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金鎖記》 色彩 絢麗 意象 蒼涼
摘要:張愛玲的代表作《金鎖記》運用絢麗繽紛的色彩描寫,精心刻畫蒼涼悲凄的意象,在色彩和意象的對比統(tǒng)一中渲染凄涼悲傷的情緒,構(gòu)筑獨特的審美世界,表現(xiàn)強烈的悲憫情懷,形成作品獨特的魅力。
張愛玲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天才作家,她以女性的敏感、獨特的體驗和藝術(shù)修養(yǎng),為我們講述了世俗生活中男男女女的人生故事,表現(xiàn)出強烈的悲憫情懷。她喜歡用絢麗的色彩描寫和蒼涼的意象刻畫,構(gòu)筑獨特的審美世界,渲染凄涼悲傷的情緒,加強作品的感染力。張愛玲筆下的色彩和意象描寫,于豐富多彩、華麗絢爛中蘊含樸素深沉、荒涼悲哀,“以金碧輝煌來敘說一個衰敗的世界”①,形成作品獨特的魅力。
《金鎖記》是張愛玲最好的作品,它講述衰敗的封建大家庭姜公館里的“傳奇”故事,展示了曹七巧的悲劇人生。曹七巧本是麻油店人家的女子,單純健康,被攀附權(quán)貴的哥哥嫁給了姜家患骨癆病的二少爺。在那個死氣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里,她的出身使她處處受排斥、遭冷眼,她又因不斷反抗,處處不得人心。她守著臥床不起的丈夫,壓抑著自己的情欲,卻不由自主地愛上了三少爺姜季澤。十年的時間,她熬走了丈夫和婆婆,分得一份財產(chǎn),但她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單純健康,有著正常人性需求的曹七巧了。她趕走了因覬覦她的財產(chǎn)而對她表示溫情的姜季澤,千方百計破壞兒子和媳婦的感情,想方設(shè)法打碎女兒的婚姻夢想,完全成了一個心理變態(tài)的瘋子和魔鬼。在這個蒼涼的人生故事中,作者從真實的封建家庭、婚姻關(guān)系中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復(fù)雜,消解母性的神圣,凸現(xiàn)舊時代女性的悲劇,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本文對《金鎖記》中的色彩和意象描寫作具體的解析,以期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成就。
一
張愛玲自幼對色彩特別敏感,她不是畫家, 卻“儼然以畫家的眼光去感知生活, 自覺地有意識地把色彩‘潑灑’到小說創(chuàng)作中, 使色彩成為有生命的、多義的、具有隱喻性、象征性的審美符號”②。她善于運用繁復(fù)的語言描寫難以把握的色彩,在日常色彩的搭配中寫出獨特的感受,給人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小說《金鎖記》中的色彩,或描寫人物的衣著,或描寫人物的外貌,或描寫器物、景物、環(huán)境氣氛,無論描寫人物還是環(huán)境,作者都用豐富的色彩語言,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烘托作品的氣氛,造成一種色彩繽紛的視覺效果,突出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和心理情緒,具有無窮的意味。
首先,作者善于用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使色彩描寫具有強烈深刻的生命體驗和感受。先來看對主人公曹七巧的描寫所用的色彩。在麻油鋪做姑娘時,“藍夏布衫褲,鏡面烏綾鑲滾”、“一雙雪白的手腕”,純潔、健康、美麗,還有美好的追求和希望。剛嫁到姜家,她依然“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 身上穿著銀紅衫子, 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瘦骨臉孔,朱口細牙”,“只看見發(fā)髻上插的風(fēng)涼針,針頭上的一粒鉆石的光,閃閃掣動著。發(fā)髻的心子里扎著一小截粉紅絲線,反映在金剛鉆微紅的光焰里”。色彩斑斕的穿著打扮,使人感到柔和明亮,讓人感到她雖然遭到壓抑但仍充滿勃勃生機,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并未泯滅她旺盛的生命,內(nèi)心深處還有對未來的隱隱期待。但當(dāng)她徹底泯滅人性后,她常穿的是“佛青實地紗襖子”,色彩顯得素淡,清冷,沒有色彩,也沒有熱情,與她的年齡和身份都顯得不太相稱,仿佛蓬勃的生命已經(jīng)干枯。當(dāng)她用“瘋子的審慎與機智”破壞女兒的婚姻時,她把童世舫請到家里吃便飯, 并不顧長安戒煙的事實,看似漫不經(jīng)心地告發(fā)長安抽鴉片,“冷盤撤了下去,長白突然手按著桌子站了起來。世舫回過頭去,只見門口背著光立著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臉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團龍官織緞袍,雙手捧著個大紅熱水袋,身邊夾峙著兩個高大的女仆。門外日色昏黃的樓梯上鋪著湖綠花格小漆布地衣, 一級一級走上去, 通入沒有光的所在”。青灰團龍緞袍,昏黃的日色,湖綠小漆布地衣,都給人陰冷的感覺,在暗淡的冷色調(diào)的背景中,突出令人炫目的大紅色,以此暗示她的憤怒仇恨乃至瘋狂變態(tài)。
在長安和童世舫的感情描寫中,對長安的肖像、感覺描寫也是色彩各異的。去相親赴宴時長安“耳朵上戴了二寸長的玻璃翠寶塔墜子,又換上了蘋果綠喬其紗旗袍,高領(lǐng)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玻璃翠、荷葉的顏色、蘋果綠,都給人以生機和希望,使人感覺她的生命也要出現(xiàn)一線希望。中間寫他們在公園遇了雨,長安撐起了傘,世舫為她擎著,“隔著半透明的藍綢傘,千萬粒雨珠閃著光,像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處跟著他們,在水珠銀爛的車窗上,汽車駛過了紅燈,綠燈,窗子外營營飛著一窠紅的星,又是一窠綠的星?!奔t綠的燈光、星光,藍色的傘,閃亮的雨珠,溫馨的畫面,明亮的色彩,透出人物內(nèi)心的高興與幸福,這是多么令人同情的溫情的一瞬?。∪欢?,結(jié)局卻是由不得他們做主的分手。長安的“玄色花繡鞋與白絲襪停留在日色昏黃的樓梯上”,又“走進沒有光的所在”,“長安靜靜地跟在他后面送了出來。她的藏青長袖旗袍上有著淺黃的雛菊”,白色與玄色、淺黃與藏青的鮮明對照,是那樣一種蒼涼無奈的美麗,或許還有一種絕望中的渺茫希望。這些描寫強化了每一個讀者的具體感受,強化了作者的悲憫情懷和悲劇的深刻性。
其次,繽紛的色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暗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如“紫榆百齡小圓桌上鋪著紅氈條”、“堆花紅磚大柱支著巍峨的拱門”、“金漆箱籠”等家中器物的描寫,作者用紅、紫、金、銀等色的重復(fù)、夸張,把姜家表面的繁華熱鬧和氣派,與其實質(zhì)的冷寂衰敗沒落形成對比,更具有一種觸目驚心的滄桑感?!昂G花格子漆布地衣”、“墨綠洋式窗簾”、“陰暗的綠粉墻”,則是用綠色直接描寫陰暗怪異的氣氛,又與主人公暗淡、蒼涼的人生相一致。作者筆下的景物描寫也大多以黑、青、藍為主,反復(fù)寫天空的蟹青色、深青色,黑魆魆的、黑云、墨灰的天、漆黑的天,突出一種寒冷、陰森、凄涼的感覺,使作品籠罩在一種冷寂和荒涼的基調(diào)之中。對長白媳婦芝壽所用的色彩描寫,無不在華麗之下透出蒼涼和悲傷,她的腳在月光的照耀下是“青,綠,紫,冷去的尸身的顏色”,暗示出人物雖生如死的處境和生不如死的心情,暗示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方向——芝壽最終被折磨而死,尤其顯得觸目驚心。
最后,作者還善于把色彩描寫和意象刻畫結(jié)合起來,用濃墨重彩的色彩描寫突出意象,傳達特殊豐富的體驗,構(gòu)成小說的基調(diào)和底蘊。
二
意象,指融合了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中國古典詩詞特別注重刻畫意象營造意境,通過意象意境傳達豐富的思想感情?!督疰i記》這部小說,也是一個刻畫意象意境的典范。其中描寫最成功最出色的是月亮意象。全篇九處寫到月亮,有的只是簡單地一筆帶過,更多的則是濃墨重彩,精雕細琢,渲染蒼涼悲傷的情緒,強化故事的悲劇性。“月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傳統(tǒng)意象,但張愛玲并“不是憑借傳統(tǒng)文化觀念或約定俗成的習(xí)慣作中介將特定的意象同特定的哲理或情緒聯(lián)系起來,而是憑借個人獨特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③來創(chuàng)造意象,她的中西文化結(jié)合的背景和被父親毒打之后關(guān)于月亮的強烈記憶,使她筆下的月亮成為嶄新獨特的意象典型。
小說開頭就以月亮意象起興,“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模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著凄涼?!庇谩凹t黃的濕暈”、“淚珠”等色彩刻畫月亮,給故事籠罩了一種傷感和凄涼的氛圍;和老年人回憶中的“大、白、圓”及“歡愉”的對比,又寫出了他們對悲劇故事的不自覺,更顯示了悲劇的深刻。結(jié)尾寫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笔孜舱諔?yīng)的意象描寫,暗示出七巧的人生悲劇雖然結(jié)束了,但像她一樣的悲劇還在生活中延續(xù)、上演,蘊含著作者對現(xiàn)實人生的強烈悲憫。
月亮的形象和色彩無論怎樣千變?nèi)f化,總是和作者的感情、人物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具有豐富的象征意蘊。那“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的扁扁的下弦月,正是那個外表金碧輝煌而實質(zhì)上正在衰落的封建家族的象征,而“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圖畫”,又自然地使人想到長白渺茫模糊的希望和殘缺絕望的人生。當(dāng)七巧和兒子長白在夜晚相對著抽煙,逼問兒子和兒媳的私生活時,是這樣的月亮:“影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一點一點,月亮緩緩地從云里出來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線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焙诎追置鞯莫b獰臉譜,正是七巧內(nèi)心的猙獰和瘋狂;透出“炯炯的光”仿佛“眼睛”的月亮,則是七巧以自己的權(quán)威逼視刺探長白隱私的眼睛。被折磨得即將死去的兒媳芝壽眼里的月亮更是特別:“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遍地的藍影子,帳頂上也是藍影子,她的雙腳也在那死寂的藍影子里”,“窗外還是那使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碑惓C髁恋脑铝?,使人覺得恐怖、陰森,籠罩著死寂的藍影子,傳神地寫出了兒媳內(nèi)心對七巧的恐懼。月亮又像太陽,具有了強烈的輻射力,使人感覺“灼灼”的刺痛,這正是兒媳受到的虐待的內(nèi)心感受的外化。在小說里,月亮退去了普通意義上給人撫慰的情感蘊含,給人以恐怖、陰森、冷寂、殘缺的感覺,融合了人物的性格、命運特征,突出了作品的悲劇蘊含。
鏡子意象也在小說中出現(xiàn)多次,鏡子的脆弱易碎、虛幻迷蒙,令人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覺。有一段寫得非常精彩的:“風(fēng)從窗子里進來,對面掛著的回文雕漆長鏡被吹得搖搖晃晃,磕托磕托敲著墻。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里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幅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fēng)中來回蕩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簾子已經(jīng)褪了色,金綠山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夢幻般的感覺,概括了七巧十年青春的流逝,褪色的竹簾、丈夫的遺像,則暗示了七巧人性的迷失,這一切,都被作者巧妙地通過鏡子中的幻象疊加在一起,真有詩歌含蓄不盡的感覺。還有一次寫與鏡子相近的玻璃窗上的影子?!安AТ吧系慕请[隱約約反映出弄堂里一個巡警的縮小的影子,晃著膀踱過去。一輛黃包車靜靜在巡捕身上碾過?!G色的郵差騎著自行車,復(fù)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煙掠過。”這是完全拋棄了自己的情欲追求、帶著黃金枷鎖的七巧看到的,傳達的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感受——生活的真假難辨和絕望迷惘,而同時也蘊含作者的一種人生感受——人生如幻影一般,可以被人任意踐踏,誰又能夠把握得了呢?
小說中還有兩個意象特別引人注目。一處是七巧在追求姜季澤的情感而不得時:“她睜著眼直勾勾朝前望著,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像兩只銅釘把她釘在門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標本,鮮艷而凄愴?!币粋€活生生的鮮艷嬌美的生命被窒息壓抑而死,成為一個沒有生命的觀賞物,七巧內(nèi)心的恐懼被表現(xiàn)得如此形象,令人顫栗。一處是七巧趕走姜季澤以后,又迫不及待地上樓目送他走遠,看到這樣的景象:“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風(fēng)像一群群白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褲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飄飄而去的“白鴿子”,是那樣的純美而凄愴,仿佛她的愛情的永遠飄逝,這是金錢欲的最終勝利,又是她心底痛苦的掙扎?!斑@是剛剛拒絕了情愛的七巧的絕望目光,拍著翅子的白鴿子就像七巧心窩里的亂亂撲騰的心,殘余的愛正在那秘不可宣的心里作最后一次勉力掙扎”④,而“晴天的風(fēng)”毫不留情地帶走了她的愛情,晴天的明媚襯托著七巧一顆黯然凄涼的心。在此,張愛玲以獨特的女性視線,以七巧眼中“飄飄拍著翅子”的“白鴿子”描繪出七巧凡俗而真切的心理世界,也預(yù)示了七巧人性的完全湮滅。
張愛玲的《金鎖記》被認為是四十年代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這不僅因為小說傳達的種種復(fù)雜的人生體驗和認識,還在于她用生花妙筆描寫了豐富的色彩和意象,創(chuàng)造出繽紛的蒼涼世界,表現(xiàn)強烈的悲憫情懷,給人留下永遠悠長的回味。這一特色,其實正是張愛玲所有作品的藝術(shù)追求。而這一文本細讀,應(yīng)該能夠提供閱讀其作品的一種思路和方法。
(責(zé)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伍艷妮(1971—),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講師,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女性文學(xué)。
① 吳福輝.新市民傳奇:海派小說文體與大眾文化姿態(tài)[J]. 東方論壇,1994,(4).
② 梅雪瑞,朱明.淺析張愛玲獨特的色彩意識[J].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xué)報,2006,(4).
③ 劉思謙.娜拉言說——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心路紀程[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
④ 丁俊玲.哀矜而勿喜——論張愛玲作品中的“鳥”[J].鄭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