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走進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世界,你一定會為他璨若星斗的文字所折服,你一定會被他的赤子情懷所感動。沈從文先生的筆下展示出了大自然雄偉美麗的風景和原始民族自由放縱的生活,帶著神秘的美和抒情詩的風味,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沈從文先生可以稱得上是璀璨的巨星。他于坎坷的人生中經歷了好多看不見的硝煙,有遺憾,也有欣慰;有眼淚,也有微笑;有厚厚的文字,也有柔軟的心靈。他用自己的赤誠之心追求著人生的真、善、美?!罢瘴宜妓髂芾斫狻摇?,照我思索可認識‘人’。”(沈從文)當你細細品讀他作品中的風俗美、人情美時,你便會有一種莫大的歡喜,仿佛吹著一支牧歌,在桃花源里詩意地棲居。與大師同行是一種幸運,讀大師的美文是一種幸福,你會由衷地感慨,不在乎一生動過多少文房四寶,只要這紅塵里有他的文字飄香就行。
選文1
鴨窠圍的夜
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點了小小的油燈,拉了篷。各個船上皆在后艙燒了火,用鐵鼎罐煮紅米飯。飯燜熟后,又換鍋子熬油,嘩的把菜蔬倒進熱鍋里去。一切齊全了,各人蹲在艙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滿后,天已夜了。水手們怕冷怕凍的,收拾碗盞后,就莫不在艙板上攤開了被蓋,把身體鉆進那個預先卷成一筒又冷又濕的硬棉被里去休息。至于那些想喝一杯的,發(fā)了煙癮得靠靠燈,船上煙灰又翻盡了的,或一無所為,只是不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談談天的,便莫不提了桅燈,或燃一段廢纜子,搖晃著從船頭跳上了岸,從一堆石頭間的小路徑,爬到半山上吊腳樓房子那邊去,找尋自己的熟人,找尋自己的熟地。陌生人自然也有來到這條河中來到這種吊腳樓房子里的時節(jié),但一到地,在火堆旁小板凳上一坐,便是陌生人,即刻也就可以稱為熟人鄉(xiāng)親了。
這河邊兩岸除了停泊有上下行的大小船只三十左右以外,還有無數(shù)在日前趁融雪漲水放下形體大小不一的木筏。較小的木筏,上面供給人住宿過夜的棚子也不見,一到了碼頭,便各自上岸找住處去了。大一些的木筏呢,則有房屋,有船只,有小小菜園與養(yǎng)豬養(yǎng)雞柵欄,還有女眷和小孩子。
黑夜占領了整個河面時,還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腳樓窗口的燈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間飄忽動人的火炬紅光。這時節(jié)岸上船上都有人說話,吊腳樓上且有婦人在黯淡燈光下唱小曲的聲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時,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腳樓下有匹小羊叫,固執(zhí)而且柔和的聲音,使人聽來覺得憂郁。我心中想著,“這一定是從別一處牽來的,另外一個地方,那小畜生的母親,一定也那么固執(zhí)的鳴著吧。”算算日子,再過十一天便過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這個世界上活過十天八天?”明白也罷,不明白也罷,這小畜生是為了過年而趕來,應在這個地方死去的。此后固執(zhí)而又柔和的聲音,將在我耳邊永遠不會消失。我覺得憂郁起來了。我仿佛觸著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看明白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心里軟和得很。
但我不能這樣子打發(fā)這個長夜。我把我的想象,追隨了一個唱曲時清中夾沙的婦女聲音,到她的身邊去了。于是仿佛看到了一個床鋪,下面是草薦,上面攤了一床用舊帆布或別的舊貨做成臟而硬的棉被,擱在床正中被單上面的是一個長方木托盤,盤中有一把小茶盞,一個小煙盒,一支煙槍,一塊小石頭,一盞燈。旁邊躺著一個人在燒煙。唱曲子的婦人,或是袖了手捏著自己的膀子站在吃煙者的面前,或是靠在男子對面的床頭,為客人燒煙。房子分兩進,前面臨街,地是土地,后面臨河,便是所謂吊腳樓了。這些人房子窗口既一面臨河,可以憑了窗口呼喊河下船中人,當船上人過了癮,胡鬧已夠,下船時,或者尚有些事情囑托,或有其他原因,一個晃著火炬停頓在大石間,一個便憑立在窗口,“大老你記著,船下行時又來。”“好,我來的,我記著的。”“你見了順順就說。會呢,完了;孩子大牛呢,腳膝骨好了。細粉帶三斤,冰糖或片糖帶三斤?!薄坝浀玫?,記得到,大娘你放心,我見了順順大爺就說:會呢,完了。大牛呢,好了。細粉來三斤,冰糖來三斤?!薄皸钍?,楊氏,一共四吊七,莫錯賬!”“是的,放心呵,你說四吊七就四吊七,年三十夜莫會要你多的!你自己記著就是了!”這樣那樣的說著,我一一都可聽到,而且一面還可以聽著在黑暗中某一處咩咩的羊鳴。
……一切光,一切聲音,到這時節(jié)已為黑夜所撫慰而安靜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紅光與那一派聲音。那種聲音與光明,正為著水中的魚和水面的漁人生存的搏戰(zhàn),已在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將在接連而來的每個夜晚依然繼續(xù)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艙中以后,依然默聽著那個單調的聲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種原始人與自然戰(zhàn)爭的情景。那聲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類的戰(zhàn)爭,把我?guī)Щ氐剿奈迩昴莻€“過去”時間里去。
不知在什么時候開始落了很大的雪,聽船上人細語著,我心想,第二天我一定可以看到鄰船上那個人上船時節(jié),在岸邊雪地上留下那一行足跡。那寂寞的足跡,事實上我卻不曾見到,因為第二天到我醒來時,小船已離開那個泊船處很遠了。
(有刪節(jié))
美文點讀:
沈從文被譽為“邊地湘西的敘述者、歌者”,他用文學建造起了奇異的“湘西世界”。《鴨窠圍的夜》很典型地體現(xiàn)了沈先生散文的風格特點,作者將湘西人的生活方式通過景物印象與人事哀樂一一傳訴,寫常德的船,寫湘西的人情、物產、風習,寫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便是曾經當過土匪的,也是那樣憨厚。寫獨守吊腳樓的婦人,寫她艱辛的生活和對親人的盼望,表現(xiàn)了湘西人生活的嚴酷及對待如此嚴酷生活的自在態(tài)度。在文中時間仿佛凝滯了,結尾作者感嘆“那聲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類的戰(zhàn)爭,把我?guī)Щ氐剿奈迩昴莻€‘過去’時間里去”讓讀者體會到了那種原始而神秘的美,是誰使得他們長久地保持如此美的生命形式呢?讀罷全文,在悠長的思緒中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油然而生。
閱讀思考:
1.“我仿佛觸著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看明白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心里軟和得很。”作者為什么覺得心里軟和得很呢?
2.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風俗畫?為什么作者說“我弄明白了,回到艙中以后,依然默聽著那個單調的聲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種原始人與自然戰(zhàn)爭的情景。那聲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類的戰(zhàn)爭,把我?guī)Щ氐剿奈迩昴莻€過去‘時間’里去”?說說你對這段話的含義的理解。
選文2
市集
廉纖的毛毛細雨,在天氣還沒有大變以前欲雪未能的時節(jié),還是霏霏微微落將下來。一個小小鄉(xiāng)場,位置在又高又大陡斜的山腳下,前面瀕著躼躼兒的河,被如煙如霧雨絲織成的簾幕,一起把它蒙罩著了。
照例的三八市集,還是照例的有好多好多鄉(xiāng)下人,小田主,買雞到城里去賣的小販子,花幞頭大耳環(huán)豐姿雋逸的苗姑娘,以及一些穿灰色號褂子口上說是來察場討人煩膩的副爺們,與穿高筒子老牛皮靴的團總,各從附近的鄉(xiāng)村來做買賣。他們的草鞋底半路上帶了無數(shù)黃泥漿到集上來,又從場上大坪壩內帶了不少的灰色濁泥歸去。去去來來,人也數(shù)不清多少。
集上的騷動,吵吵鬧鬧,凡是到過南方(湖湘以西)鄉(xiāng)下的人,是都會知道的。
倘若你是由遠遠的另一處地方聽著,那種喧囂的起伏,你會疑心到是灘水流動的聲音了!
這種宏壯的潮聲,還只是一般做生意人在討論價錢時很和平的每個論調而起。就中雖也有遇到賣牛的場上幾個人像唱戲黑花臉出臺時那么大喊大嚷找經紀人,也有因秤上不公允而起口角——你罵我一句娘,我又罵你一句娘,你又罵我一句娘……然而究竟還是因為人太多,一兩樁事,實在是萬萬不能做到的!
賣豬的場上,他們把小豬崽的耳朵提起來給買主看時,那種尖銳的嘶喊聲,使人聽來不愉快,至于牙齒根也發(fā)酸。
賣羊的場上,許多美麗馴服的小羊兒咩咩地喊著。一些不大守規(guī)矩的大羊,無聊似的,兩個把前蹄舉起來,作勢用前額相碰。大概相碰是可以驅逐無聊的,所以第一次訇的碰后,卻又作勢立起來為第二次預備。牛場卻單獨占據(jù)在場左邊一個大坪壩,因為牛的生意在這里占了全部交易四分之一以上。那里四面搭起無數(shù)小茅棚(棚內賣酒賣面),為一些成交后的田主們喝茶喝酒的地方。那里有大鍋大鍋煮得“稀糊之爛”的牛臟類下酒物,有大鍋大鍋香噴噴的肥狗肉,有從總兵營一帶擔來賣的高粱燒酒;也還有城里館子特意來賣面的。假若你是城里人來這里賣面,他們因為想吃香醬油的緣故,都會來你館子,那么,你生意便比其他鋪子要更熱鬧了。
到城里時,我們所見到的東西,不過小攤子上每樣有一點罷了!這里可就大不相同。單單是賣雞蛋的地方,一排一排地擺列著,滿籮滿筐的裝著,你數(shù)過去,總是幾十擔。辣子呢,都是一屋一屋擱著。此外干了的黃色草煙,用為染坊染布的五倍子和櫟木皮,還未榨出油來的桐茶子,米場白鎊白鎊了的米,屠桌上大只大只失了腦袋刮得凈白的肥豬,大腿大腿紅膩膩還在跳動的牛肉……都多得怕人。
不大寬的河下,滿泊著載人載物的灰色黃色小艇,一排排擠擠挨挨的相互靠著也難于數(shù)清。
集中是沒有什么系統(tǒng)制度。雖然在先前開場時,總也有幾個地方上的鄉(xiāng)約伯伯,團總,守汛的把總老爺,口頭立了一個規(guī)約,賣物的照著生意大小繳納千分之幾或至萬分之幾,但也有百分之幾的場捐,或經紀傭錢,棚捐,不過,假若你這生意并不大,又不需經紀人,則不須受場上的拘束,可以自由貿易了。
到這天,做經紀的真不容易!腳底下籠著他那雙厚底高筒的老牛皮靴子(米場的),為這個爬斗;為那個倒籮筐。(牛羊場的)一面為這個那個拉攏生意,身上讓賣主拉一把,又讓買主拉一把;一面又要顧全到別的地方因爭持時間鬧出岔子的調排,委實不是好玩的事??!大概他們聲音都略略嚷得有點嘶啞,雖然時時為別人扯到館子里去潤喉。不過,他今天的收入,也就很可以酬他的勞苦了。
……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日于窄而霉小齋作)
美文點讀:
“這是多美麗多生動的一幅鄉(xiāng)村畫。作者的筆真像是夢里的一只小艇,在波紋瘦鳒鳒的夢河里蕩著,處處有著落,卻又處處不留痕跡。這般作品不是寫成的,是‘想成’的。給這類的作者,批評是多余的,因為他自己的想象就是最不放松的不出聲的批評者。獎勵也是多余的,因為春草的發(fā)青,云雀的放歌,都是用不著人們的獎勵的?!边@是徐志摩先生對這篇散文的欣賞與評價。隨著物質文明的發(fā)達,作者筆下的市集在生活中越來越少見了,然而讀這樣的文章勾起了多少人對逝去的生活的回憶啊,那熙熙攘攘的市集,喧囂的叫賣聲,手里拿一根油條牽著媽媽的手趕集的小孩子……還有集市上彌散的各種各樣的氣味,用鼻子嗅嗅,那氣味多么熟悉、多么親切呀!
閱讀思考:
1.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作者筆下鄉(xiāng)村市集的特點。
2.文中選取了市集中的哪些人物來寫的?文章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