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有風,握在手中,要想來借,等到立冬”,這首歌謠,講的是扇子的實用功能。至今鄉(xiāng)村夏夜戶外納涼,手搖蒲扇談古論今仍是一道尋常風景。在都市,因為空調(diào)和電扇的驅(qū)逐,扇子淡化出人們的日常生活,卻走進了收藏的風雅行列。
扇子收藏,可以通古今、知榮辱。在歷史的長河中,扇子與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關(guān),和風箏、茶、書畫等物品一樣,有著鮮明的中國印記。扇子自先人發(fā)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最早出現(xiàn)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稱之為“障扇”,故“扇”字里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經(jīng)數(shù)千年的沿革演變完善改進,扇子已發(fā)展成為有幾百個品種的大家族。論材質(zhì),有紙、竹、木、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就是棕櫚葉、檳榔葉、麥桿、蒲草等也能編制成各種千姿百態(tài)的日用工藝扇。論扇面,可以容納山水、花鳥、草蟲、人物;論書法,可以涵蓋草行隸篆各態(tài)書體;論扇骨的雕刻,則有陰刻、陽刻、留青、貼簧、鏤空透雕諸般工藝。
扇子的故事歷來燴炙人口。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見一位賣六角竹扇的老婦,就在每個竹扇上各寫五個字,老婦很不高興。王羲之說:“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可也?!崩蠇D拿出去叫賣,果然人們爭相購買?!洞轰炯o聞》記載,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有人狀告制扇人家欠綾絹錢二萬不還,原來這一家以制扇為業(yè),賒了原告的綾絹制成扇子,卻趕上連天陰雨,扇子賣不出去。蘇東坡讓他們把扇子拿來,取白團夾絹二十扇,用公案上的判筆,隨意揮灑,作行書草書,畫枯木竹石,讓他們“出外速償所負也?!碑嫼玫纳茸觿偰贸鲅瞄T,好事者爭相以千金購買,一會兒就賣夠了二萬錢。
扇子的清風吹拂進文學藝術(shù)作品之中,留下了不可勝數(shù)的佳作。文學名著中,無不留下扇子的影子。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風生。潔白的羽毛扇輕輕揮動就引來了東風,借來滿船的箭,造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偉業(yè)。“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的古代民歌由水滸好漢唱出,更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題;而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便是讀過幾十年,仍然讓人記憶猶新。猴哥雖有上天入地的本領(lǐng),七十二般的變化,因為不知道將扇子縮小的秘訣,只能扛了一個大扇子招搖過市,甚至將火焰山的火越煽越旺,連屁股上的猴毛都燒著了?!都t樓夢》中,更是將扇子的道具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僅以前80回為例,從第1回起便寫到扇子,共有40多處直接寫到扇子。石呆子因收藏幾把舊扇子被賈赦賈雨村之流搞得坑家敗業(yè);“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晴雯,把個“女兒是水做的骨肉”之美麗、聰靈、蔑視權(quán)貴的剛烈性情,在“一撕千金”中痛快淋漓地表露無遺?!短一ㄉ取分芯蛯懞罘接蚪o了李香君“宮扇一柄”,“永為定情之物”。后來李香君抗拒權(quán)奸,血染扇面,由楊龍友點染,畫成一柄桃花扇。李香君因為這一柄桃花扇,其身份便由一個青樓女子而成為后世稱頌的愛國者形象。
比起金石名畫,扇子來源相對豐富,又沒有讓人望而生畏的價格,喜愛者可揀選一個主題收藏。清風明月之夜,三兩同好相聚,品茗論扇,吟詩談古,那樣一種風流自在,外人怎能夠想像得出?
上海著名收藏家錢化佛,在火花收藏上是全國第一。其收藏品門類眾多,扇子亦在其中。錢化佛集扇600余柄,有12柄“生肖扇”,其中有柳漁笙的鼠,錢文彬的牛,張善的虎,洪庶安的兔,熊樺泉的龍,張大壯的羊等。10柄“梅花扇”,又有“五倫扇”、“叛徒扇”等;他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人棄吾取齋”。
作家葉文玲的集扇,屬于無意插柳柳成蔭。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期間,她看到別人拿了一把大折扇請文藝界同仁好友題名,便如法炮制,一把小小的折扇上,題了幾十位名人簽名。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連葉淺予、黃苗子等書畫名家,丁聰、華君武等漫畫大師,曹禹、宗璞等著名作家,都樂意為她題扇。特別是書畫大師劉海粟題的“清風”、哲學家馮友蘭題的“明月”,更讓她視若拱璧,并寫了《清風明月共一船》的文章,紀念這些幸運的集藏活動。
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也是一位收藏家,齋號小莽蒼蒼齋。他以清代學者書法為主題集扇,收集到清代李漁、周亮工、尤侗、王士、孫怡讓等人的書法扇,特別是戊戌變法志士譚嗣同的楷書律詩扇面,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之物。
在主題集扇的收藏家中,不能不提書畫家吳湖帆。吳湖帆不僅畫技卓絕,而且還是個收藏大家。他的藏品中最為獨特的是他窮盡心力搜集的狀元扇。清代每一科新中的狀元,按當時文苑中所形成的風氣,按照慣例要寫若干把扇面來饋贈親友。因此,“狀元公”們所寫的扇面,在當時的社會上留存較多。吳湖帆事先編制了《清代狀元名次表》,準備“按圖索驥”,不料實際進行起來相當不容易。但吳湖帆對于自己確定的目標很有信心和毅力,雖遇挫折,仍然千方百計地搜求。有的出高價收買,有的用極珍貴的藏品與人交換。歷時20多年之久,才集藏了七十二位清代江南狀元書寫的扇面。
50年代初,吳湖帆在家里請國學大師文懷沙吃飯,飯桌上用漢磚墊砂鍋,文懷沙說,這樣好的東西,怎么可以墊砂鍋呢?吳湖帆很得意地笑了一笑,他說我家里找不出比漢磚更不值錢的東西。文懷沙看到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書畫扇,跟吳湖帆說,你真是大言欺人,陸潤庠的扇子怎么能跟漢磚比啊。吳先生意味深長地說,這把扇子如果拿在文懷沙手里,恐怕也就值幾塊錢,也可以說一文不值,到了吳湖帆家里,這個扇子就價值非常高了。
文老說,吳湖帆教我學會認識比漢磚更有價值的折子扇。其實在主題集藏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只要具備了錢化佛“人棄吾取”的精神,有了獨到的眼力,連陸潤庠的扇子都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