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量詞是人類語言符號體系中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既標示單位和量,也表示類型和性狀,在漢語中已立類。但在英語中仍然作為名詞的一種特殊類型對待。從形式、意義和功能角度對比分析,可以認識到漢英兩種語言中的表量詞既有在類別、功能、搭配等方面的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也存在諸如表量詞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可數(shù)個體名詞表量等差異。對于漢英兩種語言中不使用表量詞的情況,也可以從符號學的宏觀視角將其視為隱性量詞、零量詞或無標記。
[關(guān)鍵詞]表量詞;漢英對比;符號學
[中圖分類號]H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08)03-0102-05
一、引言
量詞是一種特殊的概念表達符號,它是人類文明進程中計數(shù)和計量活動到達一定程度的必然產(chǎn)物。因此,不管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否將其確立為獨立的詞類,它都應(yīng)當是存在的。在諸如漢語、日語等東方語言中,量詞顯得尤為突出,不但數(shù)量大,與其搭配的成分也比較復(fù)雜,因之成為語言研究的興趣話題之一,表現(xiàn)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活躍局面。但在漢英對比研究中,雖然有許多論文涉及這一話題,有些卻在概念上存在錯誤,稱“英漢量詞”云云。漢語中表量詞已被確立為一個詞類,但英語至今還沒有這樣做。因此,應(yīng)該首先澄清這個概念問題。
二、量詞的立類
漢語中自古就有量詞使用的文獻記載,且隨著漢語言的發(fā)展,它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達到目前近600個的規(guī)模,但作為一個詞類來區(qū)別對待卻是近代的事。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漢語語法著作《馬氏文通》沒有把它們當作單獨的一類詞對待,而稱其為靜詞的滋靜類之別稱;此后出現(xiàn)的語法將其分別歸屬于其他詞類,如陳承澤《國文法草創(chuàng)》(1922)將其列為名詞,劉復(fù)《中國文法通論》(1920)和金兆梓《國文法之研究》(1922)稱其為體詞,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1924)也將其列入名詞,稱為“量詞”,陸志韋《國語中單音詞詞匯》(1938)將其作為指代詞對待,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1942)稱其單位詞,后來在《語法修辭講話》(1952)中又稱為副名詞,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1945)中稱為單位名詞,高名凱《漢語語法論》(1946)稱為輔名詞,陸志偉《國語中單音詞詞匯》(1951)中稱為助名詞。作為詞類確立的是丁聲樹《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1961)。由此可見,量詞在漢語中得到越來越普遍的認可,被逐步確立為一種獨立的詞類。
相比之下,英語中的表量詞截至目前還沒有獲得獨立成類的地位,仍然作為名詞對待,充其量把它作為特殊的一類,并對其用法加以分析和描述。Jespersen早已經(jīng)注意到量詞(meashres),和黎錦熙一樣,他將量詞歸于名詞(substantives)的范疇之下。在探討名詞的數(shù)時,將a lump of sugar,a piece of wood,two clumsy articles of furniture和an insufferable piece of injustice,another piece of scandal,the mostinteresting bits of information,an extraordinary stroke of good luck等詞組視為物質(zhì)名詞和非物質(zhì)名詞的個體化表達(individualization)。其他傳統(tǒng)英語語法學家在探索名詞的數(shù)時,因為可數(shù)名詞通常都有綴加的曲折詞素為其特征,因此只有觸及不可數(shù)名詞的量時才注意到這個問題。到了Quirk等人,雖然仍將表量的詞視為名詞之一類,但已注意到這種部分與整體表量結(jié)構(gòu)(Partitive constructions)的特殊性,故將其進一步分為三類:表種類、表數(shù)量、表單位。Leech從語法、功能和意義的角度以及時間、頻率、數(shù)量等范圍出發(fā),討論表量詞的問題,比較集中的討論在第三部分的46-58各節(jié),可分為四類:集合(如an army of soldiers,a herd of cattle,a crewof sailors)、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如a slice of the cake,half of the cake中的slice和half)、不可數(shù)名詞的個體化(如strands of hair,a piece of furniture)以及表示度量、種類和單位等對于物的切分(稱為division,如a blade of grass,a bar of chocolate,a pound of butter,aquart of milk,a type of wood)。
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在確立詞類時大異其趣,在考慮詞的衍生和屈折變化、在句中的位置以及相關(guān)的語調(diào)模式的基礎(chǔ)上,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范式(Paradigm)問題。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關(guān)注語言的結(jié)構(gòu)及其切分,發(fā)展到轉(zhuǎn)換生成語法后,重心轉(zhuǎn)移到語言的結(jié)構(gòu)及其轉(zhuǎn)換和生成的規(guī)則上,詞類的劃分已不再是語法研究的焦點。
三、漢語量詞的性質(zhì)及類別
漢語確立量詞為獨立的詞類,但也因之產(chǎn)生了兩個極端的問題:一是過度注重表層結(jié)構(gòu)而將量詞的覆蓋面無限擴大,比如說把“一”后的詞都當成量詞,甚至連“十大人物”中的“大”因為在數(shù)詞之后,都被視為具有量詞特征;其二是走向?qū)α⒚?,對許多屬于量詞的情況(如“一肚子火”、“一腔熱血”、“一身的病”、“一頭的灰”、“一線希望”、“一絲倦容”、“一片汪洋大海”、“學一學”、“想一想”等)產(chǎn)生懷疑。由于范圍的擴大,有些量詞表現(xiàn)出表量之外的其他功能。那么怎樣的一個詞才是量詞呢?它的語法功能到底是什么呢?
現(xiàn)代漢語將表示或標示計數(shù)單位的詞確定為量詞。涉及計數(shù)單位的詞自然要包括表示人、事、物的名詞,表示動作或變化的動詞,以及表示性狀的形容詞。量詞是一種粘著成分,通常必須附著在數(shù)詞或指示代詞之后組成詞組,然后整體置于名詞之前、形容詞或動詞之后(如“一斤蘋果”、“兩串葡萄”、“他比她大三歲”、“我把那首詩朗讀了三遍”),當然也有其他分布位置(如“大炮一門,機槍五挺”、“五米長,四米寬”、“兩次打破世界紀錄”等)。確定一個詞是否量詞首先應(yīng)當看它有沒有充當計數(shù)單位的功能。“一年時間”中的“年”是度量時間的法定單位之一,因此它當然是量詞;“兩筐蘋果”中的“筐”不是法定的度量詞,但它可以用來度量或統(tǒng)計蘋果的量,因此它可以是量詞;“三堆垃圾”中的“堆”是垃圾堆放的一種常見樣態(tài),因此也可充當量詞的功能;“一貼膏藥”中的“貼”取自使用膏藥的動詞,一個單位的膏藥通常只貼一次,因此可以借用它表量。但是,“十大金曲”中的“大”絕不可能是量詞,因為首先它是形容詞,不是名詞,它也不可能用來度量歌曲之類,除了暗語或胡言亂語之外,通常人們不會說“唱了一大歌曲”。然而,“一腔熱血”、“一線希望”、“一片汪洋大?!钡裙潭ㄔ~組雖然不是用來計量,但是它們?nèi)匀挥斜砹康暮x,通過比喻和計量方式而形成,這是不言而喻的。
基于不同標準或從不同視角出發(fā),漢語量詞有各種不同的分類。通常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多分法。二分法包括:按照與量詞搭配的詞類或詞義將其分為名量詞(或物量詞)和動量詞;按其結(jié)構(gòu)分為單純量詞和復(fù)合量詞。綜合量詞也可與形容詞搭配的情況來看,還可分為描述人類及其生存的物質(zhì)和心理環(huán)境的靜態(tài)量詞(如“五位教授”、“兩間房屋”、“一種心態(tài)”)和描述人類行為和事物變化的動態(tài)量詞(如“去一趟商場”、“讀了三遍《紅樓夢》”、“打了一巴掌”、“看一眼新來的同學”、“推一把陷在泥里的車”)。
三分法包括:將量詞分為名量詞、動量詞和形量詞,或者分為名量詞、動量詞和復(fù)合量詞,還有動量詞、時量詞、物量詞(或名量詞)的三分法。陳光磊按照量詞形成的來源將其分為法定的量詞(“尺”、“元”、“公斤”等)、約定的量詞(“張”、“個”、“回”等)和隨擬的量詞(“盆”、“桶”、“手”等),并按量詞本身語義特點分為個體量詞、集體量詞和種類量詞;按照數(shù)量詞搭配的緊密程度分為組合式、粘和式(如“半截”、“半天”、“一些”、“一陣”等固定搭配)和融合式(僅有“倆”、“仨”)等。
二分法和三分法中還有進一步的分類,所涵蓋的小類與多分法中的各類基本相同。
多分法所依據(jù)的原則是從語義、功能等多角度進行直接分類,其中包含按照量的確定性程度、量所體現(xiàn)的部分與整體關(guān)系、度量工具、量詞本身語義特點、量詞使用的習慣程度或認可度、量詞的結(jié)構(gòu)以及與其他成分的搭配等視角或標準,如朱德熙《語法講義》中分為七類:個體量詞、集合量詞、度量詞、不定量詞、臨時量詞、準量詞、動量詞;呂叔湘分為九類:個體量詞、集合量詞、部分量詞、容器量詞、臨時量詞、度量量詞、自主量詞、動量詞、復(fù)合量詞;趙元任將量詞也分為九類,但局部稍有不同:個體量詞、V-O中間的類詞、集合量詞、部分量詞、容器量詞、臨時量詞、標準量詞、準量詞、動量詞。
英語表量詞雖未單獨立類,仍然置于名詞之下,但語法學家也對其進行了分類。Leech等人在討論名詞及其他不同概念范疇時,比較詳細地論述了名詞的表量作用,概括起來可分為集合名詞,其中包括臨時組合(如a group of stars等)和固定搭配(如a herd 0f cattle,a crew of sailors,a pack of cards等);個體名詞,包括表示部分與整體關(guān)系的名詞(如a slice of the cake,a quarter of the cake等)、單位詞(如a blade of grass,a pile of rubbish,a bar of chocolate,a load of hay)、度量詞(如a yard of cloth,a pound of butter,a quart of milk.a(chǎn)n acre of land)和表示種類的名詞(如a kind ofbread,a type of wood,a make ofcar)等等。Quirk等人注意到三種表量結(jié)構(gòu):種類(quality)、數(shù)量(quantity)和量詞(measure),其中數(shù)量部分指的是表示個體和集合概念以及部分與整體關(guān)系的結(jié)構(gòu)。
四、漢英表量詞的異同
從上述分析來看,雖然英語沒有將表量詞獨立出來,但其類別、形式、意義和功能與漢語量詞大同小異。
從分類討論的角度看,漢英兩種語言都有表量詞與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搭配,也就是說既有名(物)量,也有動量;都有表示個體和集合的表量詞;都涉及單位、度量和類別問題,而且都有固定搭配與臨時組合兩種情況。
漢英兩種語言在法定度量詞方面是相同或相通的,尤其是在當今的科學技術(shù)發(fā)達、通訊網(wǎng)絡(luò)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時代,既有各自的度量單位,也有共享的度量單位,如長度單位,漢語有“丈”、“尺”、“寸”等,英語有yard,foot,inch等,但兩種語言通常都共用“米”(meter)、“厘米”(centimeter)、“毫米”(millimeter)等;重量單位,漢語有“斤”、“兩”、“錢”等,英語有pound和ounce等,但兩者都共用“公斤”(kilogram)、“克”(gram)、“毫克”(milligram)等;英語有復(fù)合單位kilowatt-hour等,漢語也有復(fù)合單位“千瓦小時”等。
表示種類,漢語常用的量詞有“種”、“類”、“樣”、“派”等,英語有kind,type,sort等名詞。
表量詞與其所搭配詞的相對位置也基本相同。如在名詞之前(漢語的“三元錢”、“兩棵樹”、“一桌飯”和英語的a piece of bread,a kind of tea,a pound of tea;英語食譜中羅列材料時名詞間不用介詞:6 oz.cream cheese,I cup sour cream,2 tsp.onion powder)和之后(食譜中,如“面一斤,油半兩,雞蛋三個”,salt I spfl,或藥方中,如“柴胡一錢,橘皮兩錢”和英語的a period of ten days,a class of 30 students);在形容詞之前(“三寸長”、“十平方米大”和two feetlong.ten times bigger.3 minutes fast)和之后(“比他長兩歲”、“比他高一頭”和longer by two inches,older bv a month);在動詞之后(“讀兩遍”、“推一把”和survive by three years,take a break,give two knocks),但只有漢語量詞可以置于動詞之前(“一把抓住”、“兩口吃完”、“—百元打不住”等)。
表量詞有時通過動作以及動作的方式、工具或承受載體來實現(xiàn),如漢語的“一捆柴火”、“一捧小麥”、“一車乘客”、“一桌酒”、“砍一刀”和英語的a wink of sleep,a twinge of jealousy,a shower ofbullets,a cup ofcoffee,a meter of beer等。
在表達動量方面,兩種語言有比較相似的形式,如漢語的“走一趟”、“看一眼”、“靜坐五分鐘”和英語的have a brief glance,take two quick swallows,read a poem three times等。
表量詞本身都有確定和不確定的含義,如漢語“十斤大米”、“一袋大米”中的“斤”和“袋”,英語a pound of sugar、a spoonful of sugar中的pound和spoonful;在表示形狀時既有規(guī)則的形狀,也有不規(guī)則的形狀,如漢語“一輪明月”、“一根煙”、“一團烏云”、“一縷青煙”中的“輪”、“根”有基本的形狀,而“團”、“縷”則不然;英語a swath of trees,a squareof lawn,a lump of clay,a cluster of stars中的swath和square有確定的形狀,而lump和cluster則不確定。
兩種語言都通過表量詞表示強調(diào),既可以通過不同的詞來表示量的大小,如a pile of waste,a speckof dirt,a shower of questions,也可以通過疊加的方式實現(xiàn)強調(diào):漢語重復(fù)量詞,如“步步”、“一步步”、“一步一步”,而英語則是通過表量詞的復(fù)數(shù)形式,如the wind increased hv gusts,the Diesel enginewhispered in quick puffs of blue smoke等。
在文學作品描述中,有時為了烘托一種環(huán)境,以強調(diào)敘事主題,也可以通過量詞的選擇增強效果,如漢語中的“一輪明月”、“一鐮殘月”、“一江離恨”、“一掬相思”、“一抹斜陽”。美國作家斯坦·貝克的小說The Grapes of,Wrath(《憤怒的葡萄》)中就有許多實例,如a thin blade of moon,a dose of the HolySperit,a cloud of dust,little lines of dust,one hard barof absolute shade,a bunch of stories,a flood of rain等。
表量詞在搭配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同與異是復(fù)雜多樣的。
如前所述,英漢都有表量詞與名詞、形容詞和動詞搭配三種情況,如漢語的“一封信”、“兩米長”、“看三遍”,英語的a stick of celery,twenty yearsold,increase hy three times等。
兩種語言的表量詞都與物質(zhì)名詞和非物質(zhì)名詞搭配,如漢語的“一條褲子”、“一間臥室”、“一堆原則”、“一縷柔情”,英語的a bar of gold,a sheet ofmetal,a flicker of challenge,a grain of truth等。
英語表量詞通常須在與它搭配的詞間置一介詞,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使用of,有些情況下使用by等,如an item of furniture,a piece of advice,survive bv fiveyears。在表示個體時,英語的結(jié)構(gòu)為“不定冠詞+表量名詞+of+名詞”,雖然不定冠詞a/an有數(shù)量“一”之意,但它仍然是冠詞,而非數(shù)詞。有些相同結(jié)構(gòu)并非等同于漢語的“數(shù)詞+量詞+名詞”結(jié)構(gòu),如a lot of,a few of,a little of,a great/good deal of,a plenty of,英語稱其為quantifiers,其中心詞不是漢語意義上的量詞,整個短語是一個整體,其中的成分不能隨意替換。漢語表個體的“數(shù)詞+量詞+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一”有時兼有形容詞功能,如“一身泥”、“一臉不高興”等,和“滿身泥”、“滿臉不高興”意思相同。
表個體的量詞在漢語中極其普遍。漢語中大多數(shù)名詞都有與其搭配的量詞,有時為了不同的表達目的,一個名詞會有多個不同的量詞與它搭配使用,例如,說到“魚”時,通常人們會馬上想到“條”或“尾”,如果有情景限制,比如說飯桌上的魚,自然能想到盛它用的“盤”。從量詞的角度看,每個量詞都有與其搭配的對應(yīng)名詞,如看到“棵”,人們自然會想到與它搭配的“樹”、“白菜”、“草”等。但英語中與名詞固定搭配的表量詞不是很多,通常有a bar of chocolate,a blade of grass,a drop of water,alump of sugar,a sheet of paper,a slice of meat,a grainof sand,a flood of rain等;尤其是可數(shù)名詞,只有在表達集合和種類時才需要表量詞,如a large collectionof books,a suit of clothes,a type of person,以及為了某種修辭或其他特殊目的時使用表量詞達到所需效果,如a round of applause,a shower of questions,anavalanche of publicity等。
表集合的量詞在兩種語言中都是比較豐富的,如漢語中“一副對聯(lián)”、“一套叢書”、“一群羊”中的“副”、“套”和“群”。相比之下,英語在這方面有更多的表量詞。以相當于漢語“群”的詞為例,英語會因與其所搭配詞的指稱不同而不同:如表人群的group,throng,crowd,circle,college,colony,host,band,gang,army,ocean,表鳥群的flock,bevy,cast,muster,wisp,cluster,表魚群的school,shoal,host;表昆蟲的swarm,hive,cloud,cluster,hive,swarm,cloud,表獸類的pack,horde,tribe,herd,leash,sloth,kennel,rout等。
漢語可數(shù)名詞通常要涉及量詞的搭配問題。同樣是家畜,表達時所用的量詞卻不盡相同,如“一只羊”、“一頭?!?、“一匹馬”、“一口豬”、“一條狗”,而英語通常則沒有表量詞的要求,只是一個簡單的“不定冠詞或數(shù)詞+名詞”結(jié)構(gòu):a sheep,an ox,twohorses,three pigs,a dog。當然漢語也有不用量詞的時候,文言中有大量的實例,“一屠晚歸”(蒲松齡《聊齋志異·狼》)、“建一官而三物成”(《史記·淮陰侯列傳》)、“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第一》)等,現(xiàn)代漢語中仍然有許多不用量詞的情況,如“一草一木”、“一兵一卒”、“三心二意”、“千山萬水”(成語),“中間有一小孔的陽極”、“有一面積為A的平板”、“此立體為一曲頂柱體”、“分別與一邊平行的兩軸”、“一質(zhì)量為m的質(zhì)點P”、“一分布著質(zhì)量的曲線弧”、“所給表達式是一函數(shù)”(科技文體,尤其當所搭配詞有前置修飾語時)等。
五、余論
作為一種符號,表量詞除了表達人、事、物、狀態(tài)及動作和變化的量的語法功能之外,還具有表達形、態(tài)、情、色彩等修辭功能。其實,對于表量詞的結(jié)構(gòu)、意義和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會形成不同的理解。從漢語的角度出發(fā),因為表量詞雖然屬于粘著性詞素,但已確立為單獨的一類詞,所以一般都會從量詞的角度出發(fā)考察其他語言中的相似成分。如果換個角度,從英語出發(fā),完全可以將漢語量詞看成名詞的一種特殊用法。從以上分析來看,漢英兩種語言的表量詞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差異。如果通過翻譯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表量詞的轉(zhuǎn)換,在一種語言里可能需要增添,而到在另一種語言中就可能得刪除,或者在增刪之外還有第三或第四種方式。例如,漢語的“兩遍”、“兩回”在英語中通過twice來表達,在這種情況下,twice也可以理解為數(shù)量綜合詞。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符號,如果我們不立足于具體的某種語言,而是站在符號學的宏觀角度來看,可以將表量詞的有無理解為有量詞與零量詞、顯性量詞與隱性量詞或者有標記和無標記。從認知的角度看,表量詞的出處與其所度量的人、事、物以及度量方式和視角等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兼表物體形狀的量詞,如“一面鏡子”、“一條皮帶”、“一根筷子”、“一塊肉”等,是取其最重要或最突出特征。漢語的“丈”(拐杖)、“尺”(腕關(guān)節(jié)到肘關(guān)節(jié))、“斗”(古代容器)和英語的foot(取自某人“腳”的長度),inch(原意為“第十二部分”),yard(原意為“棍子”)等顯然大都取其度量工具;其他表量詞的來源大致上也能夠得到確定,如表示部分與整體關(guān)系的“一口井”(形狀或局部)、“一尾笪’(部分)、“一把斧頭”(部件,手握部分),表示動作與工具、方式或途徑的“砍一刀”、“咬一口”、“走一回”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責任編輯 王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