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名寄“志”。歸有光的遠(yuǎn)祖歸道隆曾在太倉(今江蘇太倉)項脊涇居住,一生頗有輝煌之業(yè)績,歸有光自號“項脊生”,又把自己在昆山時的書齋命名為“項脊軒”,確實含有懷宗追遠(yuǎn)之意,但更主要的內(nèi)涵應(yīng)是歸有光要繼承先輩遺志、發(fā)揚先輩精神、光耀歸家門楣的心志。清人梅曾亮說:“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此神明其法者也。”作為歸有光同親人生死相聚見證的“項脊軒”,也是作者一生經(jīng)歷的縮影。在行文中,作者處處以軒為中心選材組材,抒發(fā)“喜”“悲”之情,其實這“喜”“悲”情緒的內(nèi)容都是與追求科舉成敗、仕途順逆密不可分的,這充分顯示出歸有光對功名的不懈追求。作者給“軒”的起名,堪稱辭淺義深、言近旨遠(yuǎn)。
取景顯“志”。一幅項脊軒的今昔變遷圖,所取之“瑣景”如:昔之軒的小、破、暗、陰,“余稍為修葺”“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借書滿架”,尤其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頓時令古軒生輝。那作者為什么特意選取蘭桂竹三種植物呢?我們知道,這三種植物是品行高潔、人格完美的象征,是中國歷代文人筆下歌詠的對象,而一幅“月夜桂影圖”,更顯出“蟾宮折桂”的寓意。那么當(dāng)時,“明月”這一意象,是否還有望月懷遠(yuǎn)、思念愛妻的寓意呢?至于“借書滿架”更透露出作者追求科舉功名的志向。
家敗立“志”?!板手T父異爨”,家中凌亂、雜沓,一片破敗景象,令人可悲,可“軒”屢遭火而未焚。這一切,令讀者似乎找到了刺激作者由“悲”情而痛下決心立志苦讀、期望科場得意后振興家業(yè)、光宗耀祖的深層原因。所以,家道中落反而促使作者從此發(fā)憤攻讀,立志振興歸家門楣。
祖母激“志”。作者在寫了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后,著重寫了祖母對自己的成長教育,尤其是祖母把太常公當(dāng)年上朝用的象笏相贈,并殷殷告之:“他日汝當(dāng)用之!”長輩關(guān)懷之切、期望之高,“令人長號不自禁”。作者僅僅是為親情而“長號”嗎?其實這是內(nèi)心激動、決心痛立“長志”之“號”,是決心讀書成“效”不辜負(fù)祖母殷切期望之“號”。到此,我們對作者刻苦自勵、喜歡讀書的深層原因便有了一個更清楚的了解。
枇杷寓“志”。作者在回憶了與妻子魏氏的閣中溫馨之后,深情寫道:“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边@似乎淡淡的一筆白描敘寫,絕非僅僅寫了對失去意趣相投、琴瑟和鳴、小鳥依人般愛妻的戀情,也非單純地抒發(fā)對亡妻的深情懷念,應(yīng)該內(nèi)含作者科場屢試不第的遺憾、傷痛,以及深深的內(nèi)疚與自責(zé):枇杷已“亭亭如蓋”,很快會碩果滿枝矣,“我”則科場屢屢蹉跎,可痛也夫!文中所寓自我鞭策、立志成才之意不言而喻。
我由此想到歸有光名字的含義:他的字叫熙甫?!拔酢钡囊粋€義項是“興起、興盛”。“甫”,將也、正也。其字讓我們想起了“方興未艾”的成語??梢哉f,“熙甫”正蘊涵著作者追求功名、振興家業(yè)、光宗耀祖之“志”未已,拼搏之路尚遠(yuǎn),不達(dá)“持笏”之“效”決不放棄奮斗的決心。而“歸有光”可否理解為有作者在,“歸”門就有“光復(fù)振興”的一天呢?
總之,我們在品讀《項脊軒志》一文時,在欣賞作者表達(dá)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親情的深切懷念的同時,更要品味出文章中所涵蘊的作者追求功名、興家和光耀門楣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