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當一個社會高度的金融化時,必然會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金融資本,科技創(chuàng)新、對外投資、個人創(chuàng)業(yè)、政府公共支出所需要的資本就會源源不斷,從而由“資本化”帶來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及絕大多數民眾生活水平提高——
陳志武教授最近指出,同以英國為肇端的工業(yè)革命一樣,150年來的金融革命同樣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創(chuàng)舉,許多現(xiàn)代發(fā)達國家都是受益于這150多年來的金融革命而迅速發(fā)展與強大起來的,特別是1800年以農業(yè)為主的美國,以工業(yè)革命與城市化為動力使得美國經濟的金融化程度猛增。美國經濟的“資本化”故事,不僅使得美國在很短的時間內走完了工業(yè)化革命歷程,而且也為美國社會全面現(xiàn)代化及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
比如,在1800年,美國的貨幣發(fā)行量為2800萬美元,但到1900年,金融資產就上升到640億美元,占當時GDP的320%,但是到了2006年,美國的金融資產總值達到129萬億美元,是GDP的970%。相當于每生產一美元的GDP就有近10美元的金融證券在流通。而當一個社會高度的金融化時,必然會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金融資本,科技創(chuàng)新、對外投資、個人創(chuàng)業(yè)、政府公共支出所需要的資本就會源源不斷,從而由“資本化”帶來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及絕大多數民眾生活水平提高。這就是一百年來美國經濟繁榮奧秘所在(可以說,一百年來美國的繁榮,其動因有三大支柱:工業(yè)革命、科技創(chuàng)新及金融革命或經濟的“資本化”)。
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所經歷過的金融化發(fā)展,也是美國過去150年來金融化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比如說中國經濟貨幣化的程度(M2/GDP),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僅31%,目前已經達到180%以上了。而且近十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改革深入,中國經濟進入一個全面資本化的過程,即“財富”轉化為“資本”過程。先是股票市場產生與發(fā)展,企業(yè)的上市,讓上市公司的財產和未來收入流由“財富”轉為“資本”;隨后國內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分配的貨幣化與市場化,讓國家所有的土地資源由“財富”轉為“資本”;還有,國家自然資源轉讓、個人未來勞動收入流的按揭、政府未來財政收入流的折現(xiàn)等都是一個個的資本化過程。
首先,中國的股市是在一片爭議中成長起來的。到筆者截稿為止,A股市場的股票總市值達到近18萬億元,國內企業(yè)在境外上市的市值達到11萬億元,境內外股市共為中國經濟提供了28萬億元的資本。而這28萬億元的金融資本不僅表現(xiàn)了國內上市公司有形資產的價值,比如廠房、設備等,反映了公司過去的投入,但是,這僅是股票市值很小的一部分,更大部分是公司未來收入流的折現(xiàn),是對公司未來收入流的資本化。比如說,一家公司的凈資產是10億元,但是公司上市后,其市值達到50億元,而這40億元就是這家上市公司未來收入流的貼現(xiàn)值。也正是股市這種對未來收入流的折現(xiàn),從而使得該家上市公司有形資產及未來的收入流成為可以創(chuàng)造與增加財富的資本,公司的有形資產及未來收入流“資本化”了。上市公司有形資產與未來收入流的資本化不僅使企業(yè)獲得了未來發(fā)展的資金,而且在短時間內增加了企業(yè)及社會之財富,及社會財富轉化資本的機會(比如可獲得股票抵押貸款等)。
中國資本化過程最為重要最大及最快的部分是土地、自然資源及房地產的資本化過程。對于土地,在1998年住房貨幣化之前,由于土地的國有,土地是不可自由買賣的,更不能進入市場。因此,盡管大家都知道土地是財富,國家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是,由于土地不可交易,它的價值也就無法顯現(xiàn)出來。但是,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國有土地一旦可進入市場進行交易,它的價值很快地顯現(xiàn)出來。根據2006年全國土地交易數據來看,僅2006年政府就從土地交易中獲得大約7600多億元土地出讓收入。還有,王小魯的研究報告指出,僅2005年土地內幕交易政府就損失4800億元。
而土地的資本化,除以上所指的政府出售土地直接貨幣化后土地可以便利進入二級市場交易外,而且還在于帶來的土地及土地附著物(如房產)既可作銀行貸款抵押物(目前國內銀行貸款有50%以上為住房及土地的抵押貸款),也通過住房按揭貸款,將房產所占有土地、住房本身的資產以及購房者自己的未來勞動收入流的資本化。也就是說,不少居民作住房按揭貸款,表面上是用個人所居住的住房在向銀行抵押借款,但是實際上作貸款支付保障的不是住房,而是個人未來收入流,即住房按揭貸款實際上是個人未來收入流的資本化。可以說,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及銀行住房按揭產品推行,不僅促使中國房地產市場繁榮,推動這一輪的中國經濟增長,而且也是讓沉睡的國有財富及個人未來收入流的資本化。在這次資本化的過程中,不僅讓巨大的國有財富通過種種合法及非法的方式逐漸地在轉化私人財產,而且也讓這筆巨大的財富不斷地資本化,成為生長財富的泉源。有統(tǒng)計表明,目前中國住宅總面積為375億平方米,其中30%城市住宅為商品房,70%鄉(xiāng)村房屋為不可交易的自住房。如果城市住房以4000元/平方米計算,那么城市住房資產就達到50萬億以上。如果在物權法的保障下,農村260億平方米住房也可進入市場,那么中國房地產市值一定會超過100萬億以上??梢?,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是中國經濟最為重要、最為核心、財富轉化量最巨大的資本化過程。
中國經濟的資本化還有國家自然資源的轉讓、個人未來勞動收入流的折現(xiàn)、政府未來財政收入流的折現(xiàn)等??梢哉f,正是上述所指出的中國經濟一系列資本化過程,中國經濟出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與繁榮時期。我們只要看看近幾年來的經濟快速增長,GDP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幅度,只要看到兩大資產價格(股市及樓市)快速飆升,只要看到國內企業(yè)收益回報率創(chuàng)歷史水平,特別是看看國有銀行的業(yè)績,從2003年股改以來,其利潤增長2006年是2003年10倍以上,就可能會知道資本化的奧秘所在。中國經濟一切都是在快速的資本化過程中。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的快速資本化不僅帶給中國經濟前所未有的繁榮,也帶給中國經濟與中國社會根本就沒有預想到的負面影響。
因為,我們無論是從盧卡斯的《為何資本不從富國流向窮國》,還是拉詹的《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及索托的《資本的秘密》來看,其中最為重要的結論是,資產、未來收入流轉變資本的前提條件就是這些資產及未來收入流的產權被明確界定、能夠便利地通過有效的合約進行交易、能夠通過有效制度來保護個人財富不受到侵害與掠奪。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有健全的現(xiàn)代法治基礎,必須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基礎。否則,從金融交易的特性及金融資產的特性來看,資產的資本化過程就容易讓整個社會的財富流向少數人手里,導致整個社會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公平。
可以說,中國經濟的資本化過程,它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必由之路,這點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中國經濟的資本化過程是在國有產權的基礎上,或國有產權占主導的基礎上來完成的。我們可以看到,在國有產權為主導的中國經濟資本化的過程中,由于國有產權的性質,決定了中國經濟的資本化不可能讓產權運作成本與產權運作收益完全歸結到相關的當事人身上,反之,相關的當事人還會利用產權運作成本與收益界定不清而讓國有產權運作成本讓整個社會來承擔,讓其產權運作收益歸自己或單位所有。
從目前中國的股市及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來看,為什么國內所有的企業(yè)都對公司上市趨之若鶩,所有的企業(yè)都在擠公司上市的獨木橋?最為根本的問題就在于,對國內企業(yè)來說,公司上市可以一本萬利,或無本萬利。因為,公司上市,一則可以讓公司獲得低成本的資金,二則可以讓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一夜暴富,讓公司的員工從上市中分得一杯羹。比如,我們的幾大國有銀行,在其上市之前,銀行的問題與包袱則要國家注資來解決,但是銀行上市一完成,管理層的薪酬就要與國際上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相比,其管理層的工資水平上去,職工福利上去等,至于銀行上市后的業(yè)績如何,那則是另外一回事了。不僅國有上市銀行是這樣,其他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也是如此。這些公司上市后的第一要務是如何增加管理層薪資水平。
還有,國內房地產市場,只是在土地的出讓問題上,一年尋租收益就有幾千萬億,在房地產市場審批、規(guī)劃、銷售等環(huán)節(jié)所面臨的尋租問題更多??梢哉f,近年來,不少權力機構的工作人員能夠在短期內暴富,都與中國經濟的資本化過程中產權界定不清,讓大量國有財富以權力與金錢交易的方式流向個人有關??梢哉f,對于這個問題,如果中央政府不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那么中國經濟的資本化過程一定會走向經濟發(fā)展繁榮的反面。它會以表面化的方式給整個經濟發(fā)展帶來巨大的動力,但經濟繁榮的果實卻讓少數人獲得。而且中國經濟的資本化已經走向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不歸路,在產權公有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應該看到這條不歸路的潛在風險與弊端,并采取一定的方式來應對,否則,等社會醒悟過來時,這條不歸路已經走得很遠了。
總之,資本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繁榮發(fā)展的動力,也是一個國家財富快速積累與增長的過程。但是這必須以產權界定清楚、法律制度健全為前提條件。如果這個條件不完善,在資本化的過程中,國家、社會、全民的財富就可能為少數人所侵占,并且這些少數人一旦侵占或掠奪到這些財富之后,他們就會讓非法的財富掠奪與侵占轉化成合法積累財富的工具,并在其游說下讓其行為合法化與制度化。如果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那么社會財富會越來越快地流向少數人,從而造成整個社會財富嚴重的分配不公,從而讓平常的經濟問題轉化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對此中央政府要密切關注,并采取相應的制度安排來防止上述問題出現(xiàn)。
近十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改革深入,中國經濟進入一個全面資本化的過程,即“財富”轉化為“資本”過程。先是股票市場產生與發(fā)展,企業(yè)的上市,讓上市公司的財產和未來收入流由“財富”轉為“資本”;隨后國內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分配的貨幣化與市場化,讓國家所有的土地資源由“財富”轉為“資本”;還有,國家自然資源轉讓、個人未來勞動收入流的按揭、政府未來財政收入流的折現(xiàn)等都是一個個的資本化過程。