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的人少,相遇時不管認識與否都問聲好,也不會累出病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倒也成就了一團和氣,在天氣晴朗時,尤其顯出歌舞升平的氣氛。來自文明古國的我,原本就愛惜和諧,自打七年前搬到小鎮(zhèn)后,就把點頭問好作為己任,連那些古怪之人都不嫌棄,就是悶葫蘆,我也要把他問出聲來!
先生經(jīng)常很驚訝,“你哪兒認識這許多人?”尤其看到十七八歲的美麗女孩和我嫣然一笑時,他甚至很羨慕,“你哪兒認識這許多漂亮姑娘?”其實,我簡直就不知道大部分人姓甚名誰,只是在她們九歲十歲時,就開始和她們互相問候,我又帶著狗,天天走來走去地吸引孩子,七年過去了,曾經(jīng)的孩子都到了如花似玉的年紀,我早已認不出她們,可她們?nèi)耘f認識我,要不怎么說什么事都要從小培養(yǎng)呢。
沒想到的是,我近來認識了好多男孩,走到哪兒都會有人老遠跟我打招呼,喊的還都是中文。
大約一年前,我在路上遇到兩個十歲左右的男孩,我們互相笑了笑擦身而過,走出不到兩米,兩個男孩就把我“哈羅”回來了。
“你是哪國人啊?”
“中國。”
“那你知道‘勁上信’(譯音)中文是什么意思嗎?”
“你哪兒聽來的這句話?”
“電影里?!?/p>
中國現(xiàn)在名氣越來越大,中國的電影也越來越多地被介紹到國外,不算《臥虎藏龍》之類的影片,許多歐美影視劇中也經(jīng)常穿插著中國人物,喊上幾句中文,好比人們在衣服上印中國宇,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髦了,誰知道他們看了什么電影,聽什么人喊了一句,然后拿來考我,就算林語堂來了,恐怕也猜不出。
“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們肯定是說的中文?我聽著怎么像朝鮮文呢?”
兩個男孩樂啦,中國人不懂中國話,德國孩子會說朝鮮文,他倆挺得意!
“那你能告訴我們中文的Cuten Tag(你好)怎么說嗎?”
我教會了他們說“你好”,并告訴他們,“你好”這句問候適合一天的任何一個時候,隨便怎么說都不算錯,他倆聽得眼睛都亮了,“喲,多省事啊!”男孩子羨慕地感嘆。我立刻就驕傲起來,我們中國人是節(jié)儉的民族,連語言也不例外!
“那Dankeseh(謝謝)中文怎么說呢?”
當我告訴他們是“謝謝”時,二個男孩立刻“xiexie”、“xiexie”不住口,“中文不難啊!”他們興奮地說。
從此后,我們一見面,他們就先是問“你好”,我回答“你好”后,他們就忙不迭地說“謝謝”,把這兩句中文用得恰到好處,至于謝什么并不重要。先是兩個男孩,后來發(fā)展到他們的朋友,然后是朋友的朋友,會說這兩句話的男孩越來越多。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天,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和一個同齡女孩遇到了我,男孩用中文問候我,我也問候他,旁邊那女孩聽到后,激動地晃著男孩的膀子急切地問:
“你、你、你跟她說的什么話?你怎么會說她的話?”
男孩笑著什么也不回答,臉上放著光,女孩帶著欽佩的驚訝使他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不知是不是這個緣故,小鎮(zhèn)上用中文和我打招呼的男孩與日俱增,我遛狗的路上,幾乎就沒有清靜過,不知道哪兒就會冒出“你好”之聲,我覺得自己不再是普通的毛栗子,而是上了天安門城樓的毛栗子,一會兒向東面招招手,一會兒向西面招招手,禁不住地想喊:“同志們好!”直后悔沒把這句話教給他們。
得意了不久,我遇到了麻煩!
那天我經(jīng)過球場,一幫男孩正在踢球,見到我時,一聲聲“你好”喊了過來,我笑著招手致意,繼續(xù)往前走。就在這時,其中的一個男孩大叫了一聲“哭泥青蛙”(“你好”的日語譯音)!我一下子愣了。猶豫了幾秒鐘,我還是決定“哭”回去,不能掃了孩子的興。為了不使他們混淆了我的國籍,我轉(zhuǎn)身向他們走去。
“‘哭泥青蛙’是日本話的你好,不是中國話,我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
“可是你懂啦,你也會說啊!”
男孩不管哪國話,他很高興我聽懂啦,我無法告訴他,自己不愿意被當成日本人的道理,為了找回心理上的平衡,我教會了他們說中文的“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