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堂練習課,需要添加輔助線來解題,這對于初學幾何,甚至連推理都不作要求的七年級學生來講,是何等的困難.說真的,作為老師的我,自己心里也沒底,還是先來看題目吧:
已知六邊形ABCDEF中,AF∥CD,AB∥ED,∠A
=140°,∠B=100°,∠E=90°.求∠C、∠D、∠F的度數(shù).
師: 這題是關于求角度的問題,只從題上的條件和圖形,大家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嗎?
同學們都低頭思考,過了一會兒,我稍作提示.
師: 可否考慮添加輔助線?
同學們繼續(xù)思考,又過了幾分鐘,我心里有點沒譜,想要出聲提示,但看到他們苦思冥想的樣子,又不忍心打斷他們……
終于,小機靈袁中杰舉手了:老師,連接AD,CF……
師:你為什么會這樣想?
生:因為我想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多邊形的內角和.在四邊形ABCF中,∠BAF+∠B+∠1+∠3=360°,則∠1+∠3
=360°-140°-100°=120°.因為AF∥CD,所以∠3=∠FCD,所以∠1+∠FCD=120°,即∠BCD=120°.然后在四邊形ABCD中,∠BAD+∠4=360°-∠B-∠BCD=360°-100°-120°=140°,因為AB∥ED,所以∠BAD=∠5,所以∠5+∠4=140°,即∠CDE=140°.最后用六邊形內角和為720°求出∠F.
“真是太好了!”我由衷地贊嘆道.“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平時愛表現(xiàn)的張子涵高高地舉起小手:“老師,我有.”我示意他回答.
生:作AF的平行線……
師:什么?怎么作?(看到他有點著急地比畫著但又表達不清,于是我叫他干脆上黑板畫.)
生:作BM∥AF,∠1+∠A=180°,∠2+∠C=180°,可以求出∠1=40°,∠2
=60°,∠C=120°.作FN∥AB,∠A+∠3
=180°,所以∠3=40°.因為∠E=90°,所以∠EFN=90°,所以∠AFE=40°+90°=130°,然后用六邊形內角和性質求出∠D.
不等我說話,下面的同學都已經(jīng)點頭表示同意.我剛要表揚張子涵,學習委員賀佳文又舉起了手,只好讓他先說啦!
生: 我的方法更簡單一些!(呵,他倒是不客氣.)
“那你趕快說說吧!”我笑著對他說.
生: 延長AB、DC交于點M.
師: 你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生:我想用平行線的性質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性質.由AF∥CD,∠A=140°,能求出∠M=40°.再由AB∥ED,就可以求出∠D=140°.因為∠ABC=100°,所以∠1=80°,再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內角之和,可以求出∠BCD
=∠1+∠M=120°,最后求得∠F=130°.
“還真的很簡單呢!”我不禁為他鼓掌.暗想該總結一下進入下一題了,但看到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成銀舉手了,于是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她發(fā)言.
生:老師,我想連接AE、DF.(我?guī)退骱幂o助線.)她接著說:在五邊形ABCDF中,∠FAB+∠B+∠C+∠CDF+∠DFA=540°,而AF∥CD,所以∠CDF+∠DFA=180°,由∠BAF=140°、∠B=100°,可得∠C
=120°.同樣的在五邊形ABCDE中,因為 AB∥DE,所以∠BAE+∠DEA=180°,可以求出∠CDE=140°,再在六邊形ABCDEF中求出∠F的度數(shù).
在同學們都表示理解了之后,我著實表揚了成銀同學一番.話音還沒落,平時愛找茬的封黃其說話了:“老師,剛才成銀畫的那兩條線,畫在其他位置也行?!蔽乙粫r沒領會他的意思,于是要他也到黑板上來畫.
生:像這樣∠1+∠2不也是180°嘛,∠3+∠4也等于180°?。?/p>
噢,原來是這個意思,我點頭同意,又看了看其他同學,等待他們的回應.從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也同意了.
“那……”我急于想進入下一題的想法又被打斷.“老師,不知道這樣行不行?”聲音和她的人一樣漂亮的女生潘瑋漲紅了臉說.“你說說看!”我鼓勵她道.
生:我記得你以前講過那個題……(她比畫著.)
師:還是到黑板前來吧!
生:你以前不是讓我們探求過在AB∥CD的條件下,∠A、∠E、∠C之間關系的嗎?
師:是啊.
生:我記得這個結論∠A+∠E+∠C=360°,那這個題不加輔助線不也能做嗎?題中AF∥CD,不就是像這個圖形嘛,所以 ∠C
=360°-∠A-∠B=360°-140°-100°=120°,再由AB∥DE,同樣可求∠D=360°-∠B
-∠C=360°-100°-120°=140°,∠F=360°
-∠A-∠E=360°-140°-90°=130°.
還沒等我作出解釋,下課鈴聲響了,看著下面舉起的一只只小手和一聲聲“老師,我還有……”我真的好想繼續(xù)下去,但……
我期盼著明天你們能給我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