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產權理論尤其是教育產權理論入手,結合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有關內容,論述了高校在行使對學生日常事務管理權過程中如何做到權責利相結合的問題。高校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和消費者,需要明確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應享有的權利以及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學校在依法行使有關學生受教育權的過程中,應從產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出發(fā)保護高校學生權益。
關鍵詞:產權;消費者權益;高校學生;權益保護
中圖分類號:F64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2-0109-02
目前,由于高校學生管理日趨法制化和規(guī)范化,大學生的權益保護也被逐漸提上日程。隨著公眾法制觀念的普及以及學生的法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意識到了要合法保護自己的權益。學生與高校之間的法律糾紛,其實質是高校的自主管理權與學生擁有權利之間的沖突。本文擬從產權理論入手,結合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有關內容,探討高校學生的權益保護問題。
一、產權、教育產權與高校的學生管理
關于產權理論,國內外學者都做了大量研究?!杜=蚍纱筠o典》認為:“產權也稱財產所有權,是指存在于人和客體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權利,它包括占有權、使用權、轉讓權、租借權、用盡權、消費權以及其他與財產有關的權利。”在此基礎上,產權研究的視角延伸至各個領域,于是出現(xiàn)了關于教育產權的定義和理論。以往學者在明確教育產權的歸屬和其定義域的同時,也對其權利束進行了更廣泛更深層次的研究。學者崔玉平認為:“教育領域內的產權都可以成為教育產權。它既包括教育機構的產權,也包括教育的主權和學生的人權等”[1]。而在近幾年的學術研究中,幾乎沒有學者將產權的思想延伸至學生的人權方面,尤其是學生的人權等權益保護方面。
二、高校學生的價值實體問題
在我國,學生起碼具備除自身以外的兩個價值實體,即公民和消費者?,F(xiàn)實中,很少有觀點認為學生是消費者,而認為學生是學校管理中的被管理者,這就為學生的權益保護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學生本身的權益和作為消費者的權益都沒有受到合理合法的保護,侵犯學生權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一)從受教育者或者公民的角度
1.侵犯學生的受教育權。根據《教育法》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大學生的受教育權應包括聽課權、活動權、建議權、考試權、學位權、擇業(yè)權等。近幾年,全國許多高校管理者不恰當行使教育權和懲戒權,在學籍處理、學位授子、后勤管理等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侵犯學生受教育權的現(xiàn)象。
2.侵犯學生的名譽權。很多高校都在學生違紀處理條例中規(guī)定,對在校學習期間發(fā)生不正當性行為或結婚者給予退學處理或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等處分。這種禁止大學生婚前性行為和結婚的規(guī)定與社會發(fā)展和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某種背離,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其合理性與合法性值得關注與探討。
3.侵犯學生的財產權和人身權。與其他公民一樣,學生依法享有財產權和人身權。但有些高校為了謀取利益擅自動用或者克扣學生財產,如獎學金、助學金等?鴉還有些高校沒有經過物價局等有關部門的批準向學生“亂收費”或私自提高學生的生活、學習用品價格等。
(二)從消費者的角度
以往學者研究的消費者涉及到了讀者、婦女、農民等,但卻很少將學生列入其中。從消費者角度看,學校向學生收取學費并提供教育服務,學生繳納學費、接受教育服務并享有各項權利,事實上就是在承擔消費者的角色,學校則是作為固定的消費場所和產品、服務的提供者。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有九大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有關知識權、人格尊嚴和民族習慣受尊重權和監(jiān)督權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fā),學生的權益受到侵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侵犯了學生的安全權。在有些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尤其是宿舍的管理存在很多隱患,學生的人身安全或者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既然高校錄取了學生,并收取學費,就應該對其承擔法律上的責任,對學生的安全有一些保障。
2.學生不具備知情權。高校的很多決議,尤其是一些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密切相關的條例條文的規(guī)定,很少征求過學生的建議和意見,管理過程缺乏民主機制。學生擁有的只是事后知情權。
3.自主選擇權。學生作為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往往被強制剝奪。例如,蘇州某高校在研究生的住宿管理中,強制學生必須統(tǒng)一住宿在校內,學校在貫徹統(tǒng)一管理的“政策”時,其實犧牲的是學生的利益。
作為消費者,學生的很多權益不同程度上受到損害,對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若要做到高校的后勤管理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如何協(xié)調學校與學生權益之間的利益關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理順高校與學生之間的利益關系
(一)明確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關于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的關系,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兩者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學校根據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制定招生計劃、進行招生,向學生收取學費并提供教育服務,學生繳納學費、接受教育服務并享有各項權利,因而兩者間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平等的民事關系。第二,兩者之間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我國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學位條例通過法律授權的方式,明確規(guī)定了學校對學生具有管理權(包括處分權),從而使高等院校成為由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于是,高等院校在學籍管理、學位授予等方面和學生之間自然就形成了一種管理與被管理、命令與服從的關系,從法律上講即屬于行政法律關系。第三,兩者之間是一種準行政關系。學校作為一種教育機構,雖然受到國家法律的授權對學生進行某些方面的管理(諸如學籍、學位等),但學校與學生之間仍然不屬于純粹的行政管理關系。同時,學校和學生的關系又不能簡單從平等民事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畢竟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帶有法律授權管理的職能。學校對學生承擔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屬于一種社會責任,類似于行政管理,即準行政關系[2]。
(二)把握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高校是一種教育機構,大學生是受教育者,因而高校與大學生之間是教育和受教育的關系。我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對于學校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都分別作出了規(guī)定,為高校和大學生享有其法定權利、履行法定義務提供了依據。另一方面,高校是組織管理系統(tǒng),學生是該系統(tǒng)中的一個要素,也就是說,高校是組織者,學生是被組織者,因而高校和學生又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高校作為履行特定職能的特定主體,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職能范圍內自定規(guī)章、自主管理的特別權利,《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高?!耙婪ㄗ灾鬓k學”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權利,教育部《規(guī)定》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的具體內容作了細化。法律也規(guī)定大學生應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承擔和服從學校管束的義務,否則高校將有權依據自定規(guī)則限制甚至剝奪學生的某種法定權利。這樣的公法規(guī)定與私法約定并存的狀態(tài)決定了學校與學生的關系既有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又有不平等的行政管理關系。從實際運行的情況來看,學校對學生給予處分、進行學籍管理就屬于行政關系,雙方之間不存在自愿、平等協(xié)商等問題;而此外的諸如收取學費、提供教學與生活服務、給予人身財產安全保障等就屬民事關系。
高校不是純粹的管理機構,對學生的管理不是簡單的行政命令和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而是在承擔一個組織機構和職能行駛機構的角色,這個機構在行駛職能的過程中,無論是制定、修訂自己的管理制度,還是具體行使管理權和處分權,都應當在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授權范圍之內進行。無論是從產權的角度還是消費者的角度,都應該重視學生的權益保護,在管理過程中體現(xiàn)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性化,力爭使學校的管理井然有序,并且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實際情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四、高校學生管理中學生權益保護的對策
首先,從產權理論出發(fā),確立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3]。遵循產權理論中有關人權的有關內容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權,維護學生的利益。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個性的健康成長,高校就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其次,完善學校的管理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必須與國家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guī)相協(xié)調、相銜接,不能與現(xiàn)有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要保障和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必須從健全制度規(guī)范入手,必須以學生是權利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權益、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建立尊重學生權益的規(guī)章制度。
最后,強化學生管理,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校學生管理機制。強化學生管理,實際上就是要轉變學生管理理念,變管理為服務。根據消費者理論的有關規(guī)定,學生不是簡單的被管理者,而是擁有消費者權益的消費者,既然學生是消費者,所以,學校就有責任和義務去提供優(yōu)質的產品和服務,不論是對學生的學習方面還是生活都要力爭做到“以消費者為出發(fā)點”,建立高校和學生之間融洽和諧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處理高校和學生之間關系的過程中,在維護學生權益的過程中,無疑高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高校在統(tǒng)一管理和特殊問題的處理上,要盡量做到“以人為本”,在“法”的范圍內更好地行使高校的職能,促進高校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崔玉平.高等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D].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0.
[2] 陳剛,陳洪宗.依法治校與學生權益保護[J].華東理工學院學報,2005,(2).
[3] 朱堅.關于高校學生權益保護的思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