荒野、樹林甚至烈日和雨雪,乃至途中遭遇各種人與事,是真正在時間與空間上通過切實體驗把家與所到之處的距離拉開了,加大了,那樣一種鄉(xiāng)愁乃是摻雜了大量途中艱辛在里面的。所以特別悲苦,其感受能滲透和抵達對人生的深刻認識里去。在古代,一個行了萬里路的人其人生閱歷與經(jīng)驗足以造就一個老江湖或一個今日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閱歷就是真知。
現(xiàn)今的千萬里路途,也就是短短幾日的列車車程,或幾個十幾個小時的飛行鐘點。行者只在一個窄小的車廂或機艙里,萬里的艱苦修煉被窗外的風景疾速改寫成了愜意與輕松,或者根本就化成了窗口的一朵白云。生命的真實變得虛浮,萬里行程如同想象與虛構(gòu),現(xiàn)代的交通越來越把人在旅途的體驗還原歸零。所以人在千里之外與就在自家隔壁不見親人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心里的鄉(xiāng)愁也就相對淡化,轉(zhuǎn)而成為一種孤寂與枯燥。
現(xiàn)在一個行萬里路的人,是不能與過去一個行萬里路的人相等的。后者是勝讀萬卷書,前者只是一張又薄又小的車票,上面寫著發(fā)車時間、地點、車次、座號,萬里行程就簡化成了幾個數(shù)字符號。巨大的空間感在飛機、火車、輪船、汽車出現(xiàn)后消失,浩蕩的萬里鄉(xiāng)愁似乎也煙消云散。人的情緒體驗被現(xiàn)代機械、科技予以了巨大削減,機器在減去人類的情感,生命不再像以前那樣充沛。
3月27日,星期六,晴
凡人共聚,便會不難一再驗證如是一個普遍經(jīng)驗:只要有幾十人,其中便不乏一二小丑式的角色,或同樣一二鶴立雞群式的人物。有的小丑是丑得可愛,丑得親切,但這種小丑不是每一圈人里都有:而丑得面目可憎、丑得拙劣又矯揉的角色總是一看一個準。鶴立雞群者訥言,謙恭,有名譽而不恃之傲物。其行止便將自身與其他區(qū)別開了,這種人物令吾心儀。在這五十幾人的班里,我只是個觀察者,同時努力成為一個思考者,
想給兒子寫一封信,卻總難下筆。怕一封信,驚擾了兒子的正常心境,又擔心失去了以書信形式與兒子溝通的這次機會。
現(xiàn)在想來,那天王歌老師朗誦鮑狄埃的聲音是有些夸張的,那么小丁點的個子,把聲說得那么大。因為是法文,滿場的人都不會說,他會,聲音便夸張起來,但并不炫耀,這有他的修養(yǎng)在里頭。法國式修養(yǎng)?
讀杜拉斯的《毀滅,她說》,看看中譯者的名字,就想到懂法國文學的王歌老師。意識流。若有一日到皆不懂中文的地方。又歡迎我說中國話,我也會說得張揚一些的,因為你有期待,我就有足夠的底氣。不至于把自己弄成小媳婦,其實我是個克制得幾近壓抑的人,我知道這不好,或許是血型決定的。一到陌生場合就自動關閉了向外的門,像包裹著什么,把自己弄得又笨又木又蠢。有時也氣,怎一副這德性,可是血型使然,又何苦去在意呢!
曹文軒的《草房子》,優(yōu)雅,節(jié)制,精美,每一章都是一個構(gòu)思縝密的中篇。這部小說幾乎是巧妙構(gòu)成的,人物、視角、轉(zhuǎn)換得漂亮,從少年視角看大人世界,或?qū)懮倌瓯旧?,雖然有大人寫少年的痕跡,但把握還是有度的,沒有放縱作家成人的感覺。語言優(yōu)雅、簡潔、克制,是具藝術魅力的漢語書面文學。他懂得從生活中提取,又不貼近生活,謹慎與禮貌地將他的小說語言與生活保持一些距離,這一點距離就是文人的修養(yǎng),他的過濾與提純?!拔也灰敲炊?,只需要一點點,這些還給你。謝謝”,他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語言。然后返身回到他的文學里去,寫出的也是生活里提純的那部分。過濾的方法就是藝術。一個好的小說家是懂得與生活保持距離的,那是一個黃金的空間。不好的小說家會毀在這個空間里和陷在生活里是一回事。
看《草房子》每一章的標題:禿鶴紙月、白雀(一)、艾地、紅門(一)、細馬、白雀(二)、紅門(二)。很講究,是費了一些匠心的,意象般的名詞,色彩感強、典雅、詩化。雖有刻意,卻表現(xiàn)了他對唯美的強調(diào)。難怪他在少年作家郭敬明的小說《幻城》序里對書中詩意化的人物名字表示特別的欣賞??季?、精致,是對品位的一種講究。
晚上和妻、兒通電話,此前在鐵路獨步。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