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戲是有緣分的。首先,俗名就是戲中一位人物名。小時候,人們看見我,總會戲謔道:“彩娥小姐來了,小方卿在哪呢?”后來,我才知道,人們所說的“彩娥小姐”,是家鄉(xiāng)戲錫劇《珍珠塔》中的女主角。錫劇名家王彬彬、梅蘭珍演出該劇時,紅遍了大江南北。女主角其實叫“陳翠娥”,但在家鄉(xiāng)的方言中,“彩”與“翠”讀音常常是不分的。自然,我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陳翠娥小姐”。戲中,陳翠娥俠肝義膽,價值連城的珍珠寶塔都舍得贈與落難表弟方卿。我有愧叫此芳名。
幼年時,我便與戲結(jié)緣了,那時候的我,常由爺爺奶奶扛著去鄰村看戲,戲臺搭在一廢舊倉庫內(nèi),臺下擺放著一張張水泥板連接起來的長凳,臺上演的大多是家鄉(xiāng)的灘簧戲——錫劇。我坐在爺爺奶奶抱的膝上,雖說看不懂劇情,但戲臺上那些亮晶晶的頭飾、花花綠綠的戲服著實讓我著迷,竟也能不哭不鬧地看到演戲結(jié)束。戲看多了,一顆懵懂無知的心也漸漸成熟了。戲曲帶給我的最初的藝術(shù)養(yǎng)份,深深地烙進了我的心田,使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為追求永,阻的真善關(guān)而不懈努力著。
那時,我還發(fā)現(xiàn),看戲的人們情感都是相通的,他們習(xí)慣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真、善、美的熱愛與對假、丑、惡的憎恨。戲臺上,每見善良遭欺,他們會捶胸頓足,摩舉擦掌;而看到奸佞受懲,他們則揚眉吐氣、拍手大笑。曾一度,我沉浸在戲曲情節(jié)中不能自拔,我常發(fā)生時空錯亂,總覺得戲臺上演的就是現(xiàn)在進行時,每看到奸人猖狂、小人得志時,我則氣憤填膺、肝腸俱裂:而看到美麗遭難、善良受苦時,我會淚水漣漣、傷感不已。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戲曲演員,飾演那些既關(guān)又善的花旦,為此,我找來許多戲曲圖片,整日在紙上描摹那些美麗善良的女子形象,渴望有一天,我能用心去演繹她們的故事。無奈自身條件不足,做一名戲曲演員的夢想只得作罷。
長大后,我對戲曲的愛好更濃郁了。在幾尺寬的舞臺上,只需幾塊幕布、幾個道具,幾位演員就可以穿越時空,演繹盡歷史成敗興亡、世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常讓我感嘆戲曲藝術(shù)的精妙。家鄉(xiāng)戲錫劇的自然親切、滬浙越劇的委婉柔關(guān)、安徽黃梅戲的甜美鄉(xiāng)韻,都讓我如醉如癡。我最初對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印象竟源于徐玉蘭、王文娟的同名越劇電影。近年來,我又愛上了京劇,感覺它的博大精深真不愧為國粹稱號,京劇不僅有描述才子佳人纏綿悱惻的情感戲,如《西廂記》、《柳蔭記》等,還有許多取材史料慷慨悲壯的故事,如《將相和》、《李陵碑》等。戲中,我認(rèn)識了風(fēng)流儒雅的張君瑞、堅貞不渝的祝英臺、愛國忠毅的佘太君、剛正不阿的包龍圖等眾多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人物,他們光彩照人的藝術(shù)形象,在我的心田扎根開花,困難挫折時,我會想起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越王勾踐:孤獨寂寞時,我會憶起苦守寒窯十八載的王寶釧;情緒煩躁時,我會思起大敵面前悠然操琴的諸葛亮,戲曲帶給我視覺與聽覺的享受同時,還使我明白做人的道理,讓卑微的靈魂在高貴面前得到一次次地凈化,雖說戲臺上的歷史劇與正史有些偏差,卻并不影響我對戲曲的喜愛,這種偏差,反而增添了我對歷史人物尋源探究的雅興。
同一個故事,戲曲可以用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劇種來演,卻一樣精彩無限、經(jīng)典雋永,即使故事是悲涼的,它也是唯美的。戲臺上,一個憂怨的眼神、輕甩的水袖、獨特的手勢,都能讓看戲的人們透過人物的凄慘命運,得到一份由藝術(shù)之美帶來的心靈慰藉與人生暖意。戲中,那一段段經(jīng)典的唱段,它們或歡快、或悲憤、或激越、或凄愴,一字一句、字正腔圓地從人物內(nèi)心深處流淌出來,匯成一條條抒情的河流,強烈地震憾著看戲人的心靈,每每那時,我心魂俱醉,常分不清戲臺上是演員在表演還是戲曲人物本身在傾訴。
一張?zhí)僖?、一杯清茶、一把瓜子,看戲臺上惟妙惟肖的表演,聽耳際抑揚頓挫的唱腔,體驗戲曲人物當(dāng)時的心境,似乎自己多活了幾輩子的人生,生活中,煩惱也好、浮躁也好,便都能從容面對,人生本是一場戲,塵世間的我們,太習(xí)慣庸人自擾了??磿哿耍獞颍簩懽志肓?,聽聽?wèi)?;心情郁悶時,看看戲,已成了我最好的休閑方式。這輩子,能與戲結(jié)緣,實為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