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2007福布斯“中國名人榜100”上,上榜名人中收入最高的是小巨人姚明(2.6億元),緊隨其后的是鋼琴家郎朗(1.5億元)。姚明的收入雖然有如天文數(shù)字,公眾對此并不驚訝,很多人詫異的是郎朗的收入怎么這么高,張藝謀、鞏俐、章子怡三個影視紅人加起來都不到這個數(shù)。
以高雅藝術(shù)為職業(yè)而賺得缽滿袋滿,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文娛明星的市場價值是由他們的名氣及受歡迎度來決定的,對他們來說,個人品牌幾乎是決定一切的法寶。郎朗無疑是個音樂天才,但他同時也是位塑造個人品牌的高手。
郎朗在17歲時戲劇性地一戰(zhàn)成名,迅速飆升為全球身價最高的鋼琴家。所到之處,門票幾乎場場售空。古典音樂迷們懷著極大的熱情迎接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稱他為當今古典音樂最理想的詮釋者、霍洛維茲和魯賓斯坦之后世界鋼琴界的又一位領(lǐng)軍人物、改變世界的20位年輕人之一。
事實上,比起郎朗,音樂界對中國天才琴童李云迪的專業(yè)評價要更好一些。郎朗風靡全球的原因在于,其非凡音樂才華與熱情奔放性情的結(jié)合。
他不滿足于像前輩一樣安靜地演奏,而是懷著旺盛的表演欲,用略顯夸張的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用極富表現(xiàn)力的“戲劇化”的演奏方式,來激發(fā)觀眾對音樂的熱情。他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聽覺的享受,還有視覺的沖擊,以及感情與幻想的激發(fā)。
市場證明,觀眾就是喜歡這種不同尋常的表演。郎朗能在全世界所有最著名的音樂廳舉辦個人專場獨奏會,平均每年演出近200場,是當今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藝術(shù)家之一,被公認為全球商業(yè)價值最高的古典音樂家,就是最好的證明。
據(jù)郎朗的經(jīng)紀人介紹,他幾乎每兩天就要演出一次,除去一年20場慈善演出外,其余都是商業(yè)演出。每場的演出報酬大概在60萬人民幣左右,再加上門票的分成,一年的演出收入累計約有8000萬。
對郎朗來說,演出是一種生活方式,鋼琴帶給他的不僅僅是榮譽與名聲,還有財富。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越是好的品牌,越需要好的營銷。事實上,郎朗不僅是個人品牌塑造的高手,也是個人品牌營銷的高手。其營銷的方式簡單而實在,占領(lǐng)制高點,追求最好、最高的東西,想出名嗎?那就讓自己跟更出名的人站在一起。
大概是家庭原因,郎朗很小就明白了這一點。在成名路上他一直在挑選著適合自己的指導老師。從沈陽到北京,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退學到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總是不斷向更有名望的老師靠近。據(jù)采訪他的記者說,郎朗現(xiàn)在還是很喜歡把各位重量級大師的名字掛在嘴邊。
成名之后的郎朗,更是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趨向更成名的機會,在一年之內(nèi)便與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以及歐洲樂團統(tǒng)統(tǒng)簽約。他走的是一條與李云迪不同的路。李云迪每年只花半年時間演出、錄唱片,其余的日子大多用于跟導師練琴,在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方面下功夫。而郎朗呢,則平均兩天就要演出一次,有時候甚至忙到干脆將演出當作練琴。
2003年倫敦交響樂團首演,對方要求郎朗彈邁克爾#8226;蒂皮特的曲子,郎朗說我能彈別的嗎,對方說不行。郎朗不想彈的原因,是那個曲子“很難聽”、“很煩人”,但他最后的選擇是,咬牙堅持?!叭绻胚^那個機會,我就要再等兩年?!崩衫蕸]有藝術(shù)家的偏執(zhí),卻有著商人的“清醒”。
正是這種清醒讓他不斷高調(diào)地在公眾面前出現(xiàn),跟那些更響亮的名字在一起。不論是在世界杯開幕式上演出,還是在白宮給中美政要彈鋼琴,還是擔任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還是領(lǐng)養(yǎng)國寶大熊貓,郎朗似乎永遠高高在上,永遠興致勃勃,跟所有的大人物一樣,他很忙,而且忙的都是大事。
而所有這些,恰恰是媒體最喜歡的,理所當然的,郎朗登上了“中國名人榜100”,被《紐約時報》稱為中國最紅的藝術(shù)家。前外交部長李肇星甚至在公開演講時說:“我只要求過美國國務(wù)卿賴斯兩件事,一件是在華盛頓看郎朗演出時為他獻花并擁抱,另一件是要求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p>
對普通人來說,個人品牌決定一個人的職場價值;而對公眾人物來說,美譽度高的個人品牌幾乎就是一張隨時可以兌現(xiàn)的現(xiàn)金支票。只要你名氣夠響,知名度夠大,美譽度夠高,就根本不用為缺少贊助商而發(fā)愁,換句話說,你根本不用為缺錢而發(fā)愁。在這里,品牌就是財富。品牌的大小決定你財富的多寡。
郎朗是一個音樂奇才,也是一個個人品牌運營的高手,他所累積起來的名聲與影響力,足以讓一大批商家對其趨之若鶩。在挑選贊助商上,郎朗也永遠只挑最好的。2004年,郎朗正式簽約世界頂級名表“勞力士”與世界級名車“奧迪”,成為其形象代言人。如今,他的贊助商名單上有勞力士、奧迪、雅培、施坦威、招商銀行等,無一不是知名品牌。
與知名品牌的合作,不僅能獲得豐厚報酬,而且還能通過他們的強勢營銷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郎朗與施坦威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號稱“制造世界上最好的鋼琴”的施坦威在鋼琴行業(yè)中地位突出:90%以上的著名鋼琴演奏家在音樂會上演奏時使用施坦威鋼琴,全球有2000多家音樂廳擁有施坦威鋼琴,其中,2003—2004年度世界知名音樂會上施坦威鋼琴的使用率高達98%。
2006年,施坦威推出以郎朗名字命名的“郎朗”系列鋼琴。“這是在施坦威150多年的歷史中首次以藝術(shù)家的名字推出鋼琴?!笔┨雇撉偕虾S邢薰究偨?jīng)理潘頓(John A.Patton)說,這是連霍洛威茲等藝術(shù)大師也沒享受到的殊榮。
為何施坦威有如此不尋常之舉?很簡單,中國是全球成長最快的鋼琴市場,而郎朗呢,是所有中國學琴孩子的偶像?!皟r格還算承受得起,關(guān)鍵是,它對學校里學琴的孩子有特別的教育意義?!币粋€購買“郎朗”系列鋼琴的顧客如是說,可謂一語中的。
施坦威借郎朗的名氣與聲譽來開拓自己的低端市場,而郎朗則借此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這個直率的年輕人說:“不僅僅在中國,2年后,‘郎朗’鋼琴會走向全世界?!逼湟靶目梢娨话摺?/p>
藝術(shù)與財富似乎生來不合,藝術(shù)家雖然死后聲名卓著,生前卻大都窮困潦倒,比如莫扎特、比如梵高。但郎朗卻成功地協(xié)調(diào)了二者——不僅用鋼琴贏取了世界的尊重,也用鋼琴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了巨額財富。這個年輕人跟姚明一樣,成功地把自己變成了一張價值連城的中國名片。對于他來說,鋼琴就是品牌,而品牌就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