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那年,我很迷戀打針,找到母親一位在醫(yī)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師,向她學(xué)會了注射術(shù)。
自從我學(xué)會了打針,便開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一天,有位鄰居來找我,說她每天都要去醫(yī)院注射維生素B12,我若能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醫(yī)院的麻煩。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請求。這位鄰居是那種心眼兒不壞,但生性高傲的姑娘。這樣的鄰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學(xué)歸來,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樣迎接我的病人。一連數(shù)日,事情進行得都很順利,我的手藝也明顯地嫻熟起來。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貽誤眼前的事業(yè)。這天我的病人又來了,我開始做著注射前的準備:把針管、針頭用紗布包好放進針鍋(一個小飯盒),再把針鍋放在煤氣灶上煮。煮著針,我就和病人聊起天來,聊著小城的新聞,聊著學(xué)生的前途。不知過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氣灶上的事。
有句很詼諧的俗語形容人在受了驚嚇時的狀態(tài),叫做“嚇出了一腦袋頭發(fā)”,這形容正好用于我當時的狀態(tài)。那針無疑是大大超過了要煮的時間。我飛奔到灶前關(guān)掉煤氣,打開針鍋觀看,見里面的水已燒干,裹著針管的紗布已微煳,幸虧針管、針頭還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發(fā)現(xiàn)這煮干了的針鍋,裝作沒事人似的,又開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藥抽進針管,用碘酒和酒精為病人的皮膚消過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塊雪亮的皮膚猛刺。誰知這針頭卻不幫我的忙了,它忽然變得綿軟無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針頭一次次變作彎鉤。針進不去,我那鄰居的皮膚上,卻是血跡斑斑。我心跳著弄不清眼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敗是注定的了。這實在是一個大禍臨頭的時刻,唯有向病人公開宣布我的失敗,我才能盡快從失敗里得以解脫。我宣布了我的失敗,半掖半藏地收起令我難堪的針頭,眼淚已噼里啪啦地掉下來。
我的鄰居顯然已知道背后發(fā)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說:“這不是技術(shù)問題,是針頭退了火,隔一天吧,這藥隔一天沒關(guān)系。”
鄰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兇猛,耳邊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難道真的只隔一天嗎?我斷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會來打針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卻準時來到我家,手里還舉著兩支嶄新的針頭,她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fā)生過一樣,微笑著對我說:“你看看這種號對不對?六號半?!?/p>
這次我當然成功了。一個新的六號半,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礎(chǔ)。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我因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飄飄然時,每當我面對旁人無意中闖下的“小禍”而忿忿然時,眼前總是閃現(xiàn)出那位鄰居的微笑和她手里舉著的兩支六號半針頭。
(選自《一千張?zhí)羌垺罚?/p>
【習(xí)題】
1.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么?
2.當“我”失敗時,鄰居有沒有責(zé)備“我”?她是怎樣做的?
3.“一個新的六號半,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礎(chǔ)?!蹦闳绾卫斫膺@句話的含義?
4.批注是一種常用的讀書方法,它可以對文章的語言和內(nèi)容等進行分析點評。試對文中兩處劃線處內(nèi)容進行批注。
5.閱讀文章最后一段,思考:
⑴ 兩個“每當”各具體對照文中哪兩件事?
⑵“兩支六號半針頭”以小見大,于小事中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1.打針。
2.沒有,她不但好心安慰了我,并且第二天重新帶了針頭讓我?guī)退⑸洹?/p>
3.孩子的心靈敏感,害怕失敗挫折,容易失去信心,鄰居用她的行動重新燃起作者幼時的夢想,讓作者認識到今后該怎樣去做事,對其后來的事業(yè)有著重要的影響。
4.劃線處的“雪白的皮膚”和“血跡斑斑”,紅白分明,對比鮮明,讓人觸目驚心,而鄰居為了不打擊一個小女孩幼稚的夢想,情愿忍受疼痛,并且第二天繼續(xù)帶針頭讓作者為其注射,其善良和純樸令人敬佩。
5.⑴第一個“每當”照應(yīng)前文作者自覺手藝嫻熟,結(jié)果針被煮軟害得鄰居受苦一事。第二個“每當”是指鄰居對少年時作者的失誤使自己受傷而沒加指責(zé)一事。⑵不要因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飄飄然;也不要對旁人無意中闖下的“小禍”而忿忿然。做事哪怕是小事也要把它認真做好;要能夠理解和原諒別人的過失,要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心。
(江蘇東臺 王曉霞 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