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榮立集體一等功,太難了。聽說北京軍區(qū)某集團軍修理營獲此殊榮,我聞訊前去采訪,了解到了許多一等功背后的故事。
3年“飛”出16個研究生
幾年前,修理營還停留在車、鉗、鉚、煅、焊等傳統(tǒng)保障手段上。如今已是什么年頭了,如不樹立科學發(fā)展觀,戰(zhàn)爭一來,部隊不等著挨打才怪呢。部隊急需尋找解決難題的“金鑰匙”。
在新世紀新階段,各級直屬部(分)隊地位越來越重要,已成為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獨特力量。修理分隊作為裝備保障的骨干隊伍,也必須擺脫單打一、封閉式的建設模式,樹立人才為本,科技主導、綜合集成、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念。都知道軍隊是所大學校,年輕人不在軍營里干出個樣來,還算什么男子漢!在陽剛之氣的官兵中,修理營3年飛出2個博士和14個碩士生。人才有了,科技含量當然就上去了。這16個“秀才”,一舉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若干項。同時,營里的數(shù)字通、網(wǎng)絡通、這個能手、那個能手,呼拉拉一下子涌現(xiàn)出來。功勞里浸滿汗水,辛勞里藏著驕傲,苦勞中裹著微關。不說你也知道,多少次烈日烤著“許三多”們攻難題,多少次男兒們“亮劍”熬通宵??蒲胁荒敲慈菀?,走進修理營圖書館,看看那翻爛了的2萬冊工具書你就知道了。
修理營是一個融坦克,裝甲、火炮、車輛、輕武器等數(shù)十個工種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保障分隊。微電子、計算機、新材料、光電技術在武器裝備上的廣泛運用,在這個有“裝備保姆”之稱的修理營,都有著具體的體現(xiàn)。技術首先就反映在人才上,該營干部本科以上學歷達到了90%,士官大專以上學歷達到了60%。官兵在各類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140多篇,11個科技革新項目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獎,3人獲得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獎。
上下齊心筑“鳳巢”
既然“鳳凰”下出“金蛋”,要想多出“鳳凰”,多產(chǎn)“金蛋”,就要筑好“鳳巢”。在資金上,修理營的上級主管部門——集團軍裝備部全力支持,只要是能有效提高保障能力的設備上馬,毫不猶豫。你想看看現(xiàn)代化的野戰(zhàn)車間嗎?我領你去,肯定讓你驚喜不已。漂亮的訓練中心建起來了,訓練場、多功能廳、俱樂部、圖書室,網(wǎng)絡教室等等全部鳥槍換炮。局域網(wǎng)里的政工網(wǎng)絡延伸到了班排,開辟了網(wǎng)上的新聞中心、圖書室、影視廳,博客站,實現(xiàn)了教員聯(lián)講、課堂聯(lián)網(wǎng),開展了鍵對鍵、線連線,心貼心式的網(wǎng)絡教育模式。為每個連隊配發(fā)了筆記本電腦和多媒體投影儀,全面實行多媒體教學。自動檢測,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手段已經(jīng)達到非常先進的水平。
你想去看看他們的多功能訓練場嗎?見到場上那一大片可愛的雕塑和所有的訓練器材,你絕不會想到,這些作品全部出自該營戰(zhàn)士之手。鴛鴦樓、曬衣房,音樂餐廳,太陽能浴室,全部由戰(zhàn)士們的雙手托起。營區(qū)是“房在樹中,樹在園中,園在林中,林在綠中”。滿園藏春色,能不讓人醉?
我的心里只有你
修理營顏營長的妻子原來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月薪是丈夫的5倍。可長達8年的“牛郎織女”生活讓她很苦惱。顏營長在北京,妻子在上海,父母在湖南,小孩跟著姥姥在河北,一家人“四地分居”。那個酸楚勁兒,有家的人都明白。2005年,妻子為支持丈夫工作,毅然辭職來到北京。還沒親熱幾天,顏營長就被調(diào)到保定任職,把娘兒倆甩在了京郊南口。娘兒倆住的那間40平方米的小平房,四處漏雨,陰冷潮濕??勺鳛槠拮?,一想到與丈夫的距離由1000多公里縮短到100多公里,心里還是挺暖和的。
一天,北京下大雨,顏營長的家漏得很兇。聞訊后他請假回家“搶險”。乘火車、倒汽車,再打的,輾轉(zhuǎn)4個多小時,火急火燎,到家一看,老婆在房頂上冒雨補瓦、堵縫、鋪塑料。這時,手機突然響了,部隊有緊急任務,讓他立即返回。顏營長推門把家掃了一眼,猛一回頭,妻子已經(jīng)從房上下來,站在了他面前。折騰半天回家,什么忙也沒幫上,老婆怎么會沒有怨言?顏營長鼻子一酸,走了。妻子佇立在雨中,淚水夾著雨水,目送著丈夫遠去的身影。
在修理營,像顏營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近年來,營里先后有14人榮立二等功,4名士官獲得軍區(qū)士官優(yōu)秀人才獎,23人被集團軍評為優(yōu)秀黨員。營隊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17個班排榮立集體三等功,兩個連隊均被集團軍樹為“基層建設標桿單位”和“先進達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