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災難,似乎也打開了中國的公民企業(yè)和民眾的愛心的閘門。在第一時間里,捐款捐物的狂潮自發(fā)性的在全國一下子鋪開,且聲勢越來越盛大。截至到6月6日,中國各大慈善機構所接收的捐款總額已經突破了400億人民幣,且數目還在不斷上升中。
然而,在整個捐助過程中,我們還是能夠聽到很多的不和諧音。在部分民眾、網友及媒體的以捐款數目論英雄、強行道德綁架等一些不文明和不理性的做法的影響下,部分企業(yè)確實出現了搞捐助攀比的心理和做法。事實上,從理性而言,這顯然是不符合慈善的本質的。
股東利益為上
在四川發(fā)生大地震后,很多企業(yè)的品牌似乎也在發(fā)生著“大地震”,眾多企業(yè)因為大手筆的捐助而得到了民眾和網友的高度認可,但也有一些企業(yè)因為在網友們看來與其地位極不相稱的捐助反而大大影響了其品牌形象,其中首當其沖的則是眾多跨國公司。
地震一周后,特別是加多寶、榮程鋼鐵等本土品牌相繼大手筆捐助災區(qū)后,一份名為“國際鐵公雞排行榜”等帖子幾乎一夜之間出現了各個論壇、博客,并成為了網友的熱議。一時間,跨國企業(yè)成為了眾矢之的。
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跨國公司,本土品牌也大有人在,其中尤以萬科為甚。
在得知萬科的捐款額只有區(qū)區(qū)200萬之后,民眾對于萬科的不滿開始了宣泄。不過與跨國公司噤聲不同的是,特立獨行的萬科董事長王石選擇了直面交鋒,指出200萬是最合適的捐助數目,并表示其反對員工個人捐款超過10元。
王石言論一出,立即引來了民眾和網民對于萬科及王石謾罵和發(fā)泄的高潮。最終不得不以萬科宣布1億元的捐建項目和王石的“無條件道歉”結束。
其實在很多理性的觀察家和企業(yè)家看來,萬科和王石的做法并無非議。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說過,企業(yè)的主要社會責任,那就是為股東負責,遵守法律,賺取利潤。慈善,作為企業(yè)經營中的其中一環(huán),也必然要受到來自股東、經營狀態(tài)等等這種利益集團和經營條件的限制。
著名財經觀察家葉檀也表示,在看待排行榜時,大眾也有必要保持理性態(tài)度,捐款數目很重要,但并不是唯一衡量標準。比如一些上市公司捐款,必須遵守上市公司的程序規(guī)則,否則就是對股東不負責任。這些公司做出的即時反應如何,其實比善款本身更能說明公司的社會責任感。這,或許就是王石一直在和網友強調的:“不要泛慈善化?!?/p>
“我個人就支持王石的做法?!?1.com
CEO龐升東就直接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表示。在龐升東看來,如果管理層的做法損害了股東的權益,哪怕是做慈善,這個管理層也是不合格的管理層,“揮霍股東的錢,并不算什么本事”。
龐升東說,51公司本身就沒有捐款,因為51現在還不是處于贏利狀態(tài),還是在花風險投資商的錢,但這并不意味著51公司沒有責任感。事實上,在地震發(fā)生后的第三天,51就緊急拿出了180萬元,在各地主流媒體上打出了“中國,越挫越勇”的公益廣告。
盡管出于保護股東權益,公司沒有捐款,但是51公司的員工還是自發(fā)捐款卻一直在繼續(xù)。到目前為止,這家只有350人的公司的員工捐款總額已經突破了120萬人民幣,除去管理層的捐助,普通員工的平均捐款額都在1500元以上?!叭绻銌T工平均捐款額排名的話,應該是全國最高了”龐升東對此很欣慰。
不要一錘子買賣
雖然網友對于萬科的聲討最終以王石的無條件道歉而進入低潮,但是,不得不說,王石的有些做法很值得國內企業(yè)家學習。比如,王石就表示說,慈善并不是一錘子買賣,“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tài),企業(yè)的捐贈活動應該是可持續(xù)的,它不應該成為負擔”。
不過,很遺憾,在目前,慈善對于眾多本土企業(yè)而言,確實成為了一錘子
買賣。
事實上,企業(yè)是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同樣是“國家的公民”之一,它有著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權利,又承擔著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義務。企業(yè)的責任意識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關鍵意義,隨著競爭格局的變化和社會意識的普遍增強,企業(yè)的社會形象日益凸現出來。福特汽車公司主席貝爾#8226;福特就曾說過:“一個好公司會生產優(yōu)質的產品,提供良好的服務。一個偉大的公司除了生產優(yōu)質的產品,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外,還會努力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幸福?!?/p>
這一方面,跨國公司顯然走在了中國本土企業(yè)的前面。目前,絕大多少跨國企業(yè)都建立了自己的企業(yè)基金會,比如寶潔、GE等,每年都有專門的資金撥付?;饡话愣加袑H舜蚶?,并設立了非常完善的制度和流程,確?;饡囊?guī)范化的運作。
“我們所有的捐贈項目都是在經過反復調研、咨詢、評測的基礎上做出的決定?!蹦持鐕髽I(yè)所屬的基金會負責人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表示。
這種規(guī)范化的流程,在平時的常規(guī)化的慈善過程中,顯然起著良好的監(jiān)督作用,它能實時監(jiān)控到資金的流向,以及所產生的效果,并為下一輪捐助提供參考。正因為如此,國內不少企業(yè)在最近也紛紛引進了這種慈善模式,比如阿里巴巴、SOHO、萬通、上汽通用五菱等。
不過,在地震這樣的突發(fā)性災難面前,流程化也就成為了公司慈善基金的最大勁敵。由于從申請到批準,需要走的程序很多,且加之相關章程的約定,需要嚴格的財務審批手續(xù),使得企業(yè)慈善基金的捐款效率低且數額都不高,這也是大眾看到外資捐款額普遍低于本土品牌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正如SOHO中國總裁潘石屹在博客中所言,除了地震,中國還有很多災難;除了地震災民,中國還有更多的弱勢人群需要關注。在潘石屹看來,慈善不應該是一窩蜂,“做慈善捐贈如同蓋房子一樣,應該腳踏實地,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行如其言,自2005年開始,潘石屹就通過旗下的“SOHO中國基金會”致力于推動國民特別是少年兒童的美德教育。截至2008年初,SOHO中國基金會及SOHO中國有限公司共資助公益慈善項目40多個,金額超過3170萬元人民幣。此次又追加了2000萬元設立震區(qū)教育專項基金。
或者,我們更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