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培養(yǎng)自己的藝術家,不能跟在別人后面跑,要別人跟我們走。要將不知名的作者培養(yǎng)成大藝術家,把幾萬塊的作品培養(yǎng)成幾百萬的作品。而不是跟著別人后面炒作是榮劍最終目標。這是榮劍做畫廊的目地,同時“對我來說有兩個挑戰(zhàn)”,榮劍說。
推廣
榮劍的畫廊坐落于著名的798藝術中心,名為“北京錦都藝術中心”。目前是國內(nèi)旗幟性的推廣抽象藝術的基地。從05年成立以來,他們已經(jīng)推到系列展第10回了,其中有個展也有聯(lián)展。
其中于2006年推出的“中國抽象油畫系列展”在業(yè)內(nèi)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在上海美術館推出的“第三空間:抽象藝術的中國文本”展,更是“八五美術新潮”以來首次全國性抽象油畫展,“這個展覽標志著“八五美術新潮”以來中國抽象油畫的整體崛起,也必將改變現(xiàn)有的藝術市場格局”。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評價。
通過這些展覽,中國的抽象藝術,連同意象的藝術和表現(xiàn)的藝術,將為社會公眾推出完全不同于寫實油畫和波普藝術的視覺形象,同時也是為藝術投資提供新的投資品種。
事實上,藝術也是需要推廣的,從國內(nèi)到國外,偉大的藝術家有生之年被埋沒的不可計數(shù)。在抽象畫不長的歷史中也不乏這樣的遺憾。吳大羽就成了“已被啄掉心肺的普羅米修士”因為他的抽象繪畫作品被世人認可,甚至引起震動的時候,已經(jīng)是他作古之后了。
作為中國大陸的老一輩藝術家,吳大羽與抽象藝術結緣較早。在20年代留法時就曾與林風眠等組織“霍普斯會”,回國后一直是國立杭州藝專的主力教員,趙無極、朱德群、趙春翔、吳冠中這些成就卓著的藝術家都是他的學生輩。但在大陸那些藝術為政治服務的年代,他卻成為被時代遺忘的人。他長期蟄居上海,直到90年代,他于晚年畫的一批抽象或半抽象作品才像“出土文物”一樣被發(fā)掘出來,震驚了畫壇,然而對于畫家本人為時已晚。吳冠中曾不無痛惜地說:“人們發(fā)現(xiàn)了已被啄掉心肺的普羅米修士!”因為他已為藝術殉道。
因此,中國較早的一批抽象藝術家大多成熟于海外和港臺,就是很自然的事。如定居于美國的朱沅芷、陳蔭羆、趙春翔、曾佑和、魏樂唐,定居于法國的趙無極和朱德群,定居于意大利的蕭勤,如果再加上臺灣、香港,我們可以開列出一大批在海外開疆拓土的抽象藝術家的名單。正是這個抽象藝術中的“海外軍團”,構成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中的“外一章”。
可見中國并不缺少抽象畫的天才,缺少的是可以供這些畫家生存發(fā)展的土壤和推動力。榮劍就在做這樣的事情。
事實上,沒有人不知道,一個名家的任何一幅畫,哪怕是手稿也是價值連城,藝術家出名可以比作經(jīng)濟領域的一線品牌產(chǎn)品,意味著品質身份和地位,中國的畫家既然有這樣的實力,為什么不去打造這樣的品牌呢?
目前已經(jīng)與錦都藝術中心簽約推廣的畫家已經(jīng)有幾十位。立志要將他們推廣到全世界。這么持續(xù)長久大規(guī)模推廣我們是頭一份,我們還要堅持不斷的推廣下去。榮劍說。
培育
有一句話這樣講:做畫廊不如做藏家。畫廊要走流水,好畫都賣掉了,藏家不賣,過多少年漲多少倍,但是榮劍堅持做畫廊,當然同時他也做藏家,“我收藏了200張實在不多?!?/p>
做畫廊即可以發(fā)掘培養(yǎng)出自己的大藝術家,又可以通過不斷的辦展覽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抽象畫,喜歡抽象
藝術。
中國的抽象油畫從“八五美術新潮”以來一直在邊緣地帶頑強地生存著,它長期未被市場青睞表明它還未被功利主義所腐蝕,它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是真實的。而面對收藏市場的冷清,一位收藏家認為這種狀況同時也為抽象油畫家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安靜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不會出現(xiàn)被市場左右的情況。“在我看來,抽象畫家們是最后一批沒有被資本污染的真正的藝術家?!睒s劍說。
可惜的是真正懂得欣賞抽象繪畫的人并不多。榮劍在北大清華講座時,曾經(jīng)問他那些40多歲的學生們:有沒有進過美術館的經(jīng)歷,很多人都不敢舉手。其實很多中國人對話劇、鋼琴、舞蹈等等藝術形式都有了解,唯獨沒有進過美術館,這就是我們整個的教育體系問題,在歐洲孩子從小就跑美術館。從來沒上過美術館這說起來都是很丟人的。我國當前的藝術生態(tài)狀況可見一斑。
其實美術沒有那么難,一周看一次展覽,一年后你就可以進行這方面的投資了。所以要鉆進去,多看展覽,多看這方面的書籍,看三次就懂一些了,對一個投資者來講,唯一的忠告就是你多看多了解,多看你就會喜歡的。像買衣服一樣簡單。因此榮劍鼓勵女性多參與進來,因為女性是抽象藝術天生的同門者,因為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逛商場買衣服的經(jīng)驗,讓她們對色彩的搭配和造型的變化極為熟悉。而培養(yǎng)出的氣質和修養(yǎng)則更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記者手記:財富來自喜愛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榮劍對于記者總是對投資抽象畫可以幾年翻幾倍感興趣很不滿意,認為貶低了他的藝術和事業(yè)?!安荒苷f我這個畫過三五年就漲十倍,太低級了”,對我們來講,抽象繪畫,首先是藝術的欣賞,藝術趣味的提高,是一種藝術品種的開發(fā),你稱它為藝術的百花齊放也好,多元化也好,總之,就像電影有不同的風格,詩歌繪畫有不同的流派一樣,抽象畫是不可忽略的而且即將被更多人喜愛和認可的藝術門類。
如果你想讓一件藝術品給你帶來財富,不能只想著買下后一丟就等將來賣個好價錢,那是不會得到財富的。要想得到財富,你就必須每天和它交流,是一種精神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榮劍的觀點有些玄妙,但是他說:“我不是在講大道理,喜歡才能帶來財富,真的是這樣”,榮劍一臉的真誠。
與收藏者不同,投資者是以套現(xiàn)為目的,所以要很專注于分析熱點和動態(tài),研究各種渠道,比如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點位去出售藝術品。
但是全世界所有的大藏家都有這樣感覺:我當初買下的一位藝術家的畫作只花了10萬元,現(xiàn)在這位藝術家的作品都已經(jīng)賣到幾百萬了,說明我當時的判斷是比較準確的。這是一種心里感覺的喜悅,并不是貨幣帶來的財富獲得多少。
如果真到了生計困難的時候,把它賣掉,這也很正常。此時帶來的財富已經(jīng)遠遠超過貨幣本身了,是救命錢。想當年臺灣經(jīng)濟危機的時候,很多人都破產(chǎn)了,有一些人就是因為將以前買的一些畫賣掉又起死回生了,這種事例很多。原本也不把它當成錢,只是掛在家里欣賞,到了關鍵時刻幫了自己的大忙。
所以榮劍經(jīng)常對參觀者講這樣的話:如果你不喜歡這幅畫你不要買,沒意思的。尼采也曾經(jīng)說過:當我們心神迷亂,不堪忍受精神奴役,至少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逃往藝術之鄉(xiāng)......
世界上的一些大收藏家,10萬美金買的作品拍到5千多萬,這當然是財富,可是如果認為只有貨幣這么一種表現(xiàn)形式,那么對財富的理解就太狹隘了。藝術品收藏帶來的財富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記者也了解到,一個女孩子,一有錢就買成畫收藏,現(xiàn)在自己做了畫廊的老板。所以收藏藝術品一段時間以后,必定有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