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蓮別名一見喜,以全草供藥用,為常用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消腫止痛等功效。穿心蓮適合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南地區(qū)栽培,現(xiàn)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地整地
穿心蓮喜溫暖、濕潤、向陽的環(huán)境。育苗地宜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光充足的地塊。因穿心蓮種子細小,整地時要求充分整平耙細,作畦,畦面寬1.3米,畦溝寬深各20厘米,播前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1500千克。栽植地可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地、緩坡地或荒山地。在山區(qū),可在果木林下套種,以短養(yǎng)長,增加效益。選地后深翻土壤。
二、播種
可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法進行。
1、種子處理穿心蓮種皮較硬,妨礙種子吸水,難以發(fā)芽。因此,在播種前應將種子拌細沙擦傷種皮至種皮失去光澤,去掉蠟紙層,再將種子放入35~40℃的溫水中浸種1天,有利發(fā)芽。
2、直播于3月至6月進行。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開淺溝,然后將種子拌火土灰或稀土均勻地撒入溝內,再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稍加壓緊。
3、播種育苗于3月至4月進行。播前先翻耕土壤,再在畦面上撒施腐熟的廄肥或堆肥,將土、肥混合后整平畦面,然后將種子與火土灰拌勻,均勻地撒入畦面,覆蓋1層薄細土或火土灰,以不見種子為度。一般育苗1畝地需種子2.5千克??梢圃?0畝大田。播后保持苗床濕潤,當苗長出2對真葉時要追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促使幼苗生長健壯。培育2個月左右,幼苗長有4~5對真葉時即可移栽。
4、移栽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好。選陰天或小雨天移栽,成活率較高。若在晴天移栽,應于前1天把育苗地灌透水,待水滲透濕潤畦面后于次日傍晚將幼苗根部帶土挖起栽種。栽時,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20厘米挖穴,每穴1株,畝栽1.2萬株左右,栽后覆土壓緊澆水,以利成活。
三、田間管理
1、松土除草和追肥幼苗成活后,應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中耕宜淺,避免傷根。然后每畝澆施稀薄人畜糞水1500千克:以后每隔半個月中耕除草并結合追肥1次,施用稍濃的人畜糞水2000千克。封行以后不再進行。如果是直播,在苗高7~10厘米時要進行間苗、補苗,每穴留壯苗1~2株。
2、排灌水生長過程中如遇天氣干旱,應在早晚各澆水1次。生長前期,幼苗需水量較大,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植株營養(yǎng)生長。雨季和每次灌水后要及時排除余水。
四、病蟲害防治
1、立枯病又稱“爛秧”。危害莖部,幼苗生長期易產生,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土壤處理,每平方米用65%代森鋅和50%多菌靈各7~8克拌15千克的半干細土,拌均勻后撒入苗床,一般作墊土,一般作蓋土;二是發(fā)病初期用7096敵克松1000~1500倍液或5096多菌靈800倍液噴霧。
2、枯萎病危害葉部。高溫多濕季節(jié)易發(fā)生,發(fā)病時頂部嫩葉發(fā)黃,嚴重時莖葉變黃,直至枯死。防治方法:雨后及時疏溝排水,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發(fā)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800~10000倍液噴灑。
3、棉鈴蟲危害莖葉。用95%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五、采收加工
一般于栽后當年8~10月現(xiàn)蕾期或開花期采收。采收時選晴天,將植株齊地面割取,運回放在室外曬至七八成干時,打成小捆,在晾曬至全干即成商品。
(作者單位:152300黑龍江省海倫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