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華南勞工NGO臉譜

      2007-12-14 02:12:36
      南方人物周刊 2007年31期
      關鍵詞:服務部維權工人

      一 飛

      有的人成立了維權組織,有的人采寫維權報道,有的人成立了專門為工人打官司的律師事務所……同道者正慢慢多起來

      如果不是他們,肯定還有其他人。

      在湖南老家承包農場失敗的張治儒、四川閬中出來打工的廖曉峰、做了2年律師助理卻沒有拿到執(zhí)業(yè)證的曾飛洋、剛畢業(yè)的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劉開明、重慶來的律師周立太……

      十年前,他們和千百萬的南下尋夢人一樣,可能在某個車站、路邊相遇,但互不相識。那個年代,拖欠工資,超時加班對打工者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但這些人心中都堅信一個常識:工人的權益不能侵犯。

      后來,有的人成立了維權組織,有的人采寫維權報道,有的人成立了專門為工人打官司的律師事務所……同道者慢慢多了起來,外來資金開始進入,新的機構又不斷培育新人。

      他們也由陌生而熟悉。他們所形成的勞工NGO(非政府組織)群體,也成為中國華南地區(qū)NGO迥異于其他地區(qū)環(huán)保、性別、生態(tài)等NGO類別的新型臉譜。

      十年后,當時還是20出頭的年輕小伙子已進入中年,身體微微發(fā)胖;中年人則更加壯實,有的甚至已頭發(fā)斑白。

      一個人的奮斗

      33歲的張治儒是個湘西漢子,穿著一件老式舊西服,提著一個黑皮公文包。他在深圳龍崗吵雜的布吉公路邊租了兩層樓,下面一層辦公,上面住著他、老婆、孩子和老母親。老婆和母親都不知道他們做什么,只知道他們幫人打官司掙錢。

      張治儒有著傳奇的經歷,同事說他從事工人維權是命中注定。

      14年前,他是家鄉(xiāng)第一批闖蕩南方的小伙子。先在惠州的一個石場做工,裝雷管、搬石頭,險些喪命,他逃跑了。然后在東莞的幾個鞋廠打工,親眼所見的幾件事讓他震驚。

      1993年冬的一個早晨,全廠搞消防演習。有一些工人在宿舍沒出來,經理——“當時我們稱他為老虎”,讓保安——“都是退伍軍人”,把那些人抓出來,一字排開,20多人,用水龍頭沖,沖了兩三個小時,工人被沖倒了又爬起來,又被沖倒……

      次年底,另一個廠里,一個工人因輕微地違反廠規(guī),被保安活活打死。幾個月后,這些保安又大搖大擺地回來上班。后來聽說:罰了款了事。

      他感覺工人的尊嚴被侮辱,因此想做點什么。團結起來才有力量!于是,他就開始了一個人的行動——組建工會。他找了當地工會主席,沒想到管用。據說當時東莞市政府正在推動各區(qū)的工會建設,搞比賽。工會主席讓他回廠先組織人員。那時還沒有勞動法,他就印了幾百份資料,發(fā)展了30多名成員。可是有一天“工會”出事了,有人在食堂以工會的名義寫大字報,說不改善伙食就把食堂放把火燒掉。

      廠里早已容不下他們了,這正好是借口。走時,老板對他說:你不是有本事嗎?你自己開個廠去,搞個工會給我看看。

      張治儒發(fā)誓:再也不進廠里打工。

      回家后,他把他一直遙控指揮的一群農村熱血青年組織起來——求村支書蓋了公章,改名為互助會,承包農場,多的時候賺了1萬多塊,虧的時候虧了2萬多。

      張治儒搞工會失敗的時候,廖曉峰在廣州番禺的一家工廠當保安,曾飛洋還在華南師范大學讀書,考慮著明年畢業(yè)后該干點什么。劉開明正在南京大學攻讀他的文學博士。周立太則從重慶開縣坐長途汽車來到了深圳龍崗,住在雙龍旅店。

      他們相遇

      張治儒的互助組到1998年已經是慘淡經營,他還在老家收拾殘局,工人維權組織卻在南方露出了新芽。1998年,廖曉峰橫空出世,這一年被稱為“廖曉峰年”。

      據媒體不多的報道:1993年,廖曉峰只身南下廣州番禺,在幾家公司當過保安。偶然的機會,他自學法律知識,幫老鄉(xiāng)討回了工傷賠償。在朋友的幫助下,1998年8月1日,他在廣州番禺成立“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以下稱服務部),專門幫助工人用法律維權。

      10多家中央、地方媒體跟進報道,他成為第一個敢向無良老板挑戰(zhàn)、用法律武器維護打工者合法權益的英雄。

      但這顆新星正升起時,又馬上隕落了。廖曉峰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直到今天,他也再沒有在公眾視野中出現過。

      曾飛洋,華南師大政法系畢業(yè)兩年的學生,正在一個律師所當助理,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他加入了廖曉峰的服務部。

      他沒有想到的是,廖曉峰不辭而別。他在迷茫和困惑中他挑起了大梁,成為服務部的總干事。一干就是9年,他從一個剛畢業(yè)不久的瘦弱小伙子變成了結實的中年人。曾飛洋是個實干、低調的人。平頭、些許白發(fā),衣著整齊、言談不多是他給人的印象。番禺是他事業(yè)成長的地方,也是他找到愛情的地方,他有一個專門的QQ號,里面只有他老婆一個人,還有一個小靈通,只有他老婆知道號碼。

      9歲的服務部已經成熟了,像成熟的蒲公英一樣,種子隨風吹落,新的蒲公英便會起來了。來服務部實習、學習的人不少,他們有的已經成長為新的機構負責人,但服務部在NGO圈內網站上卻幾乎找不到任何信息。

      2000年,張治儒收拾完老家的殘局來到了深圳。他沒有違背誓言,開過理發(fā)店,幫人送過貨,就是不進工廠??商煊胁粶y風云,2002年,他在送貨途中受傷了,老板卻不支付全部手術費。

      張治儒不服氣,他要告老板。找律師太貴,他就自學,天天往書店跑,看法律書籍,“不懂就打電話問律師,只能問一兩個問題,多的律師不會說,我就給不同的律師打,每個電話問一兩個問題。”

      不過,張治儒的官司還是輸了。但他發(fā)現,打官司不難。他就干脆專門幫工人打官司,并成立了春風勞動爭議服務部。那年已經是2004年,他驕傲地以為自己的機構是中國第一個幫工人維權的組織。

      這時候張治儒學會了用電腦,他在網上搜索“打工 法律”,卻發(fā)現番禺有一家機構比他更早。電話打過去,曾飛洋接的電話,張治儒就來到服務部——這家比自己的組織正規(guī)得多的機構參觀學習。兩個一直走在一條戰(zhàn)線上的人認識了,回去后,張治儒的機構也越做越大。

      周立太

      1998年,廖曉峰走后,江湖傳言:楊密云死了,廖曉峰跑了,我看你周立太還能撐多久?

      楊密云是珠三角地區(qū)較早的一個專幫工人維權的名人,但卻在一次車禍中遇難。周立太是這個圈子中一直撐到現在的一顆明星,他是重慶人。

      周立太說話聲音洪亮,抑揚頓挫,時而普通話,時而走調,又回到重慶話。幾乎所有見過他的記者都知道他說話的特色:川罵迭起——“他媽的”、“格老子”。或許,在底層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中生長久了,只有以最粗俗的語言才能表達心中的不滿和憤怒。

      這名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的人同樣有著傳奇的經歷,他出身于貧苦的家庭,當過兵,回家種過地,在湖南磚廠做過工。

      當年,他在農村放牛的時候都看法律書,當地人說他是神經病。這個“神經病人”卻在而立之年,趕上全國首屆律師資格考試,取得了律師資格證,成了當地一名不畏權勢的名律師。

      1994年,在深圳打完官司,買好了回程車票,準備離開雙龍旅店。如果沒有那天下午的一個傳呼,他不會留在深圳。當天下午,龍崗區(qū)人民法院大鵬法庭庭長王會劍卻給他打來傳呼,讓他代理一起四川資中老鄉(xiāng)的工傷案。

      一起接一起,他就在深圳留了下來,租了個房子,收留了很多殘疾人,祝強是其中之一。到1997年,7名打工仔告贏社保局在深圳引起了轟動。

      因為這是周立太第一次被深圳的媒體關注。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多,據他自己統(tǒng)計至今已有800多家媒體采訪過他,他也被稱為“農民工的保護神”。

      報道也改變了采寫的記者劉開明,他當時只是剛從南京大學畢業(yè)兩年的博士,新聞從業(yè)經歷只有半年。他偶然從一個法官那里得知有這么個律師,見到了周和10多個傷殘工人,為當時的場面所震驚。他開始關注勞工,“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劉開明后來離開了報社,他投身于勞工事業(yè),并成為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的執(zhí)行董事。相比于草根NGO,博士學歷讓他關注的視野更為廣闊,他致力于推動中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從企業(yè)的角度推動工人的權益保障。

      周立太后來也把給工人打官司變成了自己的事業(yè)。他在重慶成立了周立太律師事務所,在深圳龍崗汽車站對面開設了分所。去年,他還受邀去美國參觀訪問。

      新的種子

      祝強是周立太的四川老鄉(xiāng),他的右手沒有了。騎車時,他不得不把右肩膀前傾,這樣才能讓左手和右手臂同時扶住龍頭。

      為斷手的事,他求助于周立太。為辦新的機構,他求學于曾飛洋。

      2000年,他在一本文學雜志上看到周的故事,于是慕名找來,讓周立太為他失去的右手討公道。那時,他才到深圳幾個月,那個廠也是他南下打工的第一廠。

      祝強來了才發(fā)現,這里“同是天涯淪落人”,周立太租下這棟4層的樓房,樓上樓下住滿了傷殘農民工,他們在這里免費吃住,周立太代理他們的官司。

      大伙沒事看電視,祝強卻閑不住,自學法律。在朋友介紹下,2002年,他來到曾飛洋的服務部學習?;厝ズ?,他和同樣的工傷工友一起創(chuàng)辦了一家新的機構:深圳志強信息咨詢服務部。機構在深惠公路旁,附近是成片的工業(yè)區(qū)。祝強說,他們的活動不用張貼廣告,廠里有他們的很多的志愿者,只要打幾個電話就通知出去了。

      在這里,祝強才找到了自我,“在這里,我是個人,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哭。在其他地方,人會變成機器,成了機器的零部件,總是被人安排?!彼f,到死的那一天,他也不一定能看到勞工和殘疾人的權利有根本改善,但他會坦然面對。

      “從工人中來,到工人中去”是這些草根NGO人員的發(fā)展模式,這些受過傷、得到機構支持的工人往往更能認同機構的理念,在工作中也容易與工人拉近距離。

      劉星(化名)是個帥小伙,兩眼專注而有神。他曾經受過職業(yè)病的傷害,但身體完好,與祝強年齡相仿,也是“80后”,他們是維權組織中新興的一代。劉星的機構隱藏在深圳的一個超大工業(yè)區(qū)邊上。機構在一樓,門前擺放著一些關于工人權益的宣傳板,里面一邊是工人閱覽區(qū),一邊零散地擺放著桌子。

      劉星與祝強有類似的維權經歷,他自學法律,自己打官司,討賠償。在治療過程中認識了一個NGO的朋友,他介紹劉星到他那里工作,劉星在那里工作了2年后,就出來成立了現在的機構。他也在曾飛洋的機構實習過,但他不愿意自己和機構的名字被任何報道所提及。

      相比老一代的維權人曾飛洋等,年輕人有更多困惑:資金不穩(wěn)定,政府的政策難以琢磨,自己也在城市扎不下根,要提升,知識文化水平不夠,回農村,于心不甘。

      這些人員也并非都是懷著高尚的理想而來,幫工人維權也是他們的謀生手段。無論是老一代維權英雄,還是后起之秀,都有人既從基金會拿錢,又打著為工人維權的道德旗號亂收錢。

      收費的人說:誰都收費,我們?yōu)槭裁床皇眨垮X是用于機構發(fā)展,又不是自己吃了喝了。而堅持免費服務的人則不與他們“同流合污”,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他們都處于本不應該的法律灰色地帶,這些問題似乎永遠也扯不清。

      猜你喜歡
      服務部維權工人
      為了不吃預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維權去哪里?
      少先隊活動(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6
      又來了個打算維權的
      雜文月刊(2017年19期)2017-11-11 07:57:43
      完美 打假維權
      本刊讀者服務部實用產品推薦
      本刊讀者服務部實用產品推薦
      本刊讀者服務部除四害產品推薦
      本刊讀者服務部實用產品推薦
      網購遭欺詐 維權有種法
      調配工人
      讀寫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东阿县| 惠东县| 佳木斯市| 明溪县| 雷山县| 城口县| 泾阳县| 佛学| 福贡县| 视频| 静乐县| 瑞金市| 宜丰县| 湘乡市| 崇信县| 汝南县| 黑水县| 兰溪市| 肥西县| 寿阳县| 平谷区| 万全县| 阜新| 汶川县| 舒城县| 南汇区| 昔阳县| 乐陵市| 宁陵县| 平顶山市| 沙湾县| 安康市| 开平市| 日照市| 永春县| 河源市| 荆门市| 东平县| 临高县| 巴东县|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