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魚加莧菜,吃了死得快”。這是流傳于湖南新邵縣、且被實踐多次驗證的一句俗語。俗語中的團魚即王八、鱉魚。大多數食物“吃在一起”,并無妨礙,可是有少數食物吃在一起卻會出現“撞車”現象,甚至危及生命。為了防止食物間出現“撞車”現象,要記住以下“冤家”名單。
蝦與維生素C 蝦一類軟殼食物含有較高濃度的15-鉀砷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對人體也是安全的,但與維生素C結合后,性質就會發(fā)生根本的變化。由于化學作用的緣故,本來無毒的15-鉀砷(即砷酸酐)搖身一變,成為了有毒物質“三鉀砷”,俗稱為“砒霜”。因此,同時食用蝦與維生素C會引起人體中毒,甚至死亡。
牛奶與果汁 牛奶中含蛋白質豐富,且80%以上為酪蛋白。酪蛋白在pH值4.6以下的強酸性環(huán)境中易發(fā)生凝集、沉淀,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故沖調牛奶時不宜加入果珍等酸性飲料。
牛奶與瘦肉 瘦肉中含有豐富的磷,牛奶卻是鈣的富礦,磷與鈣兩種礦物元素易發(fā)生拮抗作用,難以同時被人體所吸收,最好錯開食用。
牛奶與波菜 波菜中蘊藏有大量草酸,與牛奶同時服用,易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鈣,無法被人體吸收。換言之,草酸可大大降低食物中鈣的吸收與生物利用率——這便是營養(yǎng)學家將鈣含量多的食物,如奶類、蝦皮、動物骨等,與菠菜、莧菜、韭菜等列為“冤家”的依據所在。
蘿卜與水果 兩者長期同食,經代謝后體內會很快產生大量硫氫酸,而硫氫酸可抑制甲狀腺素的形成,阻礙甲狀腺對碘的攝取,從而誘發(fā)或導致甲狀腺腫瘤。
海鮮與水果 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物質,如果與含鞣質的水果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易使海鮮中的鈣質與水果中的鞣質結合,這種物質可刺激黏膜,形成一種不易消化的物質,使人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肉類與茶飲 茶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產生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的滯留時間,形成便秘。
白酒與胡蘿卜 胡蘿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與酒精一起進入人體,就會在肝臟中產生毒素,使肝臟受到損壞,引起肝病。
咸魚與西紅柿 咸魚不宜與西紅柿(香蕉以及乳酸飲料)搭配食用,由于咸魚制品中的硝酸鹽在乳酸菌作用下會還原成亞硝酸鹽,再與西紅柿等所含的胺類結合,產生強致癌物亞硝銨,引起胃、腸、肝等消化器官癌變。
牡蠣與玉米 牡蠣等海生軟體動物含鋅量之多,高居食物之首。若與蠶豆、玉米制品或黑面包同食,這些食品中的纖維素將使鋅的吸收量大打折扣,可減少65%以上。
菠菜與豆腐。菠菜中所含的草酸,與豆腐中所含的鈣產生草酸鈣凝結物,阻礙人體對菠菜中的鐵質和豆腐中植物蛋白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