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著名勇將。他胸懷坦蕩,英勇善戰(zhàn),功勛卓著。
41年前,我見到楊勇將軍是在三軍“造反派”的聯(lián)合批斗會上, 整整4個小時, 將軍被曝曬在露天的高臺上, 頭多次被“造反派”按下去,但他又頑強地抬起來。那威武不屈的形象,令我終生難忘。
那是我唯一一次見到楊勇將軍。后來,在北京總參謀部駐地的一個小院中,將軍的夫人林彬、子女和部下,給我敘述了楊勇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5處傷疤,見證將軍勇猛精神
一位共產(chǎn)黨校長的話,影響了楊勇的一生。
那是70多年前,在湖南省瀏陽文家市里仁學校的一間教室中,中共地下黨員、校長陳世喬在給同學們講解“勇”字的含義:“‘勇’字是形容士兵的忠誠、勇敢、剛強不屈,這才是一個好兒男的陽剛之氣……”這次講課,給一名叫楊世峻的同學巨大的觸動,為了激勵自己也成為一名為國為民的勇士,他改名楊勇。
楊勇一生百戰(zhàn)沙場,最能體現(xiàn)“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5處傷疤。將軍的夫人林彬給我介紹了這些傷疤的部位和來歷:
頭頂,子彈傷;右大腿部,炮彈傷;腮部,子彈貫通傷;左臂肘部,子彈傷;左肩,子彈貫通傷。楊勇每一次負傷,都有一場惡仗;每一處傷疤,都有一段傳奇:
1933年10月,紅三軍團四十師十四團在中央蘇區(qū)的絢口與敵遭遇,雙方都措手不及。“狹路相逢勇者勝”。團政治處主任楊勇冒著嗖嗖的子彈,帶頭沖入敵群,一場短兵相接的廝殺展開了。突然,一發(fā)子彈從他的頭頂中央穿破了頭皮,血很快流到面頰、頸部。他全然不顧,繼續(xù)沖殺,敵人抱頭鼠竄,落荒而逃。戰(zhàn)后,楊勇受到軍團長彭德懷的稱贊,胸前掛上了一枚三等紅星獎章。同時,頭頂也留下一塊永久的紀念──兩公分長,不再生發(fā)的彈痕。
大軍壓境,炮聲隆隆。長征中最激烈、最殘酷的湘江戰(zhàn)役拉開了帷幕。擔任紅四十師十團政委的楊勇率部執(zhí)行掩護中央縱隊過江的重任。炮火紛飛,血肉橫飛。數(shù)十倍的敵人螞蟻般地擁來,一批戰(zhàn)士倒下了,又一批戰(zhàn)士犧牲了。團長沈述清中彈身亡;師參謀長杜中美代理團長,又壯烈殉國。敵人再次潮水般涌來,楊勇殺紅了眼,這時一塊彈片飛來,鉆入他的右大腿,他咬緊牙關(guān),一把將彈片拔出,大聲吶喊:“為團長報仇!”沖出塹壕,戰(zhàn)士們隨其蜂擁而上,瘋狂的敵人“退了潮”。兩晝夜的血戰(zhàn),十團400余名官兵血染湘江,使中央縱隊順利過江。從此, 楊勇的腿部也留下了一塊“湘江戰(zhàn)役紀念章”。
1935年1月,土城戰(zhàn)斗,給楊勇打上了第三塊戰(zhàn)爭的烙印,也是他負傷最重的一次。土城是赤水河東岸的重要渡口。川軍劉湘的主力部隊搶先占領了土城所有的有利地形,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親臨戰(zhàn)場指揮,十團政委楊勇又一次帶隊沖鋒,一發(fā)無情的子彈從他的右腮穿入,從唇部鉆出,一進一出,楊勇從此失去了6顆牙。 當時,血似噴泉,用嘴指揮不了戰(zhàn)斗,他便用筆下達命令,臉上是血,手上是血,筆上是血、紙上也是血,最后楊勇昏倒在血泊中。這次傷愈后,楊勇臉上留下的彈窩,30多年后,才由北京醫(yī)院院長吳蔚然用手術(shù)刀填平。
平型關(guān)大戰(zhàn),是我軍首次與日軍交鋒,卻使楊勇第四次負傷。 這次對手是日軍的精銳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戰(zhàn)斗異常殘酷。然而,戰(zhàn)斗越殘酷,越能體現(xiàn)楊勇的英雄本色。在這次戰(zhàn)斗中, 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政委的楊勇,在與日軍搶奪制高點老爺廟戰(zhàn)斗中, 又一次身先士卒。他帶領三營在老爺廟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zhàn),刀、槍、拳、牙都成了武器,槍托飛舞,殺聲震天;馬刀閃亮,敵頭落地。在廝殺中的楊勇,突然感到左肩一股熱流,左臂肘一陣疼痛。接著鮮血浸透了軍裝……
“烈火識真金,戰(zhàn)場見勇夫”。湘江、土城、平型關(guān),這在人民軍隊的戰(zhàn)史上算是有名的惡仗、硬仗、“生死仗”,楊勇仗仗出生入死,仗仗血濺沙場,用槍疤為后人塑造了一個虎將的“軍魂”。
“呂梁三捷”,令日軍防不勝防
有人說沒有“勇”字,難稱楊勇;不言“謀”字,也不是真正的楊勇。大智大勇,相映生輝,才是名副其實的楊勇。這是對將軍恰如其分的評價。
“呂梁三戰(zhàn)三捷”是楊勇將軍指揮才能的生動寫照。
1938年9月,日寇為發(fā)起大舉進攻,派一0八旅團長山口少將,率部進駐呂梁地區(qū)的離石,并在汾陽城內(nèi)集中大批彈藥、糧秣等物資,隨時準備起運。這就為楊勇率六八六團打阻擊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遇。
當楊勇帶各營干部到汾離公路觀察地形,發(fā)現(xiàn)最佳阻擊部位設有敵碉堡。提前拔掉會打草驚蛇,戰(zhàn)斗打響后再拔,傷亡太大。怎么辦呢?楊勇發(fā)揚軍事民主,集中大家智慧后, 作出了打碉堡和打阻擊同步進行的決定。他把打碉堡的任務交給迫擊炮連連長吳嘉德。
沒過幾天,楊勇接到情報,敵人車隊已經(jīng)出動。他下令設下埋伏,待滿載敵兵和軍用物資的20輛汽車進入伏擊圈,一聲令下,3發(fā)炮彈讓碉堡飛上了天。隨著第一發(fā)炮彈的爆炸,其余戰(zhàn)士們發(fā)起沖鋒,200多名敵人除了3名投降外,其余全部被殲。第二天日軍大部隊出動,撲了空,只拉走了5車尸體。
前線日軍得不到彈藥、給養(yǎng),只好殺馬充饑。過了幾天,日軍又冒險開始運輸。100多名敵兵分乘幾輛汽車,僅送一車糧食試探前運,楊勇識破了敵人的詭計,放走了這一車糧食。
第二天,敵人果然膽子大起來, 又出動200多名敵兵押送18車物資。遭到楊勇率部伏擊,敵人被全殲。
吃了兩次虧的日軍,成了驚弓之鳥。在公路重點地段由重兵設了據(jù)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楊勇改變了戰(zhàn)術(shù),決定冒一下風險, 在敵人鼻子底下的王家池潛伏起來,準備再打一個伏擊戰(zhàn)。
日軍的輜重、炮車、步兵,在險要地段百般警惕,順利通過,沒想到在眼皮底下的王家池卻遇見了神兵,300多敵人又成了槍下鬼。
三次伏擊戰(zhàn),殲敵近千,山口也一命嗚呼。汾陽城緊閉,接連幾天敵人在焚燒尸體,召開慰悼大會。而楊勇則在呂梁山區(qū)召開了祝捷大會。在鑼鼓聲中,日軍駐汾陽聯(lián)隊司令官送來了份“慰悼”會上由全體軍官通過的“挑戰(zhàn)書”,大意是: 前與貴軍交戰(zhàn),遺憾萬千……惟敝軍不愿山地作戰(zhàn),愿約貴軍到兌九峪平原一帶決一雌雄……楊勇看后,一笑置之。
“呂梁三捷”作為我軍抗戰(zhàn)時期的成功戰(zhàn)例,被廣泛流傳。
像“呂梁三捷”這樣展現(xiàn)指揮員智謀的戰(zhàn)斗、戰(zhàn)役,楊勇經(jīng)歷過不計其數(shù):1941年1月,擔任魯西軍區(qū)司令員的楊勇,在潘溪渡伏擊戰(zhàn)中,采取“圍點打援、設伏圍殲”的戰(zhàn)法, 全殲日軍一個中隊150余人和偽軍一個大隊400余人,日軍軟原少佐被擊斃, 創(chuàng)魯西平原全殲日軍的光輝戰(zhàn)例,繳獲的日軍一門“九二式”步兵炮,至今陳列在軍事博物館中,成為我軍以弱勝強的佐證。
血戰(zhàn)淮海,譜寫阻擊戰(zhàn)新篇章
楊勇把戰(zhàn)場上消耗不大、戰(zhàn)果輝煌的戰(zhàn)斗稱之為“吃肉”,而把那些損失大的惡仗、 硬仗,喻為“啃骨頭”。 楊勇打起仗來特別能“吃肉”,而且“胃口”很好,總是大口大口地吃,軍史上有他“吃肉”的記載:
1947年7月,在魯西南戰(zhàn)役中,楊勇指揮一縱殲滅國民黨軍5個半旅;
1948年11月, 楊勇率一縱在張公店地區(qū)全殲國民黨一八一師5000余人,俘敵五十五軍中將副軍長兼一八一師師長米文和;
1949年12月,楊勇統(tǒng)一指揮五兵團和三兵團5個軍,在兄弟部隊配合下,發(fā)起了成都戰(zhàn)役,在強大的攻勢下,俘敵五兵團司令李文以下五萬余人;
………
楊勇打仗“吃肉”的戰(zhàn)例不勝枚舉,然而啃起“骨頭”來,更展現(xiàn)出將軍的本色?;春?zhàn)役中的蒙城、板橋阻擊戰(zhàn),是將軍一生中啃的最硬的一塊“骨頭”。
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國民黨黃百韜統(tǒng)領的第七兵團12萬人被我軍圍困在碾莊地區(qū)。蔣介石為救七兵團,并解徐州之困, 電令黃維十二兵團火速集結(jié)于確山地區(qū),增援黃百韜和徐州。并嚴令“不得以任何借口遲延行動”。
十二兵團下轄4個軍加一個快速反應縱隊, 約12萬人,其中十八軍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十二兵團清一色的美械裝備,機動性強,善于攻堅。黃維接到命令后,率領12萬大軍立即開拔。
與此同時,中原野戰(zhàn)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楊勇接到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劉伯承、鄧小平的命令,要求一縱在蒙城、板橋一帶憑借渦河、淝河組成防御,正面阻擊黃維兵團,爭取堅持3天時間,掩護中野主力集結(jié)和展開。
這時的一縱,剛剛完成殲滅國民黨一八一師的惡戰(zhàn), 尚未休整、補充,而且所屬的二十旅正在配合兄弟部隊作戰(zhàn),尚未歸建。眼下僅有2個旅的兵力,加之挺進大別山時,重武器大都拋棄,無論兵力、裝備都無法與黃維兵團抗衡。但楊勇毫不猶豫接受了重任。
楊勇組織一縱在蒙城地區(qū)沿渦河北岸和板橋地區(qū)構(gòu)筑了防御工事,形成了兩線防御。黃維兵團途經(jīng)這里,遇到頑強抵抗。于是,黃維采用炮火輪番轟擊,整營、整團的集團沖鋒,撲向渦河,一縱奮力反擊。敵人先后發(fā)起4次大規(guī)模強攻,均未得逞。 后來利用正面強攻,右翼迂回方式,突破渦河防線。楊勇設在渦河附近黃家的一縱指揮所,很快被淹沒在炮火中。
面對黃維這塊“鐵骨頭”,楊勇帶領一縱在板橋地帶的第二道防線,進行了殊死的抵抗。
黃維要用立體進攻,突破防線。一縱拼命抵抗,戰(zhàn)斗減員整連、整營的遞增,多次出現(xiàn)戰(zhàn)場危機。楊勇想,我們困難,敵人更困難,越是在危機時刻,越要咬牙頂住。楊勇?lián)]淚4次進行戰(zhàn)場縮編,幾級建制都被打沒了,連變了排, 營縮成了連、團湊成了營。最后一縱編成了12個營,每營僅有一個連。連長、營長、團長帶頭沖鋒,“英雄連長”桑金秋頭部中彈,三營營長身負重傷,一營營長徐遵成犧牲,四團團長晉士林、政委鄭魯先后犧牲。
戰(zhàn)斗進入白熱化。敵人多次改變攻擊戰(zhàn)術(shù),正面不行,便迂回;強攻無效,便滲透,但始終沒有突破一縱第二道防線。一縱官兵在楊勇指揮下用槍炮、血肉筑成了銅墻鐵壁。
整整3天3夜,一縱兩個旅抗敵12萬。楊勇率領一縱在我軍戰(zhàn)史上譜寫了阻擊戰(zhàn)的新篇章。
3天的時間,使我軍主力順利全殲黃百韜兵團, 并為我軍全殲黃維兵團奠定了基礎。
完成了3天的阻擊任務,一縱夜間奉命從板橋撤離。 黃維兵團喜出望外,迅速孤軍深入,在南坪集又被陳賡縱隊所阻,最后在雙堆集陷入中原野戰(zhàn)軍5個縱隊的合圍。
尚未恢復元氣的一縱余部在楊勇的指揮下,又參加了圍殲黃維兵團的戰(zhàn)斗。黃維兵團全軍覆沒,其中一縱殲敵16000余人, 俘敵兵團副司令吳紹周等9名將官。
從此,一縱打硬仗飲譽淮海戰(zhàn)場,楊勇“啃骨頭”聞名遐邇。
善待敗將,展現(xiàn)共產(chǎn)黨人的博大胸懷
“南京軍事學院的一間教室中,時不時地傳出議論聲和嘻笑聲?;春?zhàn)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shù)狞S教官,正準備給解放軍舉辦的高級進修班講授軍事課。講臺下坐滿了我軍戰(zhàn)功赫赫的高級將領。當將軍們聽說過去的手下敗將要為他們上課時,對黃教官大有輕蔑、戲謔之意,值班軍官從前排走到后排,把黃教官晾在一邊。
黃教官尷尬地站在臺上,額頭上冒出了汗珠。這時,楊勇將軍從教室的后排走到前排充當值日官,莊重地給黃教官行了一個軍禮。黃教官驚訝!將軍們愕然!于是,全體起立,給黃教官行注目禮。教室安靜下來,黃教官開始授課。”這是影片《決戰(zhàn)之后》中的一個片段。
影片中的黃教官叫黃劍夫,是國民黨第十六軍少將師長,淮海戰(zhàn)役中,被楊勇所部俘虜。后來,到軍事學院任教員。1950年12月,任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貴州軍區(qū)司令員的楊勇,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兼任高級系一班班主任。當時有許多國民黨軍留用人員和戰(zhàn)俘擔當教員,我軍許多將領不服氣。楊勇認為,我軍是從游擊戰(zhàn)爭發(fā)展起來的,軍事理論底子薄。國民黨軍雖然是手下敗將,但在軍事理論上卻有獨到之處。因此,他帶頭尊重像黃劍夫這樣的教員,虛心求教,一時成為口碑。許多這樣的教員看到楊勇這樣著名的戰(zhàn)將都不恥下問,很受感動,打消了畏難情緒,安心了教學工作。
影片中楊勇的扮演者——楊勇的二兒子、北京軍區(qū)動員部部長楊冀平還為我介紹了一段他父親與國民黨川湘鄂綏靖公署中將主任宋希濂的交往故事。
1949年12月,宋希濂率殘部3400余人,在向四川沙坪潰逃時被楊勇的部下一三九團俘虜,宋希濂想到自己數(shù)十年橫槍躍馬,未曾戰(zhàn)死沙場,卻落為戰(zhàn)俘,感到萬念俱灰。當解放軍一位干部要給他拍照時,他表示死也要死個骨氣,決不能丟這個臉,死活不配合……
楊勇得知后,十分理解。他說,一個人從高級將領一下子變成了俘虜,這個彎子是不太好轉(zhuǎn)的。為此,他決定親自找宋希濂談一談。
宋希濂的回憶文章記述了當時的情景: “第二天早上8點鐘,來人點名說司令員找我談話。 部下個個為我擔心。我也感到事情有點蹊蹺,默默地看了看這些隨我出生入死,南征北戰(zhàn)的部下,心里一陣發(fā)酸。我向大家點點頭,算是最后道別。
在一所中學,我被領到一個年輕的軍人面前,此人穿著普通戰(zhàn)士的衣服,臉上總是露著笑容。他一見我進來,便放下手中的公文,指著桌旁的椅子說:‘請坐’。
我打量著對方,猜測著他的身份。就在我滿腹狐疑,胡思亂想的時候,一個為我倒水的戰(zhàn)士對我說:‘這就是我們兵團司令員楊勇?!?/p>
‘什么?’我驚的一下子站起身來。 這就是自己戰(zhàn)場上的直接對手,第五兵團的司令員楊勇?
‘坐下談,坐下談?!瘲钏玖顔T和藹地笑著說。他和我談了一個多小時,很耐心地為我講解共產(chǎn)黨對待俘虜?shù)恼?,囑咐我要相信共產(chǎn)黨的政策,好好改造思想。最后臨走,他送我出門時,又誠懇地說:‘宋將軍,我們的工作人員有些還很年輕,不大懂事,希望你不必計較?!?/p>
一聽此話,我知道是指照相之事,心里很受感動。想不到這么點小事這么快就傳到兵團司令員的耳朵里了。本來是自己的態(tài)度不好,可楊司令還這么講,使我感到解放軍確實了不起。這件事使我有很大感觸,多年來,一直難以忘懷?!?/p>
10年后的1959年9月,宋希濂作為首批改惡從善的國民黨將領,得到特赦。他在代表國民黨戰(zhàn)犯給毛主席的信中表示: “永遠跟著共產(chǎn)黨走,在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解放臺灣的斗爭中,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生命?!?/p>
在一次國慶招待會上,宋希濂與俘虜他的楊勇在人民大會堂相遇,宋希濂專門舉杯敬了楊勇一杯酒,以表達敬佩之情。
楊勇在貴州任政府主席時,還先后與貴州軍閥王家烈、王天錫、王伯勛、李福祥等一批舊軍人、昔日國民黨上層人物打過交道。對于這些棄暗投明的遺老們,楊勇不計前嫌,任賢選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智。國民黨將領們從他身上看到了共產(chǎn)黨人的博大胸懷和高風亮節(jié)。為此,毛澤東對楊勇有過特殊評價:“他是一個很能團結(jié)人的人?!?/p>
金城反擊,為抗美援朝畫上圓滿句號
1953年初,板門店談判桌,成為全世界關(guān)注的焦點。
聯(lián)合國秘書長賴伊注視著它。
毛澤東注視著它。
艾森豪威爾注視著它。
侵朝的“聯(lián)合國軍”16國部隊的政府,都在注視著它。
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進行到1951年6月, 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已殲滅以美國為首的16國部隊23萬余人,其中美軍10萬人,迫使美國為首的多國政府,想通過談判方式,結(jié)束朝鮮戰(zhàn)爭。于是,交戰(zhàn)雙方,坐到了談判桌上。
但是,談判并不順利,邊談邊打,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交叉兩年之久。1953年初,談判有了重大進展,正當達成全部協(xié)議,準備簽字時,李承晚竟公然破壞協(xié)議,扣留人民軍大批被俘人員,并叫囂“要單獨向鴨綠江進行一次全面的軍事進攻”。在這種背景下,毛澤東簽署了一項新任命: 調(diào)任楊勇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
1953年5月11日,擔任第二高級步校校長的楊勇,赴朝任職,成為“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美國上將克拉克和李承晚的關(guān)注點。
與此同時,楊勇也對畢業(yè)于西點軍校的克拉克和早年留學于美國的李承晚這兩位戰(zhàn)場對手進行了研究。楊勇一上任,便冒著敵炮火,深入前沿了解地形、敵情,在志愿軍總部的指導下,針對兩位戰(zhàn)場對手的特點,精心制訂了金城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計劃,得到毛澤東的同意。
面對金城以南地區(qū)敵軍的3個軍9個師(其中李承晚7個師),楊勇采取“集中優(yōu)勢,穩(wěn)扎狠打”的方針,并靈活地運用“迂回包圍、穿插分割”的戰(zhàn)術(shù),指揮二十兵團的4個軍和志司給加強的二十一軍, 組成了東、西、中3個突擊集團。在戰(zhàn)役發(fā)起前, 楊勇組織部隊在非進攻方向,進行了小規(guī)模進攻,以迷惑敵人。
7月13日21時,萬炮齊發(fā),“三把鋼刀”直插敵軍心臟。3個突擊集團全部突破敵防線。經(jīng)過21個小時激戰(zhàn),志愿軍突入敵縱深陣地,南朝鮮首都師、三師、六師、八師遭受沉重打擊,1.4萬余人被殲。
李承晚坐不住了,他親自趕赴前線督戰(zhàn)。下令他的部隊每天組織3個團,以400余架飛機、30多輛坦克,進行了反撲。但志愿軍陣地巋然不動。
“聯(lián)合國軍”司令克拉克也坐不住了,他從東京飛往金城前線,組織美八軍配合李承晚部隊全力反撲,結(jié)果仍一敗涂地。
李承晚和克拉克,對這次戰(zhàn)場對手、年僅40歲的二十兵團司令員楊勇,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7月27日10時,也就是克拉克到前線督戰(zhàn)后的第12天,這位美國上將無可奈何地來到汶山,在停戰(zhàn)協(xié)議上正式簽字。
作為朝鮮戰(zhàn)爭最后一仗的金城戰(zhàn)役,二十兵團共殲敵52783人,超過預定殲敵數(shù)目的5倍。這次戰(zhàn)役向金城方向推進的169平方公里,在談判中得到了承認。楊勇的指揮才能在國際戰(zhàn)爭舞臺上得到了檢驗,為抗美援朝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1955年4月29日,楊勇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1958年10月29日回國后,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和贊揚。
單槍會客,折服鼎鼎大名的英軍元帥
士兵的喊殺聲、輕武器的射擊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響徹在北京軍區(qū)一座對外開放的軍營。英國大名鼎鼎的蒙哥馬利元帥表情莊嚴,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中國士兵的軍事表演。在他的身旁坐著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楊勇上將。
顯字靶:“歡迎英國軍事代表團”一槍一字,彈無虛發(fā);快速射,發(fā)發(fā)命中;氣球靶,槍響球炸;開花靶,百步穿楊;……擒拿格斗,龍騰虎躍;刺殺,吼聲震天;投彈,又遠又準。各種科目的表演一幕比一幕精彩,蒙哥馬利元帥犀利的目光一絲不茍,沒有忽略每一項表演的細節(jié)。突然,蒙哥馬利似乎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他提出要到表演的士兵中看一看。
蒙哥馬利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以標準的軍姿來到士兵面前,用沙場老將的目光掃視著每個士兵的額頭,在沒有看出什么破綻后,果斷地從一名士兵手中拿過一支半自動步槍,立姿擊發(fā),鋼板靶應聲倒下。隨后,他從容地把步槍遞給楊勇。
楊勇將軍心領神會。他從蒙哥馬利手元帥中接過步槍,二話沒說,猛地舉槍連擊,彈彈中靶,9塊鋼板靶接踵倒下。 爾后,將軍和元帥相視而笑,誰也無言。
然而,3天后蒙哥馬利元帥終于控制不住了。 他在香港舉行記者招待會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中國軍隊從士兵到將軍都是最優(yōu)秀的,我要告誡世界軍隊,切忌與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p>
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1960年5月26日。蒙哥馬利單槍會楊勇,已被載入史冊。
關(guān)懷備至,金日成情系老戰(zhàn)友
1975年,張春橋訪問朝鮮時,發(fā)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金日成在接見張春橋時,開始氣氛很融洽??墒钱斀鹑粘纱蚵牀钣碌那闆r時,張春橋馬上變了臉色,惱火地說:“你問他做什么?”“楊勇同志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嘛,對他的情況我當然關(guān)心。”金日成不軟不硬地回了一句。
金日成關(guān)心楊勇,是因為他倆在抗美援朝中,為抗擊共同的敵人建立了濃厚的友誼。金日成與楊勇同齡,兩人性格、脾氣也很相投。楊勇很欽佩金日成的才能和為人坦率的性格。在擔任志愿軍司令員期間,經(jīng)常主動地向金日成請示和報告工作,帶領志愿軍為朝鮮戰(zhàn)后恢復家園,立下了汗馬功勞。
楊勇對朝鮮人民還有很深的感情。一次楊勇到志愿軍某部視察,路過朝鮮一個孤兒院,他叫司機停車,彎腰走進孤兒院一個陰冷、潮濕、低矮的地窖。看著一群衣衫襤褸、凍得瑟瑟發(fā)抖的朝鮮孤兒,這位戰(zhàn)場虎將落淚了。離開時,他向駐地的志愿軍部隊領導動情地說: “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被戰(zhàn)爭奪去了親人,現(xiàn)在還和大人們一起含辛茹苦。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呀!” 他要求志愿軍戰(zhàn)士寧可吃苦,住地窖,也要集中力量把學校搶建起來,使孤兒們有個溫暖的家。后來學校建好后,朝鮮同志要用楊勇的名字為學校命名,被他謝絕。楊勇還號召全體志愿軍節(jié)衣縮食,在供應標準內(nèi),節(jié)省了糧食700多萬斤,衣物用品10多萬件捐給朝鮮人民。楊勇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對朝鮮人民的摯愛,使金日成深受感動。他對楊勇懷有美好的印象和深厚的友誼,并有很高的評價。1958年楊勇率志愿軍回國,金日成舉杯對楊勇說:“全民盛意一杯酒。我們的情意都溶在這酒里,請你干杯!”不善飲酒的楊勇,一飲而盡。離別時,金日成、楊勇都流了淚。
在金日成向張春橋了解楊勇情況時,楊勇早已被作為“彭、黃”漏網(wǎng)分子,罷免了北京軍區(qū)司令員職務,“造反派”將鐵絲簍制做的高帽強行扣在他頭上,野蠻地游斗著。這位人民的功臣,在鐵窗中受盡了人格侮辱。
但在金日成心中,楊勇始終是威震“聯(lián)合國軍”的志愿軍司令、朝鮮人民的親密戰(zhàn)友。后來,他通過其它渠道,了解到楊勇的處境時,十分不安。在到中國訪問時,他對毛澤東說:“楊勇是個難得的好同志?!泵珴蓶|表示贊同。正是在毛澤東的親自過問,周恩來的百般努力下,楊勇才被解放。
1977年5月,恢復自由的楊勇,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友好參觀團訪問朝鮮。金日成非常高興,對人民武裝力量部部長吳振宇大將說: “楊勇來了,你去陪同。楊勇同志身體不好,參觀不要安排得太緊,可以半天參觀半天休息嘛?!?/p>
在朝鮮訪問時,楊勇穿著便服來到一個公園參觀,仍被公園里的朝鮮游人認了出來,人們禮貌地稱呼他“司令員”。 天突然下起大雨,人們紛紛把手中的雨傘撐在楊勇和代表團成員的頭上,寧愿自己淋在雨中。
面對這感人的情景,楊勇對代表團的同志說“不要以為這是對我們個人的感情,實際上朝鮮人民心目中的這種感情是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英勇戰(zhàn)斗所換來的,是他們?yōu)橹谐瘍蓢嗣竦墓餐聵I(yè)無私奉獻換來的。至于我個人,在毛主席和金主席領導下做的那點工作,實在算不了什么。”
在訪問結(jié)束前,金日成親切會見了楊勇,他們暢談了很久,大大超過了醫(yī)生規(guī)定的時間??斓街形鐣r,金日成對陪同的同志說: “你們先回去吧?!?又指著楊勇說:“我們家里人一起吃頓飯?!?楊勇和擔任代表團醫(yī)生的女兒京京與金日成一家愉快地共進了午餐。
1983年1月6日,一代猛將楊勇病逝。金日成流下了悲痛的淚水。他說:“我又失去了一位難得的好戰(zhàn)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