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CPI,就是關注民生。老百姓對CPI越來越關注,因為它直接關系到菜籃子、米袋子的份量。其實官員更應該關注CPI,他們的工作業(yè)績直接或間接地影響CPI。從糧食、豬肉、煤氣漲價、柴油斷貨等現(xiàn)象看,除了市場因素之外,是否還有政府相關部門預測不準確的原因呢?GDP固然重要,但是與老百姓的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去年同月上漲6.5%。1-10月份累計,同比上漲4.4%。從湖北省統(tǒng)計局公布數(shù)字看,10月湖北各地的豬肉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驚人,達到66.8%;受秋旱影響,武漢市鮮菜價格比上月上漲8.0%,比上年同月上漲了22.0%。
現(xiàn)在急得直跳的,我想可能是低收入家庭的主婦和柴油車司機。武漢家用壇子氣才漲價一星期,又漲了。由于受液化氣采購價格繼續(xù)大幅上漲影響,武漢市煤氣公司決定從11月14日起再次上調城區(qū)內瓶裝液化氣價格,14.5公斤家庭裝液化氣每瓶由110元調為115元,而此次調價已是本月第三次漲價,半年內的第九次上調,漲幅33元/瓶。
近幾個月以來,全國的柴油零售市場已全線告急,廣州、上海、深圳、廈門、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的不少加油站停止柴油供應。湖北黃黃高速出現(xiàn)等待加油的車堵塞高速公路入口的現(xiàn)象。柴油車司機心急如焚,四處找油,加油站不是排著長隊,就是沒油。
導致供油緊缺的原因很多。首先,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而國內因前一階段物價指數(shù)上漲較快,而成品油零售價格維持不變,造成進口、生產和市場銷售成本倒掛;其次,中國柴油加工能力不足,進口依存度較大,因進銷價格倒掛,影響企業(yè)的積極性;國內煉廠虧損嚴重,部分煉廠相繼減少煉油量,一些地方煉廠產量減少,加工能力下降;第三,農忙對柴油資源需求的增長也導致了柴油供不應求;最后,由于資源緊張,發(fā)生消費轉移,部分工礦企業(yè)改變渠道直接至加油站購油。
總之,10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反彈與極少數(shù)商品短缺,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專家認為,10月份CPI反彈的主要原因是受季節(jié)變化鮮菜價格上漲較快以及入秋以來豬肉消費量增價漲。這是意料之中的。我國從2003年連續(xù)4年物價保持基本穩(wěn)定,但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快速攀升,特別是3月份以來,CPI漲幅連續(xù)8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有關專家認為,我國這一輪物價上漲有國內外多種因素。一是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帶動消費價格上漲。二是國際糧食價格普遍上漲,帶動食品價格上漲。三是國內存在價格的結構性上漲,目前主要是豬肉、油料等價格上漲帶動其他食品價格上漲。
這些分析固然有道理,但還是存在“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壓下葫蘆浮起瓢”的問題。可能我們在價格監(jiān)測預警以及采取應急措施上還存在問題。
此次糧食、肉禽蛋價格的上漲均始于2006年11月,但在去年年底,國家只是針對糧食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使得糧價漸趨穩(wěn)定,而沒有顧及其他食品,導致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從今年4月份以來屢創(chuàng)新高。實際上,2005年10月至2006年上半年生豬存欄數(shù)下降就已經開始出現(xiàn),但農業(yè)、畜牧、統(tǒng)計、物價、商務等相關政府機構并未及時跟蹤并發(fā)布相關信息,致使生豬產業(yè)鏈未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各級政府出臺一些措施顯得比較滯后。
在CPI上漲的同時,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又上漲。從今年7月開始,PPI逐月上漲,10月份漲幅達3.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5%。由于工業(yè)制成品主要是銷售給商業(yè)企業(yè),因此PPI的上漲對于CPI的上漲帶動作用是很明顯的。
當前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完善食品、非食品以及所有商品價格監(jiān)測與預警制度,提前告知生產者,增加生產量;增加生活必需品的儲備;增加短缺商品的生產能力,比如柴油。
(作者系湖北省統(tǒng)計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