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煙水亭
甘棠一湖,南倚廬山,北瀕長江。湖水碧波蕩漾,波瀾不驚,好一個“自有源頭活水來”的天然湖泊。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古城潯陽的中心。
波光云影中,百尺煙水亭好似一座湖上宮苑,巍巍然浮碧水而起。四周環(huán)水,綠樹濃郁、粉墻黛瓦,重樓飛檐,亭臺巧借湖光山色而得盆景雅趣,盡顯出玲瓏精致的美麗。
離九江鬧市,閑行于此,沿一座曲橋長廊,步入園亭。亭之古樸典雅,水之悠柔輕緩。實為江南水上的極勝之景。從煙水亭向南眺望,湖面波光粼粼,在水岸交接的極遠(yuǎn)處,青黛色的匡廬山脈煙云縹渺,起伏迤邐,呈現(xiàn)出一派“山光水影泛清瀾,江城云樹畫里看”的景象。
不必說空闊湖面的浩渺蒼茫。不必說龍樓風(fēng)閣的莊嚴(yán)氣象,不必說檐楹廊柱的典雅雋永,不必說奇花異草的清幽鮮麗,在九江,這一湖一亭,盡展風(fēng)情,綻放美麗,全然已成為這座城市詩意盎然的一種氣息。
亭園內(nèi)琳瑯滿目的楹聯(lián)、匾額、碑刻,承栽著古城潯陽的千年文脈:比比皆是的亭、閣、樓、臺,無一不涉及歷代頂尖的名士賢人。倘若連綴起來。就是一部風(fēng)流蘊(yùn)藉的九派潯陽史。
傳甘棠湖古時與長江、鄱陽湖相通,水域?qū)掗?,為東昊水土要塞。東漢末年,東昊大都督周瑜曾在此演練水師,備戰(zhàn)應(yīng)敵,后聯(lián)合劉備,大敗曹兵于赤壁。在我國古代軍事史上,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qiáng)的范例。煙水亭內(nèi),一尊攜書挎劍的周瑜塑像,再現(xiàn)了羅貫中筆下這位儒將“姿質(zhì)風(fēng)流,儀容秀麗”的神貌;在周郎點將臺上,至今依然古風(fēng)飄拂,猶見“水軍都督”高懸的彩燈和迎風(fēng)獵獵的帥旗。
唐時。白居易貶謫九江。在任江州司馬年間,建亭于湖心,后人取白居易《琵琶行》中“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命名為“浸月亭”。北宋時,理學(xué)家周敦頤到九江講學(xué),尤喜泛舟甘棠湖,后其子到江州為父守墓,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寓“山頭水色薄籠煙”詩意而賦之“煙水亭”。明嘉靖年問,兩亭俱廢,明末重建煙水亭于浸月亭舊址。以后煙水亭屢廢屢建,漸成如今的規(guī)模建制。
“疏煙流水自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樓?!睙熕さ拿恳蛔ㄖ继N(yùn)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淀,留傳著古老動人的故事。純陽殿壁嵌石碑一方,上刻一大草書“壽”字,傳為“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手跡,字體一筆九轉(zhuǎn)。寓意“九轉(zhuǎn)成丹”,觀之形若游龍,氣勢磅礴。五賢閣是為紀(jì)念田園詩人陶淵明、江州司馬白居易、江州刺史李渤、宋代理學(xué)大師周敦頤、明代哲學(xué)家王陽明五位名宦賢士而建,殿內(nèi)還供奉著五尊圣像??澙@著祭祀先賢的香火。
天高湖闊,水近山遠(yuǎn),煙鎖層樓,水氣氤氳。眼看煙水亭朦朧的詩意美呼之欲出,那煙那水,分明已化作一幅幅滄桑而美麗的畫卷。憑欄解讀,思古嘆今,無不讓人撩起心湖的漣漪。
這里曾掀涌過幾多壯闊的波瀾。這里曾震撼過鐵馬金戈的吶喊,自然,這里也有煙柳畫橋的浪漫風(fēng)流,也有江南才子們的詩酒雅聚。
往事越千年,爭戰(zhàn)的烽火煙云早已逝去,如今,甘棠湖煙波依舊,煙水亭如夢似幻。湖面上再不見東吳水師的一檣一桅,只空留下周郎的點將臺。默默地承受著水渡的輕拍慢打。在臺階前飛濺起誘人的晶瑩水花。
春去秋來,寒暑交替,這一湖一亭,就這樣亙古廝守,顯示出一種豁達(dá)和睿智。煙亭裝點了湖水,以自己的莊重成全了湖水的謙和,為澄靜的平湖增添了幾多古香墨韻;湖水映襯著煙亭,以自己的坦蕩彰顯了煙亭的堅守,使湖亭自然之景愈顯多彩亮麗。
坐在湖亭的石階上,一縷清新濕潤的湖風(fēng)拂面而過,深深地沁人心肺。
我僅是腳步匆匆的過客,自然無法解讀煙水亭遙遠(yuǎn)的經(jīng)典,觸摸她背后的神韻,哪怕僅是短暫的擁有,我只圖獨享這一份交織著詩情的愜意。
潯陽樓感懷
相傳唐宋時期。屹立長江之濱的的潯陽樓很是氣派,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我們可見這樣一段濃墨重彩的描繪:“雕檐映日、畫棟飛云,碧欄桿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樓畔綠槐啼野鳥,門前翠柳系花驄?!?/p>
昔日的潯陽樓幾度風(fēng)雨,早已傾圮。眼前這一座,是二十年前重建的仿宋建筑。盡管它是最新版本,但比之舊制,更加恢宏,也更加絢麗。當(dāng)代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匾額,懸于四樓之頂,猶顯古樸渾厚,更是給潯陽樓增色不少。
別說潯陽樓已是“假古董”,它卻是古城潯陽的真名勝。韋應(yīng)物、白居易、蘇東坡登樓吟贊的千古絕唱,作為城市的記憶,在這里得以印證,水滸傳奇中宋公明醉題反詩的故事源地,穿越時空的屏障,重又進(jìn)入我們的視野,讓慕名而來者不再徒生滿腹的惆悵。
潯陽樓原本留給我的記憶,一直與美酒有關(guān)。人說它是江南名樓,我說不如稱它為酒樓更為妥帖?!笆篱g無比酒,天下有名樓?!睗£枠亲畛蹙褪且蛔耖g的酒樓。
史載,九江自古以釀酒馳名。東晉時期,著名詩人陶淵明釀制的“陶家酒”味美醇和,濃郁芳香,李白、白居易飲后贊不絕口。在宋代,九江的“玉壺春上色美酒”曾享譽(yù)天下,那時的潯陽樓,便能獨家釀制一種被稱為“天之美祿”的藍(lán)橋風(fēng)月,這可是讓人魂牽夢繞的玉液瓊漿呀!
相傳蘇東坡游歷廬山后在此飲酒,因店家相求,揮毫留下“潯陽酒樓”之墨寶,然其醉酒不慎將酒盅碰翻,弄濕“酒”字,結(jié)果只剩三個字的“潯陽樓”。此傳說不失為民間美談,流傳至今,潯陽樓為此而名噪史冊,千古流芳。
今天,走進(jìn)這座古色古香的酒樓,看臨街回廊飄揚(yáng)的“潯陽江正庫”的酒簾,望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的樓閣,依稀感受到宋代酒肆茶樓的古風(fēng)遺韻。仿佛聞到從歷史深處飄散而來的醇香。
上層層臺階,邁高高門檻,進(jìn)一樓大廳,兩壁鑲嵌的瓷磚彩畫格外醒目:左為“宋公明發(fā)配江州城”、“潯陽樓宋江題反詩”,右為“黃文炳設(shè)計害宋江”、“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畫面栩栩如生。讓我不禁憶起宋朝那個風(fēng)雨飄搖的歲月,眼前再現(xiàn)江州曾經(jīng)演繹的水滸故事。
命運多舛的宋江,因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被刺配到江州,一日來到潯陽樓,臨風(fēng)觸目,感恨傷懷,獨自悶飲至醉,酩酊之下,即喚酒保索取筆硯,在白粉墻上填寫了一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經(jīng)史,長成亦有權(quán)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一詞似乎意猶未盡。后再猛續(xù)四句:“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quán)涤?。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自壁題反詩后,宋江被知府追捕論斬,行刑之時,被一干梁山好漢劫持,及時雨宋江隨之直奔梁山而去。
潯陽樓由精彩的故事裝點,更增添了它的傳奇氛圍。讀罷兩側(cè)大紅柱上一幅長聯(lián),我不由為之喝彩:果有潯陽樓乎,將宋江醉酒壁上題詩,寫得有聲有色;如無水滸傳者,則梁山聚義替天行道,就會無影無蹤。
更上層樓,則見梁山泊眾英雄瓷塑像。形態(tài)傳神,生動逼真,沒想到千百年后,一百零八條好漢儼然齊聚這座江樓。我想,是否是一碗碗“好漢酒”的誘惑?還是“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呼喚?倘若樓主一聲令下,梁山眾好漢便會呼啦啦殺將下來一般。
頂樓設(shè)仿古紅木桌椅,既可品飲美酒香茶,又可遙看窗外風(fēng)光,可說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想當(dāng)年行役道上的宋公明。獨自至此仍這般貪杯飲醉,尚能流連山水,抒懷吟嘆,何況今日欣然出行的游人呢。
時逢旅游旺季,觀光登臨者眾多,然而在此發(fā)思古之幽情者,卻能有幾人?
潯陽樓頭,來一大碗茶水臨風(fēng)閑飲。一邊聆聽古典音樂。一邊調(diào)侃水滸傳奇,恍若身游潯陽舊地,登臨水滸真境,直叫時光倒轉(zhuǎn)九百年。
倚欄而立,極目遠(yuǎn)眺,只見匡廬莽莽,長江滾滾,鄂皖贛三省分列兩岸,倒也壯闊。江風(fēng)徐來,任亂發(fā)飄然,把“楚天云浮,昊地?zé)燂w”的江山看夠,真的個痛快!
責(zé)任編輯: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