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曾經(jīng)not;說過這樣一句話,所謂的成功不過是一種狀態(tài)。人和人成功的標準是不同的,價值觀也不一樣。有的人可能認為賺了很多錢,是一種成功;有的人可能認為成為一個知名教授,是一種成功;也有的人可能認為能夠成為明星,是一種成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每個人對成功也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隨波逐流,要找到一個自己的定位,打出一個自己的個人品牌。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成功是獲得別人的一種尊重,或者做了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成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其次,成功還表現(xiàn)在某一領域做出超凡的成績。同時,作為一個成功者還必須具有遠見和堅毅的性格。
遠見幫助你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那時候也許沒有人理解你,所以你需要堅持,等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你已經(jīng)not;接近目標了。因為你看得很遠,所以你成功了。那么做品牌也是這樣。我最早是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yè)的,按理說我應該進入影視界發(fā)展。因為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not;拍了兩部電影,而和我同屆考入中戲的江not;珊、徐帆、何冰他們當時都還沒有進過劇組,所以都很羨慕我。
享受追求成功的快樂
我快畢業(yè)的時候,正趕上鄧小平南巡,當時很激動,立志要投身到經(jīng)not;濟浪潮中。正好當時有個中國航空服務公司招聘廣告設計這方面的人才,我就到了這家公司。我是學舞臺設計的,認為跟廣告設計還能夠接得上邊。當時全國上下掀起一股CIS熱潮,然后我就進入這個領域。后來廣告業(yè)很熱,我就在廣告部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易難廣告公司。但是剛一成立就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公司經(jīng)not;營很不順,而且當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對廣告業(yè)都有誤解,并不是很尊重。所以我就想要做一件真正有尊嚴的事情。
我希望我所做的這件事情,如果服務的客戶是一個企業(yè)家,我的服務能得到他的尊重,而且要讓他感覺是很有價值的。所以我就結合自身的一些條件,選擇了品牌這個新的領域。我認為:品牌是所有企業(yè)最終都要面對的問題。而且我也感覺到隨著經(jīng)not;濟的發(fā)展,全球將進入到品牌時代,所以就開始了品牌的探索和實踐,并且有幸加入總部位于美國洛杉磯的國際品牌聯(lián)盟,在中國推動CBO(首席品牌官)教育以及創(chuàng)立IBF中國品牌精英俱樂部。盡管我做的這些事情才剛剛開始,但已呈燎原not;之勢。我為此付出了很多,但也享受到了追求成功的快樂。成功是相對的,但追求成功的狀態(tài)卻是每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都必須保持的。
品牌的最高境界是文化
品牌必須具備三個度: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而最終要建立的就是品牌的忠誠度。這個忠誠度代表一種符號,一提到某類產(chǎn)品,人們就會想到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忠誠度就會成為一種消費偏見。偏見一旦形成,別的競爭者就很難超越你。就像耐克、奔馳、寶馬等,不僅提供了一種功能需求,更代表了一種文化追求。所以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品牌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化。目前國內(nèi)的一些知名企業(yè)并沒有把自己的品牌真正做起來,文化感染力與世界品牌相比還相差很多。
我覺得目前中國品牌所面臨的問題,是必須建立一種正確的品牌意識和品牌管理制度。如果一個企業(yè)總對品牌產(chǎn)生誤解,認為塑造品牌只是打廣告,那么即使投了很多廣告,最后也會做不下去,這說明他們對品牌的認識還不到位。一個企業(yè)的長久發(fā)展依靠品牌長勝,不僅僅是廣告的問題。首先,品牌要建立一種精神基因。品牌是什么?是一種誠信,是一種承諾,這是品牌的核心問題。我們要建立一種品牌管理制度,要成立專門的品牌管理部門,設立首席品牌官(CBO),這對一個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享受助人的財富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即使我有很多財富,也要幫助別人,這樣才是真正享受財富。從享受的角度來講,其實我現(xiàn)在也在享受財富,在我的學生和追隨者里面,很多人都比我有錢。我給他們傳授品牌知識,他們都很認真地聽,認為我講得很好。所以他們就會繼續(xù)邀請我去一些地方演講。每到一處都會受到熱情款待,我甚至都不用帶錢。從個人看,我并沒有擁有太多的財富,但是我能夠享受到這種財富的樂趣。
我并不是一個做實業(yè)投資的,而一些實業(yè)家則愿意跟我合作。有時我會聯(lián)想到兩手空空但是資本家追隨者甚多的孫中山,當然我不能和他相比。
至于財富的具體數(shù)額,一般來講,中等家庭有1000萬就夠了。買一棟別墅,買一輛好一點的車子,再有一些積蓄,也就夠了。對我個人來講,始終看重的是工作,物質(zhì)上的要求并不高。當然如果有很多錢,可以辦很多的事情,事業(yè)也可以做得很大,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還可以周游世界等等。但是光貪戀財富是不夠的,人的欲望永遠都沒有一個極限。我覺得這可能還和每個人的定位有關系,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擁有財富,能夠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而堅持把自己的成功和擁有的財富放在第二位。我跟別人合作時,盡可能都是讓別人拿大頭,因為他們跟我合作能夠賺大錢,他們才會有興趣跟我合作。如果他們覺得沒有賺錢,反而很吃虧,他們自然就不會跟你合作,而會選擇另一個合作伙伴。這就是我的財富觀,人們常說:財散人聚。你把財富聚集在自己身上,別人就會遠離你。你把財富和別人分享,人們才會團結在你身邊。所以,對于想要追求成功的人來說,這就需要有更高的財富境界,這是彼此關聯(liá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