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與少年,有好些年是隨著當小學教師的母親從鄉(xiāng)下的一所學校遷徙到另一所學校,不知道是何緣故,那個時代的鄉(xiāng)村教師調(diào)動頻繁,像候鳥一樣,過個一兩年,就拖兒帶女匆匆搬到另一個學校。幸虧那個時候的物資生活極其簡單,母親用一擔龐大的皮籮(一種用竹子編織的有蓋子的容器)和一擔籮筐就裝下了全部家當,我和弟弟則背著自己的書本和衣服跟在母親后匆匆走向另一個陌生的不可知的地方,那種漂泊不安寧的日子在我的記憶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幾十年過去了,我隔一段時間在夢中就會留連在某座似曾熟悉的老屋子里面,在尋尋覓覓中驚醒,我知道,是鄉(xiāng)下的那些學校到記憶中來找我了……
范家祠堂
當年的鄉(xiāng)間小學校多是設在祠堂、庵堂,或是地主老財?shù)恼?,給我留下最初印象的鄉(xiāng)下學校是范家祠堂。
范家祠堂座落在離隆回荷香橋鎮(zhèn)的兩公里遠的一條小河邊,那是座頗有規(guī)模的家族祠堂,范姓是當?shù)氐拇笮?,出了幾個有錢人,祠堂修得威武氣派,高高的四合墻圍著有兩個天井的院子,厚實的青磚一塊抵得上今天的三四塊紅磚,屋頂青色的厚厚瓦片如黑魚的鱗片在陽光下閃爍著幽幽的光澤,高高翹著的屋檐雕刻著精美花鳥圖案,顯示出祠堂的莊嚴與華美。祠堂的空間足有四五米高,都是一個個巨大的木柱子支撐著,仰望屋頂,也都是一根根偌大樹木做的橫梁,這些木柱與橫梁不知是用了多少棵百年大樹才做成的,這些生長了百年的大樹在做了屋梁與屋柱后又經(jīng)歷了人間的百年風霜,中間多空了心,成了老鼠與蛇的家園。老鼠雖然討嫌,但并不可怕,且這些晝伏夜出小偷似的活物在蛇們的眼里,只是一頓頓美餐,蛇與老鼠的追逐不過是貓戲老鼠的翻版罷了。
按照村里人說法,家蛇是不必要怕的,尤其是祠堂里的蛇,是沾了靈氣的活物,絕對不會傷人的。我從理論上認同這種說法。但我從小就害怕像繩子樣蠕動的蛇,看到這種無足的軟體動物,全身就起雞皮疙瘩,更別說近距離地接觸它們了。一天下課后,我推開我與母親住的宿舍,眼前的一幕驚得我目瞪口呆,只見掛蚊帳的竹竿上,一邊掛著一條白花花的兩尺來長的蛇,正在晃晃悠悠地吊秋千,我的尖叫聲驚動了這兩條正在快樂地做游戲的花蛇,它們從帳桿上竄到了柱子上,鉆進一個洞子溜走了。
當時的我絕對沒有因驚散那兩條正在嬉戲的蛇而產(chǎn)生任何內(nèi)疚,只覺得恐懼與后怕,以至于好多天不敢走進房間,總是要跟著母親或其他人的后面才心安。
過了不久,又發(fā)生了一件與蛇有關(guān)的事,一位劉姓女教師,半夜起來小解,那時沒有電燈,她仗著熟門熟路,也沒有打開電筒,摸到平時放便盆的地方,一提盆子,竟然沉甸甸的,手一摸,冰涼冰涼不知是何物,她趕緊打開手電筒,一條大蛇盤在盆子中,睡得正香,滿滿實實一盆子!她趕緊敲開幾個男老師的門,拿著鋤頭,呼嘯而來,那條蛇早就溜之夭夭了。
自此后,我連睡覺做夢都被無數(shù)條纏繞著的蛇驚醒,逃離這個蛇的樂園是我那時最大的渴望,好在下個學期母親就調(diào)到了荷香橋鎮(zhèn)小學,終于離開了藏蛇臥鼠的范家祠堂了。
金田小學
母親在條件較好的鎮(zhèn)小呆了兩年,又調(diào)到了離鎮(zhèn)子有四五公里遠的金田小學。
這所學校是土改時期沒收的地主家的院落,是座帶圍墻與大門的宅院,青磚青瓦,高大的正屋兩邊是長長的廂房,前面是空坪,坪里有兩棵枝葉茂盛的樟樹,房子之間都是用杉木板壁隔開,房子是兩層樓,樓上樓下每一間房都鋪了木地板,是舊時比較考究的天樓地板的建筑,雖然是幾十年的老屋了,結(jié)實好用,算是條件好的鄉(xiāng)村學校。
究竟是老屋子了,地板多有松動。一天,我的一顆紐扣掉進了地板的一個小洞里,我俯下身子,把手探進洞里,掏了老半天,扣子沒找到,倒是摸上了一支挖耳勺,銀質(zhì),刻有精致的花紋,這個精美的小用品激發(fā)了一個12歲女孩的遐思,已經(jīng)看過一些課外讀物的我猜測著,在這個院子里過去的主人到底是些什么樣的人,在這間房子里住過的女子是穿金戴銀的少奶奶,還是嬌氣美麗的小姐。一支挖耳勺尚且這樣精巧,想當初她們的衣著首飾該是如何華麗講究吧。
一個陰暗的下午,放學后的學校靜寂無人,老師都做家訪去了,來了幾個老太婆,都著青衣青褲,滿臉碎皺紋,她們樓上樓下,一間間房子看過去,“二嫂,那間房子是你住的么?”“三妹,住的那間與大嫂的打通了,變成教室了嘞……”。零零碎碎的話語飄到了我的耳朵里。這幾位形象猥瑣的老太婆私訪過去的家園打碎了我倚麗的想像,年少的我沒有意識到時光流逝的無情,更不會想到多年的歧視與改造更是摧毀紅顏的無情殺手。我的遐想隨著那個挖耳勺的丟失而云消霧散了。
金田小學有七八個老師,一位楊姓女教師與校長相鄰而居,那是個極老實木訥的青年女子,她的丈夫在幾十公里外的一個中學教書,一個月難得來一次,據(jù)說夫妻感情也是淡淡的。校長有四十多歲了,個頭不高,精明能干,也很嚴肅,沒有人會想到這樣的兩個人會有瓜葛,但是偏偏有人從雞蛋里面挑出了骨頭。一位曾劃過右派后又摘了帽子的教師,素來反感校長對他的挑剔,經(jīng)他一手策劃,金田大隊的民兵營長帶著幾個民兵在一個深夜,從楊老師的被窩里堵住了校長(那時,不正常的男女關(guān)系上綱上線到資產(chǎn)階級生活作風,“捉奸”是人們乏味生活里最刺激的快事)。原來這位舉報者從校長的房子與楊老師相通的那扇門看出了問題,門上的門閂一塵不染,磨得發(fā)亮,若不是每天開開關(guān)關(guān),焉得如此!這位具有福爾摩斯偵探水平的“前右派”終于扳倒了校長。那位女教師的丈夫得知真相后,反而認識到是自己的冷落導致了妻子的紅杏出墻,趕緊想辦法把她調(diào)到了身邊,這場鬧劇總算沒有釀成了悲劇,只是成了人們一段時期茶余飯后的談資。
我在金田小學時已上小學五年級了,那時鄉(xiāng)下學校特別分男女界線,男女同學之間是不搭話的,農(nóng)村里男尊女卑的意識在這些半大的孩子們身上居然很明顯。上課鈴一響,老師還未來,總有一兩個男同學跳到門邊的桌子上,一只腳搭在門框上,要女同學一個個從他們的胯下鉆過去。
我少時性格剛烈,且已讀過一些文學書籍,哪能受這樣的“胯下之辱”,但我不善于吵架,明明滿肚子理就是說不出來,只好站在門邊怒目而視,等候著他們自動結(jié)束這種“游戲”。有一次,終于忍無可忍,把門邊的桌子一把推倒,站在上面的男生倒了下來,他惱羞成怒,爬起來和我扭做了一團,幸虧上課的老師來了止住了這場爭斗。
從此,我與這些男同學結(jié)了“梁子”,他們明里不敢欺負我,畢竟我的母親在這里教書,暗地里卻想法子整我。有一天晚上,學校的教師都到學區(qū)開會去了,我關(guān)緊學校的大門,一個人呆在房子里看書。突然門外的坪里響起一陣陣高高低低的怪叫,傳說中的鬼叫應該就是這樣的吧。我嚇懵了,趕緊把煤油燈點擰亮,緊接著,一把把河沙打在窗紙上沙沙作響,在怪叫聲中有“呲呲”按捺不住的低笑聲,我終于醒悟是人在“鬧鬼”,拿起門邊的掃把猛然打開門,一陣“噼噼叭叭”的腳步聲隨即跑得遠遠的。后來我才知道,這座宅院里有個地下室通向院外,頑皮的男同學知道那天只有我一個在學校里,他們在白天時打開地下室的門,趁著夜色溜進來,搞了這場惡作劇。
許多年后,回想當年這些頑劣之舉,其實是特殊年代中的男孩子萌動的對異性的好奇與關(guān)注,我這個不同于他們熟稔的和順的鄉(xiāng)下女同學,是另類女孩,更是這些鄉(xiāng)下男孩子特別注意的對象罷了。
回龍灣
母親調(diào)到回龍灣小學時,父親已調(diào)到一百多公里外的一所中學教語文去了,我與兩個弟弟都跟隨母親來到了這所學校。
回龍灣學校的前身是座庵堂,與以前呆過的學校不同的是,它不是一所獨立的學校,大隊的經(jīng)濟場設在這里,還有一家農(nóng)戶也住在學校里。這家范姓農(nóng)民的母親在解放前是庵堂里的尼姑,土改后還了俗,以庵堂為家結(jié)了婚,生了這個叫做“國清”的兒子后,丈夫就去世了,母子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艱難。國清二十五六了才收留了一個隨母親出來乞討的女子做老婆,我來時這個叫艷珠的女子已生了娃娃,孩子才一歲多,曾經(jīng)以乞討為生的艷珠長得頗為不俗,身材豐滿,五官端正,一雙大眼睛顧盼有神,與矮小黧黑的國清站在一起實在不相配。聽經(jīng)濟場的人說,艷珠剛來這里時,才十六歲,又黑又瘦,矮矮小小,范家母子傾囊而出打發(fā)了她母親幾十斤米,有點好吃的先盡著她,農(nóng)家的湯湯水水也養(yǎng)人,才兩年功夫,艷珠化蛹為蝶,成為漂亮出眾的女子。她哥哥到這里探親,見妹妹如此出色,覺得便宜了國清這個窮小子,索要聘金,國清哪里拿得出這筆錢,而且他覺得生米不但煮成飯且熬成了粥,便一口回絕了。這位大舅子也是把狠角,他回去后給艷珠另找了個婆家,悄悄托人捎信給她,要她在趕場的時候出逃。那一天,有村民見艷珠提著個大袋子,慌慌張張往鎮(zhèn)上走,馬上告知了正在地里挖紅薯的國清母子,國清和幾個民兵趕到車站,從快要啟動的汽車上拉下了艷珠。艷珠出身地主家庭,她那“地主崽子”哥哥一見持槍的民兵嚇掉了魂,哪還敢吭聲,黯然獨自走了。自此,好長一段時間,國清和他媽輪流守著艷珠,直至她生了孩子,才稍稍放松了看管。
其實國清只是其貌不揚,他上過初中,算得上有見識的農(nóng)民。他常常在傍晚散工后,端著飯碗,站到我們與經(jīng)濟場共用的灶屋門口談天說地,他見我愛看書,告訴我,在我母親來之前有位羅老師,“他的兒子跟你一樣喜歡看書,作文寫得蠻好,讀小學六年級時,一篇作文寫了個大作文本,還加上個小作文本才寫完呢?!?/p>
我在學校里也算得上作文寫得好的,差不多每篇文章都有老師批上的“傳閱”,但充其量寫個五六頁、一兩千字而已,與班上那些一寫作文就犯愁,東拼西湊寫個五六百字的同學比,也稱得上身手不凡,與這個下筆洋洋灑灑萬言的小才子相比,真是相形見絀了。聽國清繪聲繪色夸說這個不曾謀面的男孩子如何出色,十四五歲的女孩子正是富于幻想的時節(jié),便暗暗地對比我大幾歲的他心存了牽念,那種帶點夢幻的少女情懷,曾給我單調(diào)蒼白的少女時代抹上了淡淡的溫馨的色彩……
幾年前,二弟從西安回來探親,小弟特意開了車,我們?nèi)チ艘惶嘶佚垶?,三十年的時光過去,回龍小學幾經(jīng)變遷,先是從庵堂遷到了離村子不遠的山坡上,這幾年,農(nóng)村生源萎縮,村里的孩子都到去鄉(xiāng)中心小學上學了,鎖了門的學??罩弥?,桌椅零亂地堆放在墻腳。向鄉(xiāng)人打聽,國清另外蓋了房子,幾個兒女都長大成人,日子過得還不錯,他那病秧秧的母親,居然還健在,還能看守重孫子,艷珠和他已是一對拆不散的老夫妻了。
責任編輯:遠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