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5年,山西大才子王勃赴交趾(今海南)省親路過南昌。正好時近重陽佳節(jié),于是決定在南昌逗留幾天,一來體察一下這座江南名城的風(fēng)土人情,二來想登臨滕王閣飽覽一番贛江兩岸的山光水色。第二天。適逢滕王閣重修竣工。閻都督在滕王閣上大擺宴席,遍邀達(dá)官貴人和名士騷客飲酒作賦,以示慶賀。當(dāng)他聽說王勃來到了南昌時,便立即邀請其赴宴。
閻都督擺宴的目的,是想在眾人面前顯示一下他女婿的才華,讓其女婿將早已精心準(zhǔn)備好的文章背得滾瓜爛熟,屆時假裝即席而作,好在眾文士面前炫耀一番。于是。酒過三巡之后,閻都督提議大家即席題詩作賦,以助酒興。
在座的賓客,知道內(nèi)情的紛紛謙讓,不明就里的卻一個個搖頭晃腦,淺唱低吟,引得閻都督與其女婿暗自竊笑。正在興頭上的閻都督心想,久聞王勃大名,也看過他一些佳作,但不知他能否“七步成詩”、有沒有即席作賦的真功夫,于是便請王勃當(dāng)場獻(xiàn)技。想不到王子安竟毫不謙讓,拿起狼毫,飽蘸濃筆走龍蛇起來。這不僅使閻都督大感意外,就連在座的眾賓客也都斜眼看著王勃,以為他寫的也不過是些老生常談的文字而已。好在閻都督也是精通詩文,頗有識才之能,惜才之德,當(dāng)他看到王勃下筆如煙云,滿紙皆繁麗,字字勝珠璣時,開始驚奇了。特別是當(dāng)他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絕妙佳句時禁不住拍案叫絕,撫掌贊嘆道:“真天才也,當(dāng)垂不朽矣!”于是。閻都督當(dāng)即示意其女婿不必再“班門弄斧”了,并誠心誠意地邀請王勃坐到自己的身邊,命人將王勃的《滕王閣序》精心裝裱,高懸大廳中堂;又命將此“序”刻石勒碑,讓其與滕王閣共存同輝。閻都督這一慧眼識才,禮賢下士的舉動,引來滿堂的喝彩叫好聲。
散席后,閻都督又把王勃請到自己的家里做客。讓座獻(xiàn)茶后,叫來夫人和孩子與王勃見禮。他親自陪同王勃在都督府的后花園游覽,時而飲酒賞菊,時而臨池觀魚。時而談詩論文,時而感嘆人生,真有相見恨晚、忘年至交的味道。
本來,閻都督想留王勃在南昌多待幾天的,無奈王勃思父心切,執(zhí)意要走,閻都督只好與他依依惜別。臨行前,閻都督特饋贈王勃彩緞500匹。赤金100錠,并約好省親歸來路經(jīng)南昌再相聚。然而,不幸的是,王勃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以其26歲的年輕生命溺死在渡海探父的途中。數(shù)月后,噩耗傳來,著實讓閻都督悲痛不已。他又一次來到滕王閣,手撫石刻的《滕王閣序》,放聲悲嘆道:“蒼天無眼,為何奪我子安?王序千古,必伴滕閣萬世!”
歲月流逝,千余年過去,閻都督的預(yù)言果然一語中的。閣以文名,文以閣傳,王勃的《滕王閣序》與瑰瑋的滕王閣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