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是一種口傳身授、代代相繼的藝術,前輩藝術家是戲曲事業(yè)的寶貴財富,尊重他們,就是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因此,搶救、繼承老藝術家的藝術,宣傳、弘揚他們的人品藝品,已得到戲曲界的廣泛認識和重視。
作為由全國戲曲理論家、評論家、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共同組成的一級學術團體,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正致力于該項寂寞而又意義深遠的事業(yè)。會長胡芝風表示,戲曲表演本應是舞臺的中心,唱念做打都體現、積淀在演員身上。然而,如今許多舞臺上“只見鋼材木材,不見表演人才”的現狀,卻令人感到擔憂。為弘揚戲曲表演藝術,表彰有成就的前輩表演藝術家,發(fā)揚其藝術造詣、舞臺經驗、敬業(yè)精神、藝德人品,學會于近期專設了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獎,并決定將第一頂桂冠授予九旬高齡的京劇名凈王玉田。
王玉田藝宗金(少山)派,并融合了其他行當和流派的特色,風格高古,獨樹一幟。他1917年生于安徽蕪湖,7歲開始練功讀書,10歲起到上海學習京劇藝術,22歲拜李克昌為師,又向張榮奎、苗勝春、芙蓉草等老師學藝,31歲參加武漢市京劇團、南通市京劇團,隨譚富英、宋寶羅劇團演出。解放后,他參加江蘇大眾京劇團任副團長,1954年調入上海京劇院,1958年又調入陜西省京劇團,自1982年退休至今,仍醉心于舞臺,無私傳藝。
王玉田有著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一生敬業(yè),淡泊名利。無論順風、逆流,他都寬人律己,胸襟廣闊,以苦當樂,對藝術鍥而不舍,在長期京劇藝術生涯中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角色。難能可貴的是,王玉田一直默默奉獻,甘當綠葉。在周信芳主演的劇目中,所需配白臉的角色均由王玉田擔任;除梅蘭芳外,王玉田幾乎為所有的京劇名演員配過戲。
今年已91歲高齡的王玉田嗓音洪亮,精神矍鑠。他以自己近一個世紀人生歷程,驗證了“先做好人,才能做好藝”的真理。令人驚訝的是,王玉田雖已九旬高齡,卻依然經常粉墨登臺、唱念做打。在會上,有位專家感慨地說,二百年來,以九旬高齡粉墨登場而載于皮黃史冊的,首先是天津人稱“老鄉(xiāng)親”的孫菊仙,時于1930年;第二是“江南俞五”俞振飛,時于1991年。王玉田則是第三位,不但演折子戲,還進行專場演出,舞臺表現依然那么生龍活虎,塑造人物依然那么栩栩如生,令人贊嘆。
這次由中國戲曲表演學會、上海京昆藝術中心、SMG新娛樂和上海戲劇雜志社聯合舉辦的“九十高齡京劇藝術家王玉田藝術研討會”,還吸引了全國各地、各劇種的中青年戲曲演員參與。對此,胡芝風感到十分高興。她說,為王老頒獎,不僅是為了表彰這位前輩對京劇藝術所作的貢獻,更是為了弘揚戲曲藝術,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在繼承傳統(tǒng)的前提下努力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