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生活的華人,沒人不去榮業(yè)行,也沒人不知道榮業(yè)行老板葉煥榮。他是第一個進入英國富豪排行榜的華人,也是英國華人中的傳奇人物。
在某種程度上,這要感謝已故的全球酒店連鎖的創(chuàng)始人康拉德·希爾頓。在一次飛行途中,葉煥榮從一本雜志中讀到有關希爾頓中年事業(yè)轉型的文章,深受啟發(fā)。如果不是這次偶然的機遇,也許他今天還在英國東格里亞海濱勝地經營中餐館。
創(chuàng)業(yè):希爾頓帶來靈感
接受采訪時,葉煥榮輕輕地拍著腦袋和口袋里的那本袖珍書,說道,生意場上唯一重要的事是頭腦和智慧。雖然他已將部分控制權交給家族的下一代,并招募非本家族的專業(yè)人士擔任管理人員,但他依然主掌榮業(yè)行。
1959年,葉煥榮來到英國赫爾的時候,身上只有10英鎊。但30歲時,他已從一名侍應生一躍成為數(shù)家頗具規(guī)模的中餐館老板。就在這個時候,他讀到了一篇有關希爾頓的文章。一戰(zhàn)后,希爾頓想買下一家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銀行,但賣家不斷抬高價格,所以沒有成功。于是,沮喪失意的希爾頓住進了當?shù)氐囊患衣玫?,反省自己的選擇,不料,卻發(fā)現(xiàn)旅店客滿,人們都睡在大堂里。于是,希爾頓買下了這家旅店,從此,便在酒店業(yè)的發(fā)展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希爾頓的故事激起了葉煥榮的共鳴。當時的他,新婚不久,對在深夜酒吧打烊后,匆忙地送香酥鴨和炒面感到厭倦。于是,他決心為中餐館供貨,而不是經營餐館,因為他知道,前者比后者更能賺錢。
從10英鎊到7000萬英鎊
葉煥榮出生在廣東東莞,爺爺那一代起開始出洋打工,遠至加勒比;父親上世紀40年代榮歸故里,置下田產,蓋了新房。但由于連年戰(zhàn)亂等原因,葉煥榮在香港讀完高中后,不得不開始從頭奮斗。
與許多闖天下的華人一樣,1959年,葉煥榮只身乘船來到英國。當時,他的口袋里只有10英鎊。在利物浦客家人協(xié)會的幫助下,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餐館洗盤子。
與許多老華僑不同的是,葉煥榮受過較好的教育,不僅能講流利的英文,而且還有做生意的頭腦,很快他就成為了餐廳服務生。兩年之后,他與兩個朋友合伙,在埃塞克斯用500英鎊盤下一間很小的海邊茶館,經營起了自己的餐館。
也許是財運特別眷顧3位勤奮的年輕人,小餐館開張的第二年,附近就建起了一個露營度假村。休息日來這里露營的客人,高峰時超過8000人,服務人員也有2000多人。小餐館的生意立刻紅火起來。他們一改英國人早打烊的習慣,把營業(yè)時間延長到晚上9點半,又籌資擴大了餐館面積。不到10年,葉煥榮已經擁有了3家餐館和一家外賣店。
隨著中餐館在英國的增多,深知中餐調料難求的葉煥榮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中餐館提供用料。1970年,葉煥榮與其兄弟葉吉榮在伯明翰市中心開了他們的第一家中國商店,出售1000多種商品,主要是華人家庭烹調所用的調料、食品等,也供應給餐館和外賣店。這就是第一個榮業(yè)行,當時的雇員不超過10人。
由于適應了中餐館和華人生活的需要,榮業(yè)行大受歡迎。1977年,葉煥榮的弟弟葉利新也從牙買加來到英國,葉氏三兄弟組成了葉氏兄弟公司,很快就把榮業(yè)行變成了英國最大的中國貨商店。
如今,榮業(yè)行在英國最主要的三大城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擁有4間連鎖超市,雇員超過300人,為英國2000多家中餐館和零售店提供商品,年營業(yè)額7000萬英鎊。每個超市的商品都在2500種以上,不僅油、鹽、醬、醋各種調料都有,還有中國蔬菜、速凍食品、傳統(tǒng)小吃和廚具。伯明翰的榮業(yè)行總部更是一個集中餐、診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中心。在英華人再也不用為思念中餐而發(fā)愁了。
做生意靠的是實踐
許多人問葉煥榮,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幽默地說:“要是真有秘訣我就秘傳給我的后代了,不過確實沒有?!睂τ趧e人替他總結的“不斷學習、思考”和“善于用人”兩條,葉煥榮點頭表示同意。
葉煥榮說,他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收音機聽BBC新聞,下班后還要提一袋子中英文報紙回家看,每次回國,行李中最重的也是書。他最愛讀歷史,古今中外都愛看。
葉煥榮告訴記者,中國人喜歡贊美勤勞,這勤勞二字講的是“力”,但只知道賣力是不夠的。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省力,用腦才會進步?!拔业接鴦?chuàng)業(yè)沒繼承什么財產,但卻繼承了家族做生意的頭腦?,F(xiàn)在采購全球化,不能不關注世界各地的新聞。讀史給人智慧,治國齊家,道理是一樣的。做生意靠的不是理論,是實踐?!?/p>
葉煥榮說,自己沒遇過大挫折,因為他“有1000英鎊,用300英鎊”,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一個腳印。他說,其實做生意不在錢多,而在會用錢。就像日本的柔道,不是靠體重,而是靠巧力和借力。
談到用人,他說,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很聰明的,要放手發(fā)揮他們的能量。榮業(yè)行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是西方人,因為在英國拓展業(yè)務,進入主流社會,西方人比較有優(yōu)勢。而在貨物管理和計算機管理方面,華人則更合適,也更值得信任。
資助教育是愛國
英國亞裔商界造就了幾位飲食和零售業(yè)的企業(yè)家,有英國咖喱大王之稱的吳拉姆·努恩,Cobra啤酒公司的卡蘭比里·莫利亞,以及Bestway現(xiàn)款現(xiàn)貨超市集團創(chuàng)始人──安瓦爾·佩爾韋茲。相比之下,華裔商人總是保持低調。
60多歲的葉煥榮也不例外:名人錄里找不到他的名字;榮業(yè)行之外也難覓他的蹤影;在英國中部地區(qū)的商界,他也不十分活躍。雖然他也曾向其移居地伯明翰捐贈了一座寶塔,并且慷慨贊助慈善,但他不像某些亞裔商人那樣,通過政治捐款以謀求英國社會的認可。
葉煥榮說:“中國有句老話:‘英雄不問出處’。”葉煥榮是客家后裔??图胰嗽谥袊雒乇J兀捎谠诠释吝B遭迫害,客家人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
葉煥榮雖然處事低調,在各種社團活動中很少看到他的身影,更聽不到他的高談闊論。但他的心里沒有一天不希望國家強大。他說:“舊中國,八國聯(lián)軍欺侮我們,因為我們落后。今天,資本主義大國也尊重我們,因為中國經濟強大了。國家的發(fā)展要靠人才,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礎?!?/p>
榮業(yè)行成功后,葉煥榮建立了“葉煥榮兄弟慈善基金會”,自2000年起設立了“葉煥榮兄弟助學金”,金額也由過去的2.5萬英鎊,增加到3.6萬英鎊,鼓勵華人子弟攻讀英國大學。迄今已有199人次獲得了資助。2003年,他又在劍橋大學設立了“葉煥榮獎學金”,每年獎勵兩名優(yōu)秀的中國大陸學生每人1萬英鎊在劍橋讀書,獎勵一名英國學生到中國學習。此外,榮業(yè)行還有一項特殊福利:所有員工的子女,只要在大學讀書,每人每年可獲1500英鎊資助。
葉煥榮的4個孩子大學畢業(yè)后都被葉煥榮送回國內學習一年中文。他說,不能讓他的孩子們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