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領導者有自己的某種工作方式、某種行為模式和對這個世界的某些假想,這些因素非常根深蒂固地內蘊在他們的個性中,很可能是兒童時代就培養(yǎng)成的習慣。早期的經驗可能使少數人產生要做領導的欲望。
然而,這些經驗和領導欲望并不是我們通常所想像的那樣。領導者一般不是從那些在運動場上對其同伙發(fā)號施令的年輕人中產生的,能神態(tài)自若行使權力并充滿自信的人更有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管理者而不是優(yōu)秀的領導者。
相反,領導者在生活中很早就會有一種離群索居感甚至排斥感。安全感和不安全感奇妙交集在一起,他們知道被人接受有多困難,因而不得不逐步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因此他們甘愿發(fā)奮苦干,力爭使自己成為受人敬佩的人。他們以自己從未想到會取得的驕人業(yè)績而感到自豪。領導者漸漸對自己的孤獨變得適應起來,并因寡人獨處而感到安逸。然而,領導者并不想做“孤獨的狼”,他們也需要與其他人互相溝通。
領導者一般在早年就培養(yǎng)出了極強的“模仿”技能,能對險惡場合進行巧妙處理。他們不僅會回避沖突,而且還知道如何解決沖突。他們因畏懼脆弱所以總是想方設法使自己變得堅強起來。他們擁有領導者的身份并對其格外珍重,因為他們永遠不敢肯定自已是否能夠當之無愧地擔此重任。
盡管領導者在新官上任時往往充滿疑慮,有威脅感和排斥感,但是他們總是能夠設法使員工認可自己并在內心深處產生安全感。他們既遇到過糟糕的經歷,又有過愉快的經歷,而這些愉快的經歷往往是在最近出現的。因此,他們?yōu)橐讶〉玫膬?yōu)勢而感到欣慰。
領導者通常都會經歷若干非常嚴峻的個人危機——但他們都能夠成功地化險為夷。許多人像領導者一樣,剛開始就碰上同樣的糟糕經歷,但他們總是不夠堅定或幸運去突破重重難關以抵達成功的彼岸。或許是由于克服不了自己的缺點,他們始終都無法向前發(fā)展。只有經過命運和一些極為惡劣的情況的嚴格考驗,這些人才有可能成為勝任的領導者。那些既不反躬自問又不相信自己的人也決不會得到其他人的認可。領導需要具有敢冒風險的信心,這并非指孤注一擲地去冒險,而是通過不斷探索的方式去進行,因為原來已經有通過探索而取得極大成功的先例。
領導者應當學會同時兼顧內部員工和局外人士的利益。他們必須和自己的集團打成一片,但不是和“其中的一員”抱成一團。他們必須有自知之明并對本集團和其他集團的情況了然于胸。本集團的實際感受總是與領導者的看法之間存在著差距。領導者往往會從各種角度提出一些觀點。領導者既要虛心接受集團內部的各種意見,又要據此進行妥善處理,打破集團目前設置的一些條條框框就能夠產生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勢。
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視領導工作易如反掌的天生領導者。領導并非自發(fā)產生的東西,它是智慧、非凡的見解、對自我和他人的深入了解以及渴望行使領導職權等多種因素交融而成的產物,它暗示了一種求變的天性。任何對生活已十分滿足的人都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人;任何不相信自己的人也當不了優(yōu)秀的領導者;同樣,任何不敢自我懷疑的人也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領導者。
(摘自《現代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