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文章以人民幣升值背景為開端,通過剖析當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經濟各層面的影響,總結出我國政府應對的策略,并就此問題提出看法。
關鍵詞:匯率;人民幣升值;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頂住壓力保持人民幣不貶值,被世界各國稱贊。2003年,我國面臨著同樣巨大甚至更難抵御的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這次不同的是,先是日本財務相在七國財長會議上提出類似于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場協議”那樣的文件,要求人民幣升值。隨后美國財政部長斯諾也表示人民幣應該升值。而由于美元走低,歐洲和東亞一些國家擔心我國出口商品的競爭沖擊,也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行列。國際上出現了一股強大的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勢力。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已不適應我國經濟與改革的發(fā)展要求。首先,固定的名義匯率已喪失其真正的經濟意義。實際上,結售匯和資本管理制度在壓抑外匯需求的同時創(chuàng)造了很大一部分外匯供給,而央行的持續(xù)干預以及事實上的最大市商的地位,抹平了一切真實的供求差異。央行確定的基準匯率并非市場真實供求均衡的結果。其次,固定盯住美元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存在根本沖突,削弱了貨幣政策效果。人民幣對美元無彈性的匯率將我國經濟與美國緊密聯系,這使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次,名義匯率固定激勵著資本投機,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在一個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框架下,市場的動態(tài)均衡是由國際套利資金自發(fā)維持的。而在政府維持的固定匯率制度下,盡管匯率能在長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但其潛在的炒作空間卻在不斷擴大。一旦因客觀情況的改變使這一制度難以維持,大量國際市場上投機性基金等游資的攻擊,將以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方式釋放這一獲利空間,從而給一國貨幣制度帶來災難性后果。
正因為我國已有的匯率制度存在著致命的缺陷以及來自國際上方方面面的壓力,因此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和重新選擇已是勢在必行!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公告,宣布從即日起,“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一項新的舉措的好與壞往往眾說不一,人民幣升值序幕的開啟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匯改實施兩年多以來,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國際投資、國際產業(yè)分工以及國內產業(yè)結構調整、貨幣政策及其調控機制,甚至居民消費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有利影響
(一)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從宏觀國民經濟結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從長期來看將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yōu)化。我國進出口產品結構嚴重不匹配,出口產品居于前列的紡織品、農產品和機電產品附加值較低,人民幣升值會降低這些行業(yè)的價格競爭優(yōu)勢。短期來看紡織品、農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的行業(yè)有利于我國發(fā)揮勞動力成本低的優(yōu)勢,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但從長遠來看這些行業(yè)的畸形發(fā)展并不利于我國提高綜合國力,也不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
人民幣升值在客觀上可以長期促進我國通過大力發(fā)展高附加值產業(yè)優(yōu)化我國經濟結構。當貨幣升值后,資本就會尋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yè)進行投資,使這些產業(yè)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改革,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優(yōu)化出口貿易結構、擴大內需,有助于我國形成穩(wěn)定的經濟增長趨勢
在世界市場上,我國產品價廉物美。一旦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對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將激勵出口企業(yè)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附加價值,一些只靠低成本競爭,技術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yè)會被擠出市場,從而改善我國出口結構,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從貿易結構上來說,我國本應該是一個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大國,外需比重不宜過大,調整粗放式外貿發(fā)展戰(zhàn)略、促進外貿出口由規(guī)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轉變已是勢在必行。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提升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同時加快啟動國內需求,增加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購買力,形成內外貿結合的發(fā)展態(tài)勢。
(三)促使企業(yè)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我國企業(yè)長期以低價格占領國際市場的做法,實際是自相殺價競爭的結果。人民幣升值后,企業(yè)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降低采購生產資料的價格或提高管理方式來壓縮生產成本。而壓縮生產成本的空間并不大,因此,企業(yè)必須從自身管理經營入手,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提高質量,以增強競爭能力。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體制的改革要求出口企業(yè)不斷地開發(fā)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也包括進行外匯遠期買賣,在國內融資時借貸美元等運用金融手段的風險規(guī)避。這有助于企業(yè)養(yǎng)成隨時關注國際動態(tài),及時防范匯率所帶來的風險,從而為企業(yè)進一步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奠定良好基礎。
(四)平衡、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為以后進行深層次的貿易往來打下堅實而良好的基礎
隨著此次對人民幣匯率體制的改革調整,我國的出口產品在生產成本和國際價格上必然被迫提升,人民幣升值雖然不能解決中美貿易巨大的差額問題,但也會間接起到緩解與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國在低價反傾銷上的貿易摩擦的作用。
(五)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使我國貨幣當局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增強宏觀經濟調控的能力
面對經濟“過熱”的局勢,我國政府實行了“穩(wěn)健的”(實際上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面對外匯源源不斷的流入,央行又不得不被動地發(fā)行大量的基礎貨幣,而基礎貨幣的過度發(fā)行必然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人民幣的升值使得我國這種被動性的貨幣發(fā)行數量減少,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六)本幣升值將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能力,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1、我國外債壓力的減輕。改革開放以來,為加速經濟發(fā)展,我國借了大量的外債。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底,我國外債余額達到2286億美元,增長18%,其中短期外債增長更快,數額已占到總額的45.6%,超出了國際公認的40%警戒線。人民幣升值后,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會相應減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償還外債的壓力。
2、增加我國個人的財富效應。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國外度假、旅游或接受教育。人民幣升值后;出國留學或旅游,將會花比以前更少的錢;或者說,花同樣的錢,將能夠辦比以前更多的事。20世紀80年代的阿根廷人,就是在比索升值后游遍了世界各地,因為他們變成了“南方國家中的富人”。
3、有利于加大我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我國企業(yè)到海外投資的成本下降,這使得他們能以較低的成本“走出去”,根據投資地的區(qū)位優(yōu)勢充分利用全球資源,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實現規(guī)模經濟,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營銷網絡。這些都有利于造就出我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4、人民幣的堅挺和穩(wěn)步上升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產生重要影響。在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外匯儲備規(guī)模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將得到逐步提升。
三、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
(一)不利于出口和引進外資
原來10億美元能從我國買到的商品,人民幣升值后,買相同質量和數量的商品,外國進口商就要多付出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才買得到了。外商在投資前肯定需要權衡得失。
(二)可能加劇我國的資本外流
人民幣升值,會使原來需10億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資,升值后會少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會加速資本外流。
(三)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
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fā)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即面臨縮水的可能。
四、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
(一)匯率調整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循序漸進的原則
經濟基本面的調整往往是緩慢漸進的過程,與此相對應,匯率的調整也應當采取緩慢漸進的形式。漸進式調整風險小,也最有效率。應該遵循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紤]外界的態(tài)度,但不屈從外部的壓力。首先要堅持原則,明確我國的主體和主導地位;其次要善于溝通和斗爭,有理有利有節(jié);另外須堅持小幅、穩(wěn)步地推進,把幅度控制在多數國內企業(yè)短期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二)以應對升值壓力為契機,調整我們的出口結構和產業(yè)結構
那些低附加值的特別是以嚴重消耗資源和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的出口商品,我們可以逐步放棄;并以此為契機,加快調整出口結構,進而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增強生產企業(yè)和外貿企業(yè)的競爭力。
(三)在實現內外均衡目標時,應堅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在國際收支持續(xù)順差、外匯儲備增加、貨幣供給擴張、通脹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要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搭配,既控制貨幣供給,抑制通脹,又保持對內需和外需的適當刺激,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在遇到來自國外巨大的升值壓力和國內房市、股市偏熱時,更需要向外界傳遞堅決維護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明確信號,絕不能使貨幣政策附屬于匯率政策。
(四)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內需,防止泡沫經濟
在調整匯率同時放松外匯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本幣升值壓力。另外,必須有效擴大內需,正確引導投資流向,防止本幣升值后的盲目投資和產業(yè)空洞化現象,尤其要防止泡沫資產和泡沫經濟。匯率政策只有與其他擴張需求的政策合理搭配,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
(五)健全和完善外匯市場
首先,增加市場交易主體,推廣大額代理交易。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yè)直接參與外匯的買賣,并逐步推廣銀行代理企業(yè)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外匯的大額代理交易。這樣有助于避免大機構集中性的交易對市場價格水平的操縱,防止匯率的大起大落;同時也有利于有效降低大企業(yè)的交易成本,便于監(jiān)管機構對交易的監(jiān)控。
其次,增加外匯市場交易品種。外匯市場上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的狀況對外匯交易量有重要的影響??煽紤]增加外幣與外幣之間的交易即主要西方國家貨幣之間的交易,以滿足外匯指定銀行以及客戶的不同需要;加快推行遠期外匯交易,這是一種較為合適的規(guī)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且開展遠期外匯交易對于增強外匯市場供求的靈活性、改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都有重要的意義。
另外逐步放寬外匯管制,在外貿企業(yè)中適時推行意愿結匯制。既可解決外匯占款導致基礎貨幣投放增長過快問題,也有利于滿足企業(yè)外匯用款需要,提高企業(yè)自主經營能力。
五、結論
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加快了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進程,它有利有弊,但是利多于弊。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進出口、對外引資、外債償還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研究這一點既能為相關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使人們對可能發(fā)生的不利影響及時做好應對準備,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同時也能豐富后來的學者進行這方面研究的參考資料。
面對人民幣的升值,相信我國政府能夠制訂出合理的實施方案和應對措施,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并引導企業(yè)加強結構調整,平穩(wěn)度過改革調整期。企業(yè)也能積極推進結構調整步伐,轉換經營機制,提高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堅信我國的匯率制度改革將使我們更加適應日益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使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俞永定.消除人民幣升值恐懼,實現向經濟平衡發(fā)展的過渡[J].國際經濟評論,2006(8).
2、王元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3).
3、吳念魯.金融熱點探析:形勢、匯率、調控、股改及其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4、劉陽.均衡匯率與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杜靜,山東省聊城市公路管理局,作者為經濟師;任澤旺,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yī)院,作者為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