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提出的背景
蘆筍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抽生的嫩莖為蔬菜食用。原產地中海沿岸,在2 000多年前歐洲已有栽培。我國種植蘆筍只有百年歷史,相對來說北京等大城市及沿海地區(qū)種植蘆筍的歷史較早,不過面積很小,一直沒有大的發(fā)展,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蘆筍的需求量猛增,加上我國南北各地的氣候條件都適宜種植,我國蘆筍生產的規(guī)模才迅速擴大,以滿足加工出口的需要。福建、江蘇、浙江、河南、安徽、山西、四川等省在近一二十年發(fā)展了較多的生產基地。蘆筍以嫩莖供食用,以往生產加工罐頭的蘆筍大多是白蘆筍,而近些年來,一些研究報道綠蘆筍具有更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且風味更佳,所以綠蘆筍的發(fā)展也極為迅速。蘆筍的嫩莖既可鮮食也可加工制罐,芳香鮮美,質嫩可口,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yǎng)的保健蔬菜,可以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緩解心臟病、高血壓、腎炎、肝硬化等病癥,并具有利尿、鎮(zhèn)靜等治療作用。在國際市場上蘆筍產品一直暢銷不衰,深受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消費者的喜愛,有廣闊的國際市場。
二、蘆筍產品收購標準
⒈綠筍
合格品:筍體鮮嫩,形態(tài)完整良好,帶完整筍頭,呈全綠色,切口平整,筍頭緊密,少量筍的基部允許有不超過2厘米的淡綠色或紫色。無泥沙,無霉爛,不得有明顯彎曲、畸形、空心、開裂、蟲傷、機械損傷等,長度為14~18厘米,直徑(以基部橫面的最大與最小直徑平均值為準)0.8厘米以上。
殘次品:筍體筍頭完整,總長度不低于18厘米,直徑不小于0.6厘米,其他要求達不到合格品標準者。
⒉白筍
合格品:筍體鮮嫩形態(tài)良好,帶完整筍頭,筍體呈白色或者筍尖端略呈淡綠色或淡紫色,帶色部分不超過4毫米,其余為白色的筍體;切口平整,筍頭緊閉,無泥沙,無霉爛,不得有粗纖維,不能有明顯彎曲、畸形、空心、開裂、病斑蟲傷或其他損傷;長度14~18厘米,直徑(以基部橫面的最大與最小直徑平均值為準)1.0厘米以上。
殘次品:筍體筍頭完整,總長度不低于18厘米,直徑不小于0.6厘米,其他要求達不到合格品標準者。
三、項目的產品方案:
1、蘆筍罐頭 370#瓶4 000噸/年出口
2、速凍蘆筍10千克包裝 6 000噸/年出口
3、蘆筍汁、酒0.5千克瓶裝2 000噸/年出口、內銷
4、蘆筍粉、茶 0.5千克盒裝 200噸/年出口、內銷
四、項目的投資估算:
該項目擬定年產15 000噸蘆筍系列產品,建筑面積 20 762平方米,水池、水塔1 600立方米,購置設備214臺(套)。
該項目固定資產投資2 991萬元,其中設備投資1 191.30萬元,土建投資1 315.70萬元,其他投資484萬元。
五、項目的效益分析:
⒈經濟效益
項目完成后,正常年可實現(xiàn)銷售收入(創(chuàng)匯)20 200萬元,利稅6 667.29萬元,其中利潤3 005.63萬元,稅金3 661.66萬元。
①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1年):1.88(年)。
②投資利潤率:108.99%。
③銷售利潤率:16.14%。
另外,由于蘆筍生產期主要集中在3~8月份,為提高設備利用率,避免設備閑置,在非蘆筍生產期企業(yè)將據(jù)外商訂單要求重新安排生產速凍蔬菜、脫水蔬菜、果菜罐頭等,以提高企業(yè)的綜合經濟效益。
⒉社會效益
①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將當?shù)氐馁Y源優(yōu)勢轉化成經濟優(yōu)勢,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按保護價格計算,1萬畝蘆筍農民收入2 910萬元;按略低于現(xiàn)行的市場收購價格計算,1萬畝蘆筍農民收入7 275萬元。
②可以解決642人的就業(yè)問題。
③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經濟效益分析上僅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及城建和教育附加等幾項稅種即達3 661.66萬元);擴大出口創(chuàng)匯近2 500萬美金。
六、環(huán)境保護、安全衛(wèi)生和節(jié)能:
⒈衛(wèi)生。產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使之符合標準。產品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實施監(jiān)測、監(jiān)控,按綠色食品的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分批抽樣送質檢部門進行檢測,以杜絕不合格原料進廠及不合格產品出廠。
⒉環(huán)境保護。本項目產品是采用單品種新鮮蔬菜簡單或生物技術加工而成,產品加工均在無污染、無有毒物質排放的生產環(huán)境中,加工用水要求達到一級生活用水標準。
⒊勞動保護。項目實施后,設備生產部制定嚴格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并加強安全生產教育,確保在操作過程中達到安全生產,安全用電。
⒋消防。本項目為蔬菜深加工,從原料采摘到產品加工,基本與火源無關,除外包裝采用紙質或無毒塑料制品外,無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項目設計實施時,在倉庫和包裝車間配備一定的消防用具,并留足消防通道和水源。
⒌節(jié)能。本項目主要能耗有:電、熱(或煤)。為進一步降低能耗,節(jié)約能源,減少生產成本,必須采用節(jié)能措施,因此,無論是設備設計、工藝設計和生產都要立足重視節(jié)能,并將節(jié)能措施和管理貫穿于整個產品加工過程中。本項目的節(jié)能措施是:
⑴所有設備選型均采用先進定型的節(jié)能降耗型的;
⑵為提高電網(wǎng)的功率因素,在低壓增補靜電容量;
⑶加強生產控制設施,減少因操作不當帶來的材料及能源損失;
⑷設置專門的能源材料管理機構,檢測各車間的能耗和節(jié)能情況,并制定獎懲制度。
七、企業(yè)組織和勞動定員:
⒈企業(yè)組織原則
本項目采取項目法人管理制,公司實行總經理負責制,員工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和季節(jié)性臨時工相結合。
⒉人員來源及培訓
本項目實施后用工642名,其中管理人員60名,技術人員24名,工人558名。所有人員在上崗前必須進行有關操作的培訓,合格后上崗。工人工資按生產成本核算統(tǒng)計約624萬元,人均年平均工資收入10 000元。
八、項目評價及建議:
綜上所述,本項目建設地理位置較好,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適宜,本項目是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應用在農業(yè)上的具體體現(xiàn),生產的產品將是科技含量高、銷路廣泛、效益良好的產品。一年后公司可在條件較好的地區(qū)設立子公司,將其運作成為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型企業(yè)。因此,本項目市場前景廣闊,發(fā)展生產的指導思想明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都很好,設計方案合理,數(shù)據(jù)可靠,且留有充分余地,回收期適中。在經濟、社會、技術、管理等方面都是切實可行的。
項目聯(lián)系:《村委主任》編輯部
聯(lián)系電話:0351-663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