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基礎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問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難點”,而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是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題中要義。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中之重。努力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和質量。不僅是確保教育公平的基石,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需要。潤州的教育工作者。正用自己的努力。全面提升農村學校辦學質量,為廣大農村孩子放飛明天的希望!
——題記
近年來,鎮(zhèn)江市潤州區(qū)教育局圍繞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總目標,堅持重基礎、抓長效、促均衡,既重視硬件建設的快速高效,又不忽視軟件建設的整體優(yōu)化,保證了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內涵質量,逐步形成各類教育在辦學條件、辦學水平上協(xié)調發(fā)展、競相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竭盡所能讓人民滿意”的宗旨,該局特別重視對農村薄弱學校的改造,近年多方籌措資金,先后對官塘橋中心小學、一泉小學、韋崗小學、蔣喬小學等薄弱學校進行了改造,并通過實施合格學校的建設、教育信息技術工程的建設、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規(guī)劃的實施、城鄉(xiāng)學校結對幫扶、骨干教師到農村支教、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建立農村教師獎金補貼等一系列的舉措,縮小了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促進了城鄉(xiāng)教育的和諧均衡發(fā)展。以下為筆者對農村薄弱學校建設改造工作的采訪手記。
改善農村學校硬件條件
今年暑假后,蔣喬小學的徐冬芳同學來到學校報到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突然多了一幢大樓了啊!原來的教學樓也變得那么漂亮!真棒!”小女孩激動地說,“我們學?,F(xiàn)在一點也不比電視上的城里學校差,同學們在這樣漂亮的教學樓里學習起來都特別帶勁兒!”
蔣小的許逸舒同學也開心極了:“每一位同學都有了新的桌椅。桌子是米黃色的,椅子也很漂亮、很舒服!放了學我都舍不得離開嶄新的教室,這比我家漂亮多了!”
蔣喬小學新安裝了一套校園廣播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校園廣播的智能化;新的綜合樓里還新添了很多專用教室,如美術室、舞蹈房、科學實驗室等,聽說還將配置一個新的網絡教室……很多孩子放學了都舍不得離開校園,這里看看,那里摸摸,看了許多天,總也看不夠!在他們看來,學校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帶給他們前所未有的興奮和喜悅。
要說到農村學校的變化,還要提一提韋崗小學。該校地處偏遠,僅有8個班級,原本條件簡陋。在推進農村教育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這一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去年區(qū)教育局撥資金10萬余元,改善了學生學習和教師辦公的硬件條件。今年又撥資金5萬元,改善了校園外部環(huán)境,這使得校園面貌大為改觀。這學期,為了給教師搭建網絡信息平臺,區(qū)教育局又為學校新添置了一批電腦,老師們可以進行網上教研,足不出戶即可盡享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
老師布置寫周記,韋崗小學的孩子們不約而同寫到了學校的變化。李淑嫻同學深情地寫道:“茂盛的花草樹木,一條條鵝卵石小徑,白色的教學樓加上平整的水泥路……哇!校園真是煥然一新!以前樓梯下面的路不平整,一到下雨天,就有積水,很不方便?,F(xiàn)在新修的水泥路,既好看又不會積水,真是太好了!鵝卵石小路以前也沒有,現(xiàn)在我們沒事就想走在上面,這路可以按摩腳底,可舒服了!”施好嫻同學寫道:“這學期,校門前水泥路邊栽了許多植物,桂花樹、玉蘭樹……棵棵挺拔,將來一定可以長得很壯!美麗的鵝卵石小路邊是碧綠的草坪,上面還有幾株月季……農村學校可比城里美多啦!”管玥同學寫道:“學校還添置了電腦和鋼琴呢!每天我都想去上一堂電腦課,用一用我們的新電腦。原來的四(1)教室現(xiàn)在已經成了學生閱覽室,這樣一來,在課余活動時,同學們可以去看一些課外書,既能豐富我們的知識,也能開拓我們的視野,真是太棒啦!我越來越愛我們的學校啦!”
官塘橋中心小學的變化就更大了。2003年該校配備了微機室、語音室、多功能教室等各種現(xiàn)代化專用教室。2006年,學校按“江蘇省實驗小學”的標準,先后建成了健身路徑、籃球場、排球場,清理整治了小池塘,綠化、美化了校園。學?,F(xiàn)在占地17000多平方米,生均20.6平方米;建筑面積4069平方米,生均4.9平方米;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生均近5平方米。另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操場和200多平方米的小池塘。校園內一年四季,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綠,空氣清新,風景如畫,已成為引資大道邊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與此同時。學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現(xiàn)在學校共有17個教學班,800多名學生,40多位教師,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現(xiàn)代化農村中心校。
近年來,潤州區(qū)還高度關注貧困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實行兩免一補。發(fā)動社會資助。潤州區(qū)還健全經費投入機制,確保教育經費納入財政保障范圍。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逐年增高。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yè)費逐年增長,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財政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撥款逐年增長。
打造農村優(yōu)秀師資隊伍
潤州區(qū)教育局不僅讓城鄉(xiāng)學校在硬件設施上逐漸同步,還力爭在軟件設施上大力扶持農村薄弱學校,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發(fā)展每一所學校的特性,教育好每一位學生,實現(xiàn)城鄉(xiāng)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管理水平、教育質量上的均衡發(fā)展。他們立足于服務學生、面向全體,努力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群的優(yōu)質教育。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潤州區(qū)教育局大力實施“名師培養(yǎng)工程”,全面提升師資綜合素質;制定下發(fā)了《關于實行中小學教師拔尖人才任期考核管理的細則》,開展了拔尖人才與結對學校對口交流互相促進活動。教師想要評定中級和高級職稱,必須要有到農村學校支教的經驗。這學期,在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旗幟下,一批優(yōu)秀的城市教師已經走進了韋崗小學等農村小學交流任教。
同時,農村學校校本培訓、校際課堂教學交流、校長管理論壇、城鄉(xiāng)干部交流等工作也長足開展??梢哉f。潤州教育局不僅給農村學校帶來了先進的設備,還給他們引進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優(yōu)化學校發(fā)展內涵,努力構建現(xiàn)代學校管理制度,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為進一步促進城鄉(xiāng)學校手拉手交流,潤州教育局團委啟動了“橄欖枝”行動計劃,在城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中組建了一支志愿者隊伍,他們深入農村,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協(xié)助農村教師組織農村少年兒童進行假日小隊活動、開展義務輔教活動以及組織城鄉(xiāng)少年兒童“手拉手”活動。鎮(zhèn)江實驗學校的高先鋒老師是韋崗小學的志愿科技輔導員,他定期帶著實驗學校的科技模型來到韋崗,組織孩子們進行科技活動,受到孩子們的熱烈歡迎。
農村教師師資待遇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保障——教育局特別撥出專項經費,獎勵在韋崗任教的老師。讓老師們以到農村工作為榮。
蔣喬小學的徐燕老師對筆者說:“這幾個月來目睹了我們蔣喬小學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很感慨。而且,我發(fā)現(xiàn)不僅是校園環(huán)境得到了改變。在教育教學方面我們學校也有了新的突破。學校特意調派了一名校長和教導主任狠抓教育教學的管理。首先加強了聽課的力度,由學校領導點名聽課和教師自愿申請相結合,每周至少安排兩節(jié)課,課后及時組織教師開展評課活動。其次學校開展“三個一”的教學活動。即一節(jié)好的課、一份好的教案、一篇好的專題小結。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不斷進步,工作也更有干勁了!”韋崗小學的洪梅老師說:“近年來,我們韋崗小學在教育局的關懷下,改善了教學條件,電腦等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激發(fā)了我們的教學熱情?!眲偣ぷ鞑痪玫捻f月老師說:“教育部門對學校的重視,讓我們年輕老師看到了留守農村的希望。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
關注農村兒童全面發(fā)展
有這樣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農村的孩子何愁享受不到優(yōu)質教育呢?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農村素質教育也得到深入推進。
韋崗小學積極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養(yǎng)成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韋崗小學的張嬌嬌同學深有感觸:“現(xiàn)在校園變得十分整潔!同學們丟掉了以前亂扔垃圾的習慣,有時看到地上有紙片、垃圾還主動撿起來?!痹谑叽蠹磳⒄匍_之際,韋崗小學舉行了“紅領巾喜迎十七大”詩歌朗誦會,同學們親身感受到身邊的變化,他們用自己的激情朗誦。表達了對祖國、對黨的贊美和熱愛。
蔣喬小學今年結合“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在低年級開展了“文明習慣帶回家”活動,在中、高年級開展“文明習慣隨身行”活動,從而培養(yǎng)了孩子“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自豪,我為奧運添風采”的自豪感。還開展了“關注留守兒童”活動。各中隊了解本班留守兒童分布情況,建成“互愛小隊”,將留守兒童吸納為小隊隊員,共同開展各項暑期實踐活動,以小集體的力量讓留守兒童不再感到孤獨,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到成功與被關愛。
官塘橋中心小學也很關注留守兒童,每個月都為學校的留守兒童過集體生日。下午放學后,老師義務為留守兒童輔導,像父母一樣關心孩子的成長。重視書香教室的營造,向各班提出了書香教室的創(chuàng)建標準,從教室的布置到圖書的借閱,再到讀書活動的評比,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該校還與官塘橋卡口中隊舉行了“乘坐安全校車,平安出行”活動,組織學生去南山風景區(qū)武警新兵訓練營,觀看武警訓練,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
在潤州這塊沃土上,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正以奮進的姿態(tài)、蓬勃的朝氣為農村孩子的明天努力耕耘著。潤州的農村孩子不僅已經同城市孩子一樣,享受到優(yōu)質的教育,而且,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