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fā)現,許多地方官員對政治現狀和改革等問題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們對改革的期望越來越高,但同時他們仍然認同現行的基本政治框架,希望改革走漸進理性的道路。
剛剛結束的十七大,在報告中提出“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家發(fā)改委專家常修澤認為,鑒于執(zhí)政黨的決心和民眾的支持,十七大后,“中國將掀起新一輪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浪潮”。如此,地方官員對當前的現狀和未來的改革如何看呢?
問卷對某省省委黨校6個領導干部培訓班次(市廳級領導干部班、縣處級領導干部班、中青年領導干部班、公務員班、高校縣處級政工班和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班)的學員進行了調查。參加這些班次培訓的學員全部來自該省,以黨政部門為主,也有來自高校和企業(yè)的縣處級以上干部;除了“市廳班”和“鄉(xiāng)鎮(zhèn)班”的學員分別為司局級和正科級外,其他各班次均為縣處級。
問卷匿名填寫,以班級為單位集中發(fā)放,學員填寫后再集中回收。共發(fā)出問卷680份,回收有效問卷571份。
從問卷最終數據可以看出,地方領導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在答卷者當中,具有大專和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達98.8%,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占七成多;同時,地方領導干部的專業(yè)教育背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答卷者中此類專業(yè)背景的干部占八成左右,而具數學、地理、工程技術和其他理工類專業(yè)背景的僅為一成。
民主理想獲得認同
“用人風氣”是觀測政治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也是多年來中共中央十分強調的問題之一,早就有“用人上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之說。被調查者既是被任用的干部,本人往往又直接任用下屬,對“用人風氣”他們的感受自然十分深刻。那么,他們對此是如何評價的呢?
被調查者當中,選擇“風氣比較正”的占18.6%,認為用人風氣“還過得去”的占34.0%,兩者合計為52.6%,值得深思的是,有45%的人認為“不太正”或“很不正”,其中選擇“不太正”的占31.5%,選擇很不正的占13.5%。
如果認為任用干部風氣不正,主要是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在答卷者中,74.8%的人選擇了“拉關系、跑官”,55.3%的人選擇了“任人唯親、分派分線”,46.8%的人選擇了干部任用的“考察不實”,43.1%的人認為在干部任用方面“決策不民主、個人說了算”,28.4%的人選擇了“買官賣官”。
在“您認為現在提升職務,關鍵要靠什么”的問題上,有75.1%的地方官員選擇“與領導的關系”,62.5%選擇了“實際才干”,47.8%選擇了“年齡優(yōu)勢”,39.9%選擇了“群眾基礎”,23.1%選擇了“文憑”,20.1%選擇了“送禮”,17.0%選擇了“資歷”。
可以參考的官方說法是,任用干部的正式標準為“實際才干”——才干與實績、“年齡優(yōu)勢”——年輕化、與“群眾基礎”。這與問卷結果雖不一致,但也呈一定的相關態(tài)勢。同時可以看出,在這些體制內的官員看來,任用干部中的“潛規(guī)則”實際上壓倒了文件上正式頒布的標準。
在“民主與經濟發(fā)展之間哪一項比較重要”的問題回答上,58.7%的答卷者認為“經濟發(fā)展比較重要一些”,31.7%的人認為“兩者都重要”,5.1%的人認為“民主比較重要一些”,2.6%的人則認為“民主絕對重要”。
這表明,民主作為一種理想、目標,至少在地方領導干部中已獲認同。然而,盡管明確肯定“民主體制比其他體制好”的人有近7成,但如果要他們在實現民主政治與經濟發(fā)展之間作抉擇時,多數人選擇的卻是“經濟發(fā)展比較重要一些”,這似乎意味著民主的價值觀在多數官員心中的內化程度并不夠深。
政府信任度自上而下遞減
對當今中國各級政府——中央政府、省政府、縣政府、鄉(xiāng)政府、村組織的可信度,被調查者持有怎樣的評價呢?
在這些地方官員中,86.3%的人表示對中央政府“相當相信”或“完全相信”,但對省政府“相當相信”或“完全相信”的比例就下降到76.2%,對市政府“相當相信”或“完全相信”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到46.9%,對縣政府就只剩33.2%的人“相當相信”或“完全相信”,而對鄉(xiāng)政府這一比例竟低到21.4%,對村組織則這一比例更是只有15.8%。很明顯,他們對各級政府的信任程度呈自上而下的遞降序列。這表明,各級政府在地方官員中呈現出“切割性”評價,他們對國家宏觀層面權力組織的信任度依然較高。
地方官員們對國家經濟發(fā)展形勢的判斷、特別是對其未來發(fā)展的信心,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被調查者對現實政治結構的看法。
對“您認為我國目前整體經濟情況怎么樣”的問題,回答“還算好”的占79.9%,“非常好”的占6.0%,認為“不好不壞”的占6.7%,“不太好”的占5.1%。
對5年后我國經濟情況的看法,認為“好一些”的占65.7%,“好很多”的占26.3%,“跟以前和當前一樣”的占1.6%,有5.8%的人認為“說不清”。
從以上問題的回答來看,地方官員們對經濟現狀以及未來5年的預期普遍樂觀,有九成左右的好評。從這些態(tài)度出發(fā),再加上前述對基本社會制度和宏觀國家權力的較高認同,或許可以認為,這些領導干部中的多數人對政治改革走向的預期與選擇基本上未越出現行制度的框架。
走漸進理性改革之路
有人認為,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應加速政治體制改革;也有人認為,政治體制改革會帶來不穩(wěn)定,目前不宜進行。對這種論斷,地方官員是怎么看待的呢?
令人驚訝的是,答卷者中竟有高達85.1%的人認為“應該加速政治體制改革”。認為“目前不宜進行改革”的人僅占答卷者的5.8%。
由此來看,各地之所以會不時“冒出”一些改革創(chuàng)新的動作,就不難理解了??梢哉f,在地方層面,改革的體制資源與動力基礎已逐漸增強,這對推進改革是有力的支持。需要進一步關注的是,他們對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方向與路徑的選擇究竟怎樣。
被調查者對政治體制改革路徑最集中選擇的“應重點解決的問題”之前4項依次為:“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 (69.0%),“精簡黨政機構”(53.2%),“加大反腐力度”(51.1%),“擴大黨內民主”(41.0%)。當要求他們按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的順序將“應重點解決的問題”排序時,在第一、第二位的選擇中,“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精簡黨政機構”、“加大反腐力度”和“擴大黨內民主”依然是被選最多的4項。
關于當前基層嘗試的直接選舉工作,問卷設計了這樣一道問題:您認為這些職務(縣市長、鄉(xiāng)鎮(zhèn)長、村主任)應當進行直接選舉產生嗎?
調查結果顯示,直接選舉的職位越高,地方官員們對直接選舉的認同度就越低。相當多的地方干部認為,鄉(xiāng)鎮(zhèn)長和縣市長“可以實行”直接選舉,41.0%的人認為鄉(xiāng)鎮(zhèn)長可以直接選舉,22.4%的人認為縣市長可以直接選舉。
在回答問卷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中,認為鄉(xiāng)鎮(zhèn)長這一職位“目前就可以實行直選”的人占19.8%,而市廳和縣處級干部主張“鄉(xiāng)鎮(zhèn)長直選”者更多,達五成左右。這表明,競爭性選舉在地方干部中已有越來越大的支持空間。在1998年的一次調查中,鄉(xiāng)鎮(zhèn)正職中主張鄉(xiāng)鎮(zhèn)長直選“目前就可以實行”的人僅占7.1%。現在這一比例有了明顯的上升。在身居縣處級職位的干部中,雖然認為“縣長目前就可以實行直選”的人僅占27.6%,但認為這一職位“應該實行直選”的人卻多一倍,達到56.1%;在鄉(xiāng)鎮(zhèn)級干部中也存在類似情形。
調查發(fā)現,許多地方官員對政治現狀和政治改革等問題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許多地方官員對政治改革的期望越來越高,政治改革其實得到許多地方干部的支持。一方面他們仍然認同現行的基本政治框架,希望改革走漸進理性的道路;另一方面,民主作為一種理想、目標,在平均教育程度接近大學本科水準的地方官員中已被廣泛接收。
但即便通過問卷調查能夠了解到地方官員們的政治態(tài)度,也并不能據此簡單地直接推論他們在政治改革問題上的行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